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為民(北京市公安局順義分局局長)
聚焦問題短板 聚力改革發展
文/趙為民(北京市公安局順義分局局長)
近年來,順義公安分局在區委、區政府和市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法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順義區“港城融合的國際航空中心核心區、創新引領的區域經濟提升先行區、城鄉協調的首都和諧宜居示范區”的奮斗目標,堅持改革創新、問題導向,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結合工作實際深入總結思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應在五個方面重點把握。

堅持將維護政權穩定、政治穩定放在首位,全面排查防控重點領域、重要部位等方面的風險隱患,牢牢守住確保一方平安穩定的政治底線。堅持反恐防恐為“第一要務”的理念,全面加強反恐防恐組織領導,推進反恐防恐實戰化、專業化建設,不斷完善反恐預案和應急指揮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快速反應、平戰結合的維穩處突高效工作模式。
堅持打防結合、整體發力,緊盯突出違法犯罪活動,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著力提升防范打擊犯罪的能力水平。一是嚴打突出刑事犯罪。堅持以警情民意為主導,強化打擊犯罪主業意識,以大要案件為牽引,堅持敢于出手、主動作為,實現“兩升兩降”(抓人、破案上升,發案、群眾財產損失下降)的工作目標。二是嚴整突出治安問題。要大力推進打防管控一體化,統籌重點部位與一般區域、城區與農村、街頭與社區,整合專業力量、社會力量及物技防資源,堅持專項打擊、重點整治、前端管理相結合,以日常管理促打擊整治,以打擊整治倒逼基礎防范,提升社會面控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嚴管公共安全領域。完善火災隱患常態化排查治理機制,健全完善派出所消防“321工作法”(“三查兩清一發動”),做到排查、整改、督辦、處罰、追責“五個到位”,嚴防重特大火災事故發生。針對“涉牌、貨車違法、酒駕、亂停亂放”等重點交通違法問題,結合轄區道路交通實際,強力開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動,有效整治交通秩序“亂象”。建立健全危爆物品從業風險評估和分級預警檢查機制,持續開展爆炸物品、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深化緝槍治爆專項行動,加強非法槍爆物品清查收繳和源頭治理,確保“不打響、不炸響、不流失”。完善大型活動審批制度和分級管理工作模式,健全群眾性節慶聚集活動風險評估制度,嚴把安全許可、安全容量、安全檢查、秩序維護“四道關口”,嚴防發生擁擠踩踏事故。加強“三電”設施、校園、醫院、公交、金融網點等重要部位安全保衛,加強和改進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重點單位治安保衛工作,確保單位內部安全穩定。
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以大數據為引領,積極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推動公安工作全面提質增效。一是深入推進刑偵工作改革。敏銳把握和科學研判刑事發案走向,進一步規范刑偵職責體系。狠抓刑專平臺和視頻偵查建設,組建一支專業研判隊伍,進行深入分析和精確串并,提升打擊破案精準度。參照市局模式,建立分局二級反電信詐騙平臺,進一步加強對電信詐騙犯罪的打擊和防范工作。加快推進派出所打擊隊建設,依托“一案一會商”和“探組駐所”工作機制,提升刑所協同作戰、整體聯動水平,加快推進刑偵改革向農村地區所隊延伸,推動案審、技術警力同步下沉,切實形成打擊合力。二是深入推進執法工作改革。主動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堅持如實立案,堅決落實“四個一律”的要求,完善執法制度。大力推進偵審一體化,在23個派出所選取三個有代表性的派出所進行試點,組建法制民警培訓專班,對民警辦案開展前置審核和指導督促,落實執法辦案終身責任制,全力提升偵審工作能力,確保辦案不出問題。依托執法辦案中心建設,在大案要案、敏感案件、疑難案件辦理方面形成拳頭、集中攻堅,不斷提升執法辦案水平。三是深入推進網絡警務改革。主動順應移動互聯時代趨勢,積極探索“互聯網+”警務工作模式,推動傳統公安行政管理與互聯網技術應用深度融合,積極推出“順義警方”“順警之家”“順義消防”等微信微博平臺,及時宣傳分局公安工作,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暢通警民溝通渠道。同時,積極推出出入境、交通、人口等網上辦事APP系統,在各類證照、繳費等辦理方面為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網上服務和掌上服務。四是深入推進警務實戰改革。明確機關部門和派出所工作職能定位,健全加強機關、基層實戰化建設,為機關瘦身、為基層減負。完善分局巡邏防控體系建設,全面推行專職巡邏、視頻巡邏一體化運作,常抓“警燈閃爍工程”,規范固定和流動卡點運作,嚴格落實“一分鐘處置”“ 五分鐘支援”應急處突工作機制;探索加強巡控封鎖圈建設,實現“五分鐘鎖城”“八分鐘封區”。全面規范信息采集業務流程,建立全警協作、職責明確的公安業務數據采集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各警種偵查手段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建立健全精確打擊、協同高效的工作機制,著力提升打處工作質效。
堅持將派出所工作置于公安工作基礎性、先導性位置,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工作,著力減輕派出所接處警壓力,提升基層實戰能力。一是實現基礎數據清晰化。組織基層警力,對基層社區防范情況進行整體普查,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以社區管轄為基礎登記單位,分層次建立臺賬,充分發揮基礎信息排查建賬在防控工作中數據支撐作用。二是實現圖像建設科學化。在2015年年初大力推進原有模擬監控系統的升級改造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公共安全圖像系統建設,在地鐵站周邊、進出京各路口、環機場周邊等重點地區新增監控點位、探頭,全面提升重點地區治安監控建設水平。三是實現社區防范網格化。結合“平安順義”建設需求,積極爭取區綜治等部門支持,通過對實有人口、110警情、刑事發案及突出治安問題等深入分析,全力推進“一村(格)一警”工作,投入警力604名,其中機關支援警力177名,每周下社區工作一天,全面提升實戰能力。近兩年來,走訪群眾3.2萬余人次,檢查出租房屋4.6萬余戶、檢查內部單位3.8萬家次,化解矛盾糾紛46件,整改消除各類安全隱患147處。四是實現群防群治實名化。圍繞“定點、巡線、看面”,合理安排上勤點位、規定上勤時段、制定上勤實名登記表和排班表,按照“四個熟悉”和“六個及時報告”要求值班巡邏,有效提升了其防控效能。五是實現職業防控常態化。在鎮級巡防隊建設上,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支持,并按照與派出所民警不低于1∶1的配置標準,建有22支鎮級巡防隊,確保了每個鎮街都有一支由派出所直接指揮使用的巡防力量,配合派出所開展日常轄區的巡邏防控工作。嚴格落實村莊社區化建設標準,在96個全面建設型村莊中配置村級巡防隊員1454人,在此基礎上,區政府每年撥付3200萬元專項資金,在全區282個未實施封閉式管理的普通自然村開展村級巡防隊員全覆蓋建設工作,累計配備村級巡防隊員5687人,有效促進了全區人防力量向職業化、常態化和規范化的轉變。
一是常態化開展政治思想教育。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統領,依托中心組理論學習、基層黨組織等載體,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忠誠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強化全警的忠誠理念和理想信念教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民警先鋒模范作用,在工作中注重發掘、選拔身邊的先進典型,進一步加大隊伍思想發動和宣傳力度,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凝聚隊伍、激發斗志。二是科學化完善激勵考評機制。優化績效考核制度,牢固確立以“工作實績論英雄”為導向的選人用人機制,堅持“用業績評判工作、憑業績考核干部”,使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用足用好各項政策,完善和落實好從優待警各項措施,千方百計幫助民警、警輔解決實際困難,努力營造警營如家的氛圍。三是實戰化磨礪警務工作技能。遵循“實戰化引領”工作原則,改進教育訓練模式,統籌做好入警訓練、晉升訓練、專業訓練和發展訓練,運用專題講授式、互動參與式等方法進行教學,有效提升民警隊伍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四是規范化嚴抓隊伍日常管理。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嚴格執行“一崗雙責”“一案雙查”工作制度,真正壓實黨委主體和紀委監管“兩個責任”。積極組織開展執法突出問題整改活動,圍繞隊伍形象、環境衛生、三室管理等方面內容,依托聯合檢查工作,持續加大一線督導力度,緊盯領導責任落實和問題整改落實,確保隊伍素質形象不斷提升。(通訊員: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