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奧

今年6月麥卡錫發布報告稱,以機器學習為主要實現方式的人工智能,有望在15-20年內成為世界所有主要經濟體中主要產業的基礎支撐方式,為人類帶來14萬億的直接經濟效益。
這個非常有誘惑力的數字背后,原本以為人工智能會迎來大爆發。然而,世界上最著名的人工智能——那只曾打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的AlphaGo,其母公司DeepMind還在燒錢中。即使中國人工智能的資本燒錢熱度很高,但創業者們認為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的技術與商業門檻太高,想要踏入還不知要燒多少錢。
AI的進階
“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早晚會出現?!蹦铩ど臣{漢是帝國理工學院的認知機器人學系教授,同時還是奧斯卡獲獎影片《機械姬》的科學顧問。關于人工智能,沙納漢表示,10到20年之后,人工智能很可能會代替人類進行大部分工作,人類也就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到那時,人類就可以嘗試“去過一種更有意義的生活”。
人類真的能放心的讓人工智能替代自己,去“賦閑”?前不久,馬斯克與扎克伯格就人工智能是否會給人類帶來風險進行了隔空論戰。扎克伯格對馬斯克的“AI末世論”提出了明確反對,認為“人工智能會給人類文明帶來毀滅”是太過消極,并表示“在接下來的5到10年,人工智能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品質帶來諸多可喜的改變”。
此前,包括比爾·蓋茨、斯蒂芬·霍金、山姆·哈里斯等企業家或學者,都提出人類應該警惕自身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尤瓦爾·赫拉利對人工智能可能產生的威脅,做了過程更為細致的闡述:“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逐步取代人類的職業,許多人都將會失去經濟價值。隨著人工智能加速進化,未來99%的人類將變成無用之人。”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去年來自谷歌的AlphaGo大比分戰勝了人類圍棋冠軍李世石。最近,AlphaGo的進階版本——AlphaGo Zero,把戰勝李世石的那個AlphaGo打出了一個100比0。順便說一聲,AlphaGo Zero完全不知道圍棋規則,依靠自學3天超越AlphaGo、21天達到Master水平,40天后成功“吊打”了之前所有的AlphaGo版本。“對于AlphaGo的自我進步來講,人類太多余了?!敝袊迨挚聺嵲谖⒉┥习l表評論,還加了一個大大的失落表情。
在另一些領域,AI也在朝著人類開戰。近日,一個叫做Botnik的技術社區,成為了人工智能界的焦點。Botnik可以從全球各種地方篩選有趣的文本內容,比如從第三季的《宋飛正傳》,再比如從“美國的大眾點評”——Yelp的評論中。所有找來的這些內容,目的都是為了構建一個可以用來預測的、用于一些特定用途的“鍵盤”。據報道,Botnik甚至可以用來續寫比如新的《未婚女子》、新的《實習醫生風云》等知名喜劇劇集。另一位聯合創始人Bob Mankoff設想,作者可以用它寫一首鄉村歌曲,那就可以訪問這類歌曲的預測發生器。
就在幾年以前,許多人還認為,AI能夠取代的只有藍領——那些從事機械勞動的產業工人。如今種種趨勢表明,AI將給白領、金領階層的就業也帶來重大影響。
阿爾法狗贏了世界,卻仍“虧成狗”
AlphaGo去年的“圍棋大戰”引發了世界范圍內對人工智能的暢想。今年,谷歌推出AlphaGo Zero后,充分證明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力。然而有熱度的人工智能,賺錢能力卻似乎遜色很多。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人工智能AlphaGo,它背后的開發者DeepMind公司仍舊收不抵支,是個名副其實的“燒錢貨”。2014年,谷歌以5.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DeepMind,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戴密斯·哈撒比斯曾將其目標描述為“攻克智能領域,然后用智能解決其他問題。”背靠谷歌這棵大樹,又乘著人工智能的東風,DeepMind卻一直在虧損。
據英國政府近期披露的一份文件,這家專注AI的公司去年收入只有5270萬美元,而虧損額約為1.62億美元。而且它的收入完全來源于母公司Alphabet的各種項目和任務,沒有獲得一個外部客戶。
Alphabet將DeepMind的虧損分類到了“其他業務”,這一類別去年的全部虧損額為3.77億美元。在各項支出中,“員工成本和其他相關成本”(包括公司的薪資、差旅、辦公硬件和軟件以及股權補償等費用)這一項占比最大,約合1.37億美元。此前有報道稱,DeepMind已經招攬了大約400名電腦科學家和神經系統科學家,團隊規??赡軘U大到1000人。此外,還有4110萬英鎊的“管理服務費”,包括公司置業和計算機系統的管理和維護費用。
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曾表示,該公司未來的成功將基于人工智能,谷歌在人工智能上所下的重注也有目共睹,近日推出Pixel2的時候就多次強調“AI+軟件+硬件”。有統計數據顯示,AI公司的收購競爭已經開始,2018年將是我們能看到的最多的公司收購和被收購的一年,而谷歌在這場競賽中居于領跑地位。
但事實證明,雖然展開了多項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AI目前要實現盈利仍然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AI:錢都花哪兒去了?
作為AI發展勢頭極為迅猛的一大市場,中國的AI產業也在瘋狂吸金。
掌握著核心技術與產業高段身位的巨頭企業紛紛開始了人工智能技術與企業的扶植計劃。就在10月,百度在百度AI開發者實戰營深圳站中發布了一項名為“燎原”的AI開發者扶植計劃;借著所謂的程序員節,科大訊飛宣布開啟1024計劃,在技術、平臺資本三個層面賦能開發者。加上此前的騰訊AI加速器計劃,中國的AI大戶可謂紛紛向開發者張開了懷抱。
據億歐與阿里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7中國投資市場研究報告》,中國AI商業化的“二次革命”已爆發,AI投資市場投資額呈不斷上漲的趨勢:2017年前三季度的投資額就高達177億元,超過2016年的全年投資額。
這些錢都花哪兒了?專家表示,人工智能企業的發展則離不開數據儲備、計算架構和硬件服務和專業的人才。在起步階段,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往往會因研發成本過高而導致虧損:側重于大數據類的數據堂去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 141.91%,巨額的研發費用導致公司2016 年虧損1693萬元;研究語音識別的智臻智能已經連續四年虧損,去年虧損額高達7335萬,研發費就用了5903萬。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才缺口,聘用專業的技術人才需要支付高額的薪酬,百萬年薪在這個領域極為常見,如果要從百度、微軟亞洲研究院等大公司挖人,更是動輒上千萬。目前,中國在發展人工智能這一前沿領域仍更多依賴于引進大量的海外高端人才。而在中國本土,高層次的AI人才極為稀缺。但是,尷尬的是,如果想要引進高端人才,需要支付高額的薪酬,卻無法迎來相匹配的盈利。
雖然資本的踴躍程度領先世界,中國在人工智能的大部分領域尤其是基層技術方面仍處于追趕和模仿階段。比如AI芯片仍需要大量進口,受制于其他國家。資本的過于樂觀與技術水平的相對滯后,導致國內AI企業做出的產品要么停留在試驗層面,要么重復度較高,競爭力不足。這也使得AI企業成為一個燒錢嚴重、回報率卻不可靠的投資領域。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建文就認為,目前人工智能涉及的所有行業中,99%的創業項目為非關鍵性應用,致力于純粹的技術創新的“全部是大公司的跑道”,這也導致很多小型人工智能公司的研發技術被上游擠壓,失去盈利的可能。而且,許多給自己貼上AI標簽的企業實際上只是拿著人工智能的噱頭在做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很多傳統企業也在利用AI技術為自己賦能。從這種角度來看,與其說他們是AI企業,倒不如說是利用AI技術的行業企業。
專家認為,人工智能真正的商業價值取決于其普遍應用的可能性,也取決于其所能開拓的場景。解決了這兩大問題,我們才能對AI盈利有所期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