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由心”當代青年美術學博士國畫展
2017年6月6日下午3時,由《中國書畫》雜志社主辦,港澳傳媒華語國際臺協辦的“格物由心—《中國書畫》雜志提名當代青年美術學博士國畫作品十人展”在《中國書畫》美術館開幕,《中國書畫》雜志社副總編輯任軍偉主持了開幕式。策展人楊維民、美術史論家于洋以及參展畫家吳冰、韓朝、王躍奎、曾三凱、楊珺、趙晨、黃歡出席了開幕式研討會。研討會后,藝術現場欄目特邀中國國際新聞雜志社主持人陳瑾對到場畫家做了專題訪談,國學頻道、雅昌網等三十多家媒體對展覽及研討會做了相關報道。
本次展覽邀請到的十位畫家吳冰、韓朝、王躍奎、許瑩、陰澍雨、曾三凱、楊珺、趙晨、黃歡、王嚴均為青年美術學博士,從展出的五十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們當中無論是堅持傳統路線者還是突出較強的觀念意識者,都有很強的個人獨到的思考。研討會上,與會的專家學者們圍繞著“畫家的學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美術學方向如何進行創作實踐”等問題展開討論。通過各位畫家的發言可以看出,他們并沒有受到時下一些參展獲獎類千人一面的展覽體作品的影響,也不盲從于時下流行的各類樣式和什么主義,這正是他們勤于讀書、善于思考的結果,也正是一個畫家的成長中需要“十分功夫、四分讀書”的意義所在。
在發言討論中,策展人楊維民表示:“今天是一個美術學博士的展覽,參展的各位都是博士、博士后,他們的心要高于別人,還有就是學養。學養是兩個概念構成的,一個是學識,一個是修養。國家培養博士不容易,博士要拿畫來說話,對得起這頂‘帽子’。因此把他們的作品放在一起舉辦這個展覽,有著特別的意義。”
美術史論家于洋說,第一,參展的畫家有不少是“70后”。“70后”已經不是一個“新一代”了,一代人有一代人不同的東西。第二,對于“博士”這個話題,這些年有一些專題的展覽,也有一些著名的理論家寫文章,起初并不是一個話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博士依然是衡量學養、學問程度的標志。第三,對于畫家來講,他的思想很重要,現在真正具有思想性的藝術家確實很稀缺,這種思想包括對當代藝術的判斷,對文化的判斷有自己的主張,而不應是隨波逐流的。第四,博士藝術家還需要沉淀,要有心,要有重要的主體意識。

王嚴 霧 68cm×136cm 紙本設色 2017年
參展畫家吳冰表示:中國這么好的文化生態,大家都有自己生存的一個位置,而且大多數都是在大學里面當老師,思考最多的還是繼承和創新的問題,包括教學工作,一直也是圍繞繼承和創新展開的。作為博士,應該把它做得更好。

吳冰 鐵肩擔道通古今 240cm×120cm 紙本設色 2015年
參展畫家如韓朝、楊珺、趙晨、黃歡等也分享了自己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心得體會,并且分享了各自在讀書上的探究選擇以及自己在創作實踐和研究上的一些心得。他們的發言體現了博士學術研究和繪畫實踐之間的密切關系,以及他們強調思想性、學術性的理念,這在他們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證和展現。各位畫家一致認為畫畫的人通過讀書來提高自身文化修養是必不可少的過程。本次展覽,《中國書畫》雜志社把目光聚焦于一個群體,特別關注到博士學位畫家的繪畫創作,一來是為了多視角、不拘一格展示中國繪畫的魅力與創造性,二來是響應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提倡的多讀書的號召。既能弘揚書畫藝術、推廣經典文化,又可傳承人文精神、促進藝術繁榮,這也是《中國書畫》雜志舉辦創刊15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意義所在。

許瑩 信仰 138cm×68cm 紙本設色 2016年
責任編輯:劉光

黃歡 永遠愛 No. 1 66cm×66cm 紙本設色

楊珺 大吉祥·臨風 92cm×21cm×4 紙本設色 2014年

陰澍雨 日暖 50cm×50cm 紙本設色 2017年

趙晨 闡舊邦以輔新命 230cm×200cm 紙本設色 2014年

韓朝 夜山系列之前山 68cm×45cm 紙本墨筆 2017年

王躍奎 赤水悠悠紅軍渡 68cm×45cm 紙本設色 2017年

曾三凱 覺山 222cm×48cm 紙本墨筆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