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大為
工寫融合的真情表達
文/劉大為
荊兆林是軍藝培養出來的畫家。過去他在部隊從事業余美術創作,搞過版畫,畫過中國畫,已具備了一定的創作實力。通過在軍藝美術系國畫專業全面系統的學習,他的專業技能、創作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在校期間,其工筆人物畫就入選了全國大展。此后十幾年來,他開始從事專業美術創作,將長期的生活積累及院校嚴謹的專業訓練有機融合到筆下,勤奮敬業努力創作,畫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品,并逐步呈現了成熟的個人風貌。此間他又就讀于中國美協舉辦的人物、山水、花鳥畫高研班,系統地研究了中國畫創作規律,創作水平躍上了一個新的高度。表現在近年來的創作中,作品面貌出現了令人欣慰的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出現了工寫融合的成熟特色。他創造性地將工筆人物、花鳥創作技能與水墨寫意相結合,探索出了適合自己的人物畫創作路子,畫出了不少技法精到、生動感人的作品。人物造型嚴謹樸實,筆墨技巧嫻熟自然。二是將山水、花鳥技法融入人物畫中,形成了豐富、厚實的筆墨表現效果。他在山水花鳥上的長期修養一旦在這種工寫融合中得以釋放,便產生了自由、豐富的筆墨活力,成為其作品耐人品味的特質。三是人物造型樸素雅正。這一點與其性格為人極為相符。荊兆林生性樸實,畫畫也勤勉執著。他注重深入生活,曾數次赴四川涼山、甘南藏區、云南少數民族等地區寫生,對藝術與生活皆有著深切的體驗。其人物造型多因情而發,因而具有樸素感人的魅力。他數年來孜孜探求,不為時風所動,始終保持了雅正、淳樸的造型特色,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四是善于多方面汲取藝術養分。這從他近年來的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出。比如他對平面構成的借鑒,對西方繪畫造型趣味的揣摩,對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等中國畫大師筆墨精神的領悟,都能通過自己的理解轉化到作品中。無論是他的工筆人物還是寫意人物,荊兆林始終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和創作方法,積極探求傳統筆墨與寫實造型的融合。既注重筆墨本身的獨立性的價值取向,也強調不能脫離客觀物象的真實描繪,而是在人物畫的創作中通過注入寫實技巧來彌補傳統文人畫筆墨的薄弱和概念化、程式化傾向,將技能準確造型又不失筆墨韻味的新方法作為自己人物畫創新的新思路。鑒于這種理念,荊兆林既不靠旁門左道的抽象、變形來炫人眼目,也不靠走偏鋒的“實驗水墨”來嘩眾取寵,而是老老實實地靠對時代精神的感應和對生活真誠的體驗,來表達自己的價值判斷和審美理想。

荊兆林 秋歌 180cmx180cm
荊兆林正走在探索的路上,他作品中顯露的個性特征是形真、情深、品正。寫實技巧落實了“形”之真,寫意筆墨體現了“情”之深。寫實與寫意,二者水乳交融,形真與情深,雙方相互生發,構成了荊兆林人物畫精神的端正品格。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畫的面貌將會在傳統與現代、本土與異域的觀念碰撞與融合中呈現新的發展空間。但是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對傳統筆墨精神的把握始終是中國畫創作中的一個主要方向。荊兆林無疑是一個堅定的探索者,他已走出了自己成功的路子。我想,只要沉潛生活之淵,以平和的心態不斷探求藝術表現規律,他的繪畫還會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在此,我期待并祝愿他在不久的將來取得更大的成功。

荊兆林 隔代親 96cmx180cm

荊兆林 收獲 96cmx1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