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益軍(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局長)
強意識 增能力 快推進 嚴作風全力打造一流警務
文/朱益軍(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局長)
“用最先進理念,打造國際一流警務”是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大計”、打造“三個示范區”的重要一環,是公安機關服務保障副中心建設的擔當體現,是維護副中心良好社會治安局勢的迫切需要。通州分局新一屆黨委自覺從國家戰略和發展大局出發,主動把公安工作放在調整北京空間格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布局中思考和謀劃,積極應對新形勢、新任務、新問題,全面推動副中心公安工作改革創新,更好地為城市副中心建設保駕護航。

思想意識決定思路和狀態。中央將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因此,必須把“強意識”作為前提條件,以一流的“副中心警察意識”來統領思想和意志,喚醒擔當和責任。強意識,關鍵要增強“四個意識”。
一是增強大局意識。建設城市副中心是黨中央的戰略決策,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機關必須堅決服從、主動服務。要立足大局,自覺把公安工作放在副中心大局中思考謀劃、找準定位、把好方向,主動將公安工作和全區工作對接,與疏解整治促提升、創建全國文明城區、藍天保衛戰相融合,借勢而為,共同推進。
二是增強擔當意識。敢于擔當,是副中心干警的責任所系、使命所系,更是底氣所在、硬氣所在。要積極主動,超前謀劃,凡事想在前、干在先,做到有備而無患。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始終保持堅定不移的信心、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破釜沉舟的精神,在破發展難題、攻改革險阻、建城市副中心中勇擔“公安責任”。
三是增強敏感意識。城市副中心建設時刻處于聚光燈和顯微鏡下,各項工作不能有絲毫差錯閃失。要有“副中心無小事”的意識,不放過細枝末節,嚴防小事變大事。樹立工匠精神,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把好每一道關口。
四是增強協作意識。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的任務異常繁重,必須通力協作。要加強內部整合,強化所隊捆綁、警種配合、手段合成,榮譽面前不爭功、責任面前不推諉,打造強有力戰斗集體。要加強部門聯動,建立多方參與機制,整合一切資源為我所用。要加強社會發動,營造環境、搭建舞臺、暢通渠道,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社會組織、企業單位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命運共同體。
副中心建設是歷史工程,是對各級領導干部能力和水平的直接檢驗。近年來,通州分局圓滿完成了系列重大安保任務,全力維護了社會大局持續穩定,是一支能打勝仗、善打硬仗的過硬隊伍,2017年5月獲評“全國優秀公安局”。但面對城市副中心建設中警務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預判不夠、方法不多、經驗不足。因此,必須把“增能力”作為必然要求。增能力,關鍵要提升“四個能力”。
一是提升執法辦案能力。公安機關的基本活動是執法活動。針對偵審一體化帶來的民警“本領恐慌”,開展執法“大練兵、大比武”,建立了“三崗”“三堂”“三學”機制,迅速提升業務知識和工作能力。同時,定期對一線辦案民警進行抽考抽測,督促各辦案單位加強培訓、嚴格考核、提升能力。
二是提升執法處置能力。面對副中心日益復雜的執法環境,針對日常警務實戰演練次數少、效果差等問題,建立了市局綜合演練、分局拉動演練、派出所專項演練的“三級演練”機制,最大限度地提升警務實戰化能力水平。針對群體訪處置水平低的問題,堅持“以練促學、以學促干”,以區重點地區突發事件處置為實戰練兵,開展每年6期、180人次的輪訓輪值活動,全面提升處置能力水平。
三是提升群眾工作能力。群眾工作是基層民警的一項基本功,按照由基層到機關、由實戰到管理、由專門到綜合的順序,將群眾工作能力培養納入民警職業發展規劃、納入民警教育培訓范疇。同時,積極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群眾工作的新變化,更加注重運用互聯網等新型媒體,建立健全方便群眾、暢通民意、溝通互動的網上群眾工作平臺,切實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是提升服務大局能力。要服務保障經濟發展,緊緊圍繞商務中心區、文化旅游區等發展布局,建立內外聯動、安全防范機制。要服務保障重大建設,結合重大工程,緊盯當前棚戶區改造和地鐵、城際鐵路等九個重大設施建設,完善矛盾排查、風險評估、秩序維護機制,保障各項建設順利推進。要服務保障民生,在繼續落實公安部方便群眾辦事創業28項措施的基礎上,創新手機APP、“雙微”平臺和“互聯網+服務”,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
當前,深化公安改革、疏解整治促提升、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等大事要事交織、急事難事疊加,因此,必須把“快推進”作為迫切需要,大力踐行“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快推進,關鍵要做到“四個快”。
一是加快推進十九大安保重大任務。按照公安部、市局整體部署,明確了分局具體任務,搭建專班,日通報、周推進、月考核,確保實現既定目標。堅持緊盯重點,強化六住,依托公安部“三個專項治理”,開展反恐對抗式大檢查,8月以來,累計發現、整改隱患問題30處。
二是加快推進服務發展各項舉措。分局主動融入“疏解整治促提升”大局,自主開展以“一查、三整、五打”為主題的“金盾”百日專項行動,細化了18周202項工作任務,逐周推進。提前介入八里橋棚改、藍天保衛戰、創城等重點任務,全面排查化解風險。堅持三整齊抓,嚴整環境秩序、消防隱患、出租房屋,抓獲黃、賭、盜銷自行車、黑車擾序人員數據全市名列前茅,火災數量同比下降25%。堅持五打并舉,圍繞涉惡、經濟、毒品、兩搶、涉槍等五類違法犯罪,加大打擊力度,刑拘、治拘、破現案同比分別上升5.2%、8.7%和140.9%。
三是加快推進城市副中心警務建設。堅持規劃引領,初步研提了一流警務的六方面內涵和“八個最”的目標,地上地下一體化、出入境受理權限下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行政辦公區勤務運行、消防管理、交通管理等七個專項安保方案初步成形,為市級機關搬遷入駐打好基礎。堅持基建先行,完成了《通州區警務基礎建設專項規劃》,推動納入全市17個專項規劃之一,行政辦公區警務中心建設正在進行地基土方施工。堅持科技支撐,投資10.8億元,扎實推進“雪亮工程”,有效提升了公安工作核心戰斗力。
四是加快推進首都公安改革落地。深化機構編制改革,在市局改革辦、政治部的牽頭論證下,本著“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反復研究論證,形成了關于深化通州區公安警務體制機制改革的工作意見。深化兩隊一室改革,派出所和外圍檢查站警力達到總警力的65%,30個“7×24”警務室全部亮燈,真正為社區群眾提供“全天候”服務。深化偵審一體化改革,依托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贓證物管理中心“雙中心”建設,在刑拘、破現案“雙上升”的同時,批捕率、起訴率同比“雙增長”,改革紅利不斷顯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須把“嚴作風”作為前提保障,以過硬的“副中心警察作風”,打造一流的副中心警察隊伍。嚴作風,關鍵要做到“四個嚴”。
一是嚴肅紀律。過硬作風需要鐵一般的紀律來保證。要嚴守政治紀律,組織全警自覺學習,堅決做到“五個必須”,使整個組織、整個隊伍成為一個令行禁止的強有力戰斗團體。要深化紀律整頓,通過整風,查擺問題,分析原因,剖析根源,提升意識,自動改正。要推動建章立制,針對薄弱環節建章立制、嚴格審批,讓“涉酒”報備等各項鐵規變成行動條框,真正嚴起來、管起來。
二是嚴管厚愛。過硬作風在嚴管厚愛中養成。通過嚴管,使民警心中有畏、行有規矩、動有約束;通過厚愛,讓民警心有感恩、行動自覺、主動擔當。堅持親情化愛警,將專業體檢機構請進門提供“一站式”體檢服務,組織民警子女暑期托管班,解決50個家庭子女暑期托管問題,讓民警感受集體生活的溫情與溫暖。堅持差異化愛警,針對新警增多、住房困難的問題,申請公租房365套,對87名困難黨員民警集中慰問,解決好民警實際困難和問題。堅持多樣化愛警,開展系列文體活動,在市局和全區足球、演講等比賽中也取得了較好成績,進一步提升了全警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嚴責問效。過硬作風從嚴格追責中來。建立層級領導責任制。分局主要領導輕車簡從、不打招呼,利用晚上、節假日時間,通過步行、騎車等方式深入各基層派出所、警務室、檢查站、執勤點查作風、查服務,發現問題當場糾正、責令整改。落實班子成員戰區責任、落實環節干部責任、落實民警崗位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人人有責任”的工作體系。同時,堅持從嚴執紀問責,紀委、督察、巡視組等部門牽頭,對工作不落實、不到位出現問題的,嚴格問責、究責,確保措施落實到崗、責任落實到人、命令執行到位、工作取得實效。
四是嚴樹形象。過硬作風塑造良好警察形象。以窗口單位和一線辦案單位為重點,開展執法執勤大整頓,樹立一流的警容風貌。要嚴格執法執勤,確保裝備齊全、警容嚴整、言行規范、處置有力、訓練有素。要加強宣傳,強化與中央、市、區主流媒體和知名欄目的密切合作,拓展微信、微博等新興網絡平臺,深入挖掘隊伍中的先進典型,進一步樹立公安隊伍的良好形象。(通訊員:胡愛華 程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