文/晨心
國外對無人機的管控
文/晨心
隨著消費類無人機市場進一步擴大,空域安全成為無人機監管的一大問題。對于空域管理,各國都有不同劃分界定的標準。民用無人機登記注冊制度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管理方式,也是各國保證其他飛行器和公眾安全的必然之舉。
美國的民用無人機市場和行業起步較早,相關法規的制定也相對較細。如今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均已出臺了相關法規,限制和規范無人機的使用。
2015年初,美國政府提出草案,對小型無人機的飛行時間、高度、速度以及使用者均提出了相應要求。此后,又出臺了一系列對小型無人機所有者的實名注冊等制度,以保障航空安全。
聯邦航空局宣布所有重量在0.55磅(0.25千克)至50磅(23千克)內的無人機必須在2016年2月19日之前完成實名制登記注冊,從而保證能追蹤到不遵守安全飛行規則的小型無人機歸誰所有。實名制登記注冊一般只需五美元,一次注冊有效期為三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為了鼓勵開展實名登記,對新規施行30天內前來登記的人減免相關費用。聯邦航空局表示:“登記者需要提供姓名、家庭地址和電子郵箱。完成登記注冊手續后,網絡應用程序將生成無人機登記證書或者無人機持有證,證書上包含無人機擁有者獨一無二的識別號碼,無人機持有者必須將該號碼標記到無人機上。”不論無人機擁有者持有多少個無人機,他們都只須付費五美元。任何在2月19日之后沒有對無人機進行實名注冊登記且被抓到的人都將面臨嚴厲懲罰。民事處罰最高可達2.75萬美元的罰款,而刑事處罰則包括一項高達25萬美元的罰款和最長達三年的監禁。
2017年4月,美國聯邦航空局因“國家安全考慮”出臺規定,無人機未經許可,不得在133個軍事設施上空飛行,違者將面臨民事處罰和刑事指控。
2017年9月28日,應美國安全和執法部門的要求,聯邦航空局宣布,禁止無人機在國家級地標建筑上空飛行。禁飛地標建筑名單有:紐約自由國家紀念碑、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獨立國家歷史公園、賓夕法尼亞州費城佛森大壩等。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無人機飛行還有特別禁令,主要是針對里根機場周圍24公里范圍內,只有在獲得批準的情況下才允許無人機飛行。舉行棒球、橄欖球等賽事的美國體育館,在賽事開始前及結束后的一小時內,無人機不得在其上空及附近飛行。2017年8月五角大樓還通過了一項允許美軍方打下在禁飛區出現的無人機的措施。
此外,聯邦航空局目前已開發了一個手機應用軟件,提供關于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統)位置的空中管制及其他飛行要求的實時信息,標明禁飛區等。該局于2017年4月27日還發布第一份機場附近無人機飛行區域和高度地圖。
在聯邦航空局支持下,美國無人機行業成立了“無人機安全團隊”,在加強研發的同時,繼續提高無人機安全性,同時為未來無人機發展建立基本原則。美國航天局則提出了一種無人空管體系框架,將與聯邦航空局和業界一起創建運行模型,計劃四到五年后逐步移交給聯邦航空局。這種“空管體系”,被稱為“飛行信息管理系統”,將來可以接入已有的空管自動化系統中。
近期聯邦航空局發布的最新規范框架則取消了無人機操作員的執照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操控無人機的特定知識測試和證書。
歐洲國家對無人機的管控也正在逐漸完善。歐盟航空安全局最近出臺了關于管理小型無人機的新提案,今年5月至8月為開放收集公眾意見階段。收集的反饋意見將于今年底提交歐盟委員會。
新提案旨在保證無人機安全操控的同時,讓行業可以有活力地持續增長。最新提案中亦有對無人機實名注冊的規定,同樣要求操作質量在250克以上無人機的“飛行員”進行實名注冊。
提案還要求無人機須配備區域限定技術設備,以防飛入機場、核設施等禁飛區。此外,提案還設計了一份宣傳單,注明在操作無人機時“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事”,如“要保證你的無人機隨時在視線之內”“飛行高度不高于地表150米”等。以后所有在歐盟銷售的無人機產品包裝內都要放置這一宣傳單。
為維護飛行器運行安全以及民眾人身和財產安全,法國在2012年4月首次頒布針對無人機管理的法規,隨后又分別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對相關法規進行了修訂和補充。
按照目前的規定,在法國,民用無人機只能在日間飛行,夜間飛行須提前獲得有關部門批準,無人機操作者同時應將無人機的飛行范圍控制在視線可及范圍內。從飛行區域的限定來看,城市及周邊地區,包括公路、公園、沙灘等公共場所上空禁止無人機飛行,機場、核電站、軍事基地、歷史遺跡、醫院、監獄、自然保護區等敏感地區或受保護地區及周邊上空也屬于無人機禁飛區。對于一些重要機場,無人機禁飛范圍甚至會擴大到機場周邊方圓十公里。此外,即使是在私人場所,無人機飛行時也必須遠離人群或車輛,并將飛行高度和速度控制在安全范圍內。
法國國民議會近期通過的一項法案要求,從2018年7月起,所有無人機制造商必須對重量超過800克的民用無人機進行注冊。同時,這些無人機還必須配有聲光信號裝置,以便在飛行中被清楚識別或出現操作故障時能發出警報。
2015年12月,日本修訂的《航空法》對無人機的定義以及無人機的飛行線路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并于2016年3月17日通過了《無人機管制法》。


在日本使用無人機還有一些常識性“禁令規則”,比如,禁止在人口密集地區、機場附近、150米以上空域等放飛無人機,其中人口密集地區覆蓋多個熱門旅游景點,包括幾乎整個東京都和大阪府。除非獲得特別許可,禁止夜間飛行,禁止無人機飛出視線外,禁止接近建筑或者車輛30米之內,禁止在大型活動上空飛行,禁止運輸危險物品,禁止投下物品等。
但日本政府仍將無人機應用視為日本經濟增長戰略的一部分。他們甚至在《日本再興戰略2016概要》中提出,三年內將實現無人機物流配送。
2016年,澳大利亞民航安全局(CASA)規定,任何用于商業用途的無人機操作者都要在民航安全局網站填寫表格,登記操作者和無人機的相關細節,并繳納管理費用。
自2016年9月29日開始,民航安全局又出臺了新規定,除了強調禁止無人機在海灘、公園或體育場附近飛行,距離地面的高度不得高于120米,又補充了質量少于兩千克的商業無人機,其操作者需要有遠程遙控飛機操作者證書(ReOC)并通知CASA;操作超過兩千克的無人機則需要遠程駕駛執照(RPL)和ReOC。
現在新一代的普通無人飛機可以飛到數百米高,還有像法國的一個無人飛機公司推出的最新無人滑翔機的賣點就是,玩家可以戴上專用的眼鏡進行操縱飛行,但根據澳大利亞的法律規定,這兩樣都不被允許。
澳大利亞在無人機購買時,在包裝內都會有《民航安全局法律條款》的簡單說明,而一些無人機企業也配合澳大利亞的執法部門完善無人機飛行的合法性。在澳大利亞大約十多個主要的機場周邊,由于設置了禁飛限制裝置,一些改裝無人機飛行器無法起飛。
俄羅斯聯邦立法機構在2015年12月30日宣布:“聯邦航空法典將加入無人機管理條例。”這一條例在2016年3月30日起已開始實施。這一條例不僅用以管理無人機,還被視為建立政府無人機數據庫的一部分。
不過,按該條例規定,并不是所有的無人機都在俄羅斯政府的管轄范圍內,只有那些最大起飛質量大于或等于250克的無人機才會被該條例限制。
俄羅斯有相當數量的無人機是軍用無人機。2015年11月,俄羅斯國防部便報道說,俄羅斯空軍已經開始訓練使用Eleron與Orlan型號的無人機,未來俄羅斯計劃為Ratnik項目的士兵每人配備一架名為Mukha的個人無人機。因此,俄羅斯在無人機的研究方面頗為深入,比如他們已研發“驅蚊劑”電子戰系統來對付微型無人機。
“驅蚊劑”系統重達20噸,須安裝在一輛軍用卡車上。其無線電偵測裝置靈敏度很高,它能根據微型無人機的遙控信號在相距約35公里時發現它們,此外還有光學探測裝備輔助觀測。當微型無人機飛到約30公里外時,“驅蚊劑”系統即可對其衛星導航通信頻道實施干擾。它不僅可實施24小時不間斷定位和干擾,甚至可在北極地區的嚴酷的環境下執行任務。
俄軍方還研制了一種可兜住小無人機的“捕蟲網”的攔截器。這種攔截器外殼猶如蛋卷冰激凌的蛋筒,由金屬制成。在其直徑較小且封閉的一端裝有發射彈,直徑較大的一端可以打開,釋放出裝在“蛋筒”里面尼龍材料制成的高強度攔截網和繩索。攔截器可彈射出面積16平方米的攔截網“生擒”那些大小可托于手掌的無人機。
交通部2016年也提議推行最新的無人機管理規定,要求對質量超過250克的無人機實施實名登記注冊,操作者還有最低年齡限制,并且須通過考試獲得相關執照。據悉,這一規定也將于今年內實施。此前,加拿大還公布了明確的禁飛區域:兩千克以上的機種需要實名登記,兩千克以下不要求登記,但仍要謹慎使用; 建議在天氣極佳的日照時間下飛行,有云有霧時不能飛行;機場半徑 九 公里范圍內為禁飛區,其他區域的飛行限高 90米;不能在人、動物、建筑物、交通工具的150米范圍內飛行,航拍機也要在目視范圍內操作;橋、公路等不宜飛近,軍事設施、監獄、火山范圍禁飛。
2015年4月,阿聯酋頒布施行的有關無人機法規規定,用戶要先向通用民航局(GCAA)登記,并禁止在無人機上安裝相機或任何掃描、監視設備。違反規定的,除了高額罰款,還要面臨牢獄之災。
芬蘭交通安全局對無人機管理很松,注意安全就行,一般來說,無證飛也沒問題,娛樂用途不用申請,商業用途必須申請。另外,如果要拍攝部隊或者軍事禁地,只需要花80歐購買許可證就可以,出于特殊原因需要在禁飛區飛行的,也可填表向Trafi申請。
冰島交通局(Icelandic Transport Authority)規定,一般飛行不用許可,五千克以上或飛行高度130m以上需要按小時收費的許可。安全要求是:必須在可視范圍飛行,避免進入鳥類和動物保護區,未經許可限高130米,限距民航機場2千米以上,其他機場限距1.5千米以上。
總的來看,實施實名登記注冊,是各國無人機管控的基礎。未來,隨著無人機在娛樂、商用等領域使用的愈加頻繁,會有更多復雜的監管問題等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