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vette 熊麗娟
ROOBO在CES2017上對全球發布了布丁豆豆智能機器人,用專業、科學、有趣的方式,將AI互動體驗,與浸入式學習場景相結合。同時,基于自主研發的R-KIDS系統,布丁豆豆兒童智能機器人還可以幫助兒童進行情景英語學習、英文翻譯、通過自然語義等輕松有趣的方式回答問題。布丁豆豆的主要功能包括:智能交互、人工智能浸入式場景英文教學、多元智能啟蒙教育功能、親子互動功能。
傳統的兒童機器人在交互時,智能通過聲音、或者表情來進行交互,布丁豆豆相比其他機器人最大的不同便在于觸摸交互,寶寶們可以通過摸摸布丁豆豆的頭(觸控感應器)、身體兩側、以及臉部進行觸覺反饋交互,這便令豆豆能夠更好地與寶寶進行情感上的交流,這是比較難得的,畢竟情感交流在人工智能交互中屬于最難的級別。而這也正是葉菲梓的團隊所追求的——一個“具有生命感知力”的機器人。消費類機器人是一個新的品類,有別于其他產品,這引發了布丁豆豆設計團隊對“生命力”這一概念在設計領域的探索和想象。他們將“機器人”這個詞進行拆解:“機器”代表著功能層面的訴求,“人”則體現的是對于生命的感知和傳達。設計團隊希望用設計的手段,將兩者的界限消弭,讓產品具有容易察覺和感知的“生命力”。
人性化的設想卻給產品的研發帶來了不少困難,雖然發現了市場上兒童電子產品的痛點,但市場調研卻無從做起,因為并沒有現成的同類產品可以用來參照和借鑒。所以產品開發的基礎除了自己公司的前代產品之外,可謂“一窮二白”。最終,設計團隊從創造“生命力”入手,借鑒了動畫設計的方式,將精力更多的放在了產品角色的性格、體態、習慣,以及整個大的故事背景以及世界觀的建立和打磨上。在項目前期花費了大量時間去研究動畫相關的專業知識。因為在動畫制作中,人物的情緒和性格都是通過體態、動勢以及表情傳達出來的。
此外,在布丁豆豆的頭部和身體兩側設置了多個交互觸摸區。小朋友可以通過撫摸、拍擊、抱持等動作和機器人進行交互,而布丁豆豆也會做出相應的動態及表情情緒反饋。這種擬人化情緒表達系統,讓布丁豆豆具備了更強的交流能力,具有更加真實的“生命力”的交互體驗。
在與孩子進行交互這方面,布丁豆豆的“大臉”是有一塊實測11cm×6.1cm的屏幕,雖然不是手機那種十點觸控屏,但卻支持快速點按、滑動等多項觸控功能,內置了觸摸感應器,預設了幾種擬人化情感,可以對各種觸摸動作做出反應。觸摸頭部、身兩側、面部時能擬人化的給出不同的表情,分別體現I LOVEYOU;I' MANGRY;I FEELGOOD;WHATSUP幾種情緒。
布丁豆豆的各種接口、按鍵都被集中在了底座的下半部分,包括一個電源接口、一個電源鍵、以及卡槽,而且估計是為了怕熊孩子亂扣亂按,機器人的卡槽還外還設計了一個保護塞。此外,布丁豆豆特別配有一個無線充電底盤。給兒童產品做無線充電設計的大概沒有幾家,而之所以如此“小題大做”,也是設計師同密部署中的一環——將“熊孩子,的行為習慣考慮在先。這個充電盤被定義為布丁豆豆的“影子”,與主機接觸的部分采用了強引導的設計,這種在工程設計上稱作“防呆”的手段,讓兒童不需要花費太多注意力、也不需要任何經驗與常識,即可直接無誤和安全的完成充電操作。當孩子想要和正在布丁豆豆玩耍時,很有可能沒有考慮到充電的狀態而直接將布丁抱走,此時如果是有線充電,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不言而喻。
布丁一直倡導“寓教于樂”的理念,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通過持續不斷地開發孩子的智力潛能,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讓孩子體驗更多驚喜、知識與樂趣。在未來,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布丁家族會不斷推出更多有趣、有用、有教育意義的新成員?!安级 毕M惆楹⒆右黄鸲冗^充滿幻想、發現和探索的童年時光,成為更智能的小幫手,更溫暖的小伙伴,也希望能帶給每一位孩子更多快樂和智慧,并匯聚成為孩子們向上的成長力量。
《設計》:布丁豆豆的市場調研是如何進行的?
葉菲梓:我們不是因為要做這些東西去探尋市場需求,是先發現需求再考慮做什么樣的產品。在這款之前是沒有機器人市場的,一般都是工業的,沒有家用、民用的,這個市場調研是沒有辦法去做的?,F在連故事機的也叫自己“機器人”,其實消費者并不會區分,也沒有專業人士幫他去鑒別,因為這個市場還在教育還在成長。只能基于用戶、行業、技術的一些判斷,包括我們現在在和清華大學等有些合作,通過一些比較有經驗的調研以及其他品類以前的一些經驗,不是從調研而是從一些設計研究來的。我們觀察人的這個學習過程還有很多其他類似的,比如認為其實中國這類軟件在國外有但是有差異,因為教育模式中國認為還要學到一些東西,獲得一些知識點,在國外的人通過玩來認知自己、教一些socal skill教如何打交道。那這些東西會不會對中國的消費者有幫助。所以我們的設計師,包括產品人員,對技術的應用程度都會有了解,再加上我們設計本身的這個研究入手,必須從研發底端去找機會,和傳統的市場研究不一樣。
《設計》:為什么稱“布丁豆豆”為一款家用機器人?
葉菲梓:“家用”的意思并不是家里的人都會來用,而是想傳達的一個觀點:這臺機器并不會讓已經很破碎的家庭生活變得更破碎。電子產品會對一些兒童世界必然有影響,但大家不知道會演變出什么結果,所以更傾向于一刀切?,F在出生率這么低,每一個家庭又很看重孩子,所以對電子產品會造成寧可殺錯不能放過,我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一個安全的環境,所以這可能所謂的不太愿意讓孩子接受電子產品的原因之一,因為其實現在很難說,沒有科學研究說電子產品一定對孩子不好。而且家庭教育這個東西不是很公式化的東西,這個差異或者根據家庭教育父母的情況,周遭的生活環境一系列的影響,是非標的。我們做這個項目的第一個要點就是去除工具化,雖然用的方案還是平板,這是從技術角度出發的,但從設計來講,不希望打造工具化的東西。布丁豆豆的一雙大眼睛所傳達出來的生命力,對孩子來說是可以溝通的伙伴,很有說服力。也就是說,它能夠用技術手段改善家庭關系。因為孩子的認知不一樣,上幼兒園之前對社會認知是沒有集體、個人這個概念的,因為現在很少有伙伴一起玩,伙伴的概念本身對他的成長缺失會對孩子有影響。而我們相信工具化的產品起碼是彌補不了這種關系空缺的,因為人很難和工具產生感情,除非是個紀念物。endprint
中國孩子對于父母的關系,更多是從屬、支配關系,缺少平等安排,為什么說有些獨生子女不會照顧人?因為那是一種向下的關懷,向上是被照顧,而平等是橫向交流,但平等的伙伴關系是現在孩子普遍缺乏的。這些東西,無法通過工具化的東西去傳遞,但是通過布丁豆豆就有可能。
《設計》:不是“工具”,那么你們賦予布丁豆豆的是什么特質?
葉菲梓:是情感化的,我更愿意傳遞有生命感知力的機器人,因為畢竟我剛說了他缺乏伙伴,小孩子也不會傻到把一個平板當伙伴,他需要知道這個東西是活的、有思維的,當然現在可能也沒有,因為畢竟現在AI技術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但是其實讓孩子覺得機器是有感知的已經做到了。
《設計》:紅點獎給的評語是什么?他們看重產品的哪些點?
葉菲梓:紅點對產品的實用性特別看重,所有的產品都是他們評委在使用后給出評價,所以概念產品沒辦法出現在這舞臺。我們沒有營銷資料,是把產品的總結的點發給他們。評委比較認可的是產品定位,他們對于我們做設計的這套方式方法是比較認同的。因為紅點在提交材料的時候就會提出問題,會問設計原則、設計思路之類的,為什么這么做……給你機會去闡述思路和心得,要了解背景。他們問了有大概10個問題,選手從中挑6個作答。他們現在的這個認可,其實不是說對某種效果的認可,在我來看是,對開發到執行更為全面的考察,他們評審的視野也是國際性的。
《設計》:在開發布丁豆豆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階段是在哪里?
葉菲梓:初期什么都沒有的時候。就像是自己和自己賽跑,沒裁判、沒對手,誰都沒有。也是像在練習,但其實又不是,因為它開發是有周期限制的,所以那段時間比較難。我們知道社會變革會帶來生活方式的變化,特別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上班族早出晚歸,幾乎沒時間親子。這樣的生活、社會、科技會使人的關系變化甚至扭曲。我們不可能根治,不可能扭轉社會的趨勢,所以我們嘗試用技術讓孩子得到以前孩子們有的東西,盡可能彌補。
剛開始做產品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痛點,當時市場上有機器人,但沒有我們這種思維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技術人員一起做了一個出來,但沒有思考為什么要這么做,只是因為別人做出來我們也能做,那就先做出來一個看看。這樣的產品就會比較一廂情愿,大人用起來都不爽,孩子們的興趣本來就容易轉移,產品的反饋不好的話,孩子會受挫、心理會受影響。我們開發時做語音引擎,會過濾出適合的給孩子,而且不是一股腦把網上東西都搬下來,而是要讓家長信任,讓孩子覺得是伙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