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個普通農民到身家千萬,郎平勇用了12年時間。
初中畢業的郎平勇因家庭貧困回家務農,面對殘酷的現實,他不甘心。
他開始探尋致富的途徑。先是與幾個伙伴合伙養魚,隨后養雞,但由于技術、市場等因素的制約,投入的本錢都沒有收回來。
他訂閱了《農村科技報》、《農業新技術》、《中國果樹》、《果農之友》等多種報刊雜志,并報考了昭通農業學校鄉村管理專業,參加函授學習。
郎平勇看準了迤那村適合發展桃、梨、蘋果等水果生產的資源優勢,決定大面積種植果樹。
1996年,郎平勇不顧妻子的勸阻,跟親戚朋友借了兩萬塊錢就踏上了艱難的外出考察尋寶之路。擠火車、搭汽車;渴了,喝口自帶的“自來水”;餓了,咬上幾口又冷又硬的饅頭。一年下來,他的足跡遍及山東、遼寧、陜西、山西、北京、鄭州等省、市,找品種,向專家討教種植技術。
1997年,郎平勇投資7000多元錢種了五畝桃子。別人休息的時候,他都在勞作。又大又紅的大圣桃結滿枝頭,最大的達1.1公斤,當地一位老大爺見了高興地說:我活了80多歲從來沒見過這么大這么好的桃子。當年,五畝桃子收入4萬元。
2006年6月,郎平勇成立了昭通綠健果蔬商貿有限公司,并投入資金150多萬元,引進國內外名特優新水果品種100余個,建立標準化水果基地800畝,其中美國中熟蘋果品種“密脆”、韓國“紅露”“長紅”“中秋王”“秦陽”等幾個品種在昭通表現極為優良。
目前,公司5000畝蘋果基地通過“國家綠色農產品基地認定”、桃產品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公司除了使用固定員工外,每年解決農村剩余勞動用工16000個工日以上,每年支付零工工資接近1200萬元。土地轉包費80多萬元。
在郎平勇的幫助下,帶動周邊群眾先后發展桃2000余畝,優質新品種蘋果3000多畝,帶領50余戶農戶建立苗木生產基地200畝,其它果樹優良品種500余畝。僅苗木生產銷售一項每年每戶增收8000元以上。
迤那村村民袁尚榮曾經只能靠種植包谷、洋芋勉強解決一家人溫飽,一到開學時,總為孩子的學費煩惱,如今在郎平勇悉心指導下,他家的土地全部都種上了優質高產的果樹,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這位質樸的農民無限感激地說:“我每年的收入都在一萬多元左右,原來種植包谷洋芋就是一千多塊錢,現在生活提高了,娃娃的書學費已沒有問題了。”
忙碌時節,郎平勇常常顧不上吃飯,這家瞧瞧,那家看看,剪枝打藥,灌水施肥,他都要仔細詢問,認真指點,他不但不要群眾一分報酬,還免費提供進口園藝工具給果農,他說用好的園藝工具修剪果樹,傷口平滑有利于愈合不容易感染病害。
在果樹栽培的天地里,郎平勇摸爬滾打了10多個春秋。在他不屈的眼神中,我們強烈感受到了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執著與堅韌。他帶領迤那村農民走上了一條科技致富之路,他把一顆赤誠的心傾注在了為鄉親們服務上,他用自己的無私、睿智、熱誠譜寫了一曲現代科技致富帶頭人的開拓之歌。
2011年,郎平勇榮獲“云南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