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華1978年畢業于昆明工學院,隨即進入原昭通制藥廠,從一線崗位開始干起,并擔任過片劑車間主任。
90年代初期,原昭通制藥廠停產,全廠職工下崗待業。李華在這個時候離開了藥廠,并通過各方籌集資金開辦了一家藥品零售店,開始了他自謀生路的生涯。
2000年,隨著國家對醫藥行業的進一步改革,允許民營企業從事藥品批發業務。2003年,李華創辦了自己名下的藥品批發企業——昭通市金通藥業有限公司。
在2002年初,原昭通制藥廠徹底破產,政府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進行國企改制,藥廠隨即恢復了生產。2007年,藥廠出現了二次危機,企業職工再次下崗。此時,李華已經積累一定的原始資本。2009年,他毅然接手了這個兩次破產的藥廠,并更名為昭通市驊成制藥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驊成制藥)。
2009年12月,驊成制藥順利通過藥品GMP現場檢查認證,隨后,在李華的用心經營和科學管理下,公司駛上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接手驊成制藥之初,產品劑型老化、設備生產工藝落后、與市場脫節、人力物力資源緊缺、營銷策劃資金不足,缺乏核心銷售團隊等一系列困難阻礙著公司的發展,能否妥善解決好這些困難直接關系著公司的前途和命運。
經過大量深入的市場調研和不斷實踐,李華大膽創新,多措并舉開啟新的經營管理模式,激發公司發展活力。
他首先將提取車間和鍋爐車間搬遷到昭通市工業園區,形成鍋爐車間、提取車間和生產制劑車間三位一體生產格局,有效控制了生產成本,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益。
同時,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培育壯大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主體。通過參加全國藥品交易會,攜手全國各大知名商家及代理商大力拓展產品市場,從而彌補了公司暫時缺乏專業營銷團隊的不足。
實施人才興企戰略,不拘一格引進、聚集各類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努力營造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良好環境。
另一方面,全面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提升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并開展多元化專業技能培訓,提升職工綜合素質。
通過多年的探索,李華認為生物醫藥領域前景可期。為此,他團結和帶領全體員工奮力拼搏,經受住了中藥材、原輔材料、包裝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生產成本提高等嚴峻考驗,保持了公司的平穩健康發展。
李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第一”的制藥準則,堅持以“尋道地藥材,造有效良藥”為藥品制造理念,并投入大量資金用于中藥材種植。
借助昭通特殊的自然環境及氣候環境,公司種植白芨、川貝母、當歸、羌活等中藥材約1000畝。這些藥材均是公司現有生產藥品的原材料,保證了公司產品原料的質量穩定及來源安全可控,還解決了本地大量群眾的就業問題。
同時,公司大力推動和國內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科和專業優勢,著力打造以天麻、川貝母等原料為主的系列產品。
2014年,與云南中醫學院合作,開發研制新型中藥飲片——天麻凍干片。天麻凍干片與普通天麻相比,具有無添加劑、質地酥脆、服用方便、適用人群廣、方便攜帶等特點。該產品預計2017年底能獲批上市。一旦獲批,該產品將會帶動昭通天麻產業的發展,每年生產凍干天麻片所需原材料鮮天麻30噸,年產凍干天麻片5000公斤,產值將達到1000萬元。
川貝母是野生的稀缺中藥資源,由于過度采挖已成為瀕危植物。李華同志無意中發現昭陽區大山包鄉出產川貝母。經過四川大學專家的鑒定,符合《中國藥典》相關標準。2016年底,驊成制藥與四川大學合作,在昭陽區大山包鄉種植川貝母10畝。
十余年來,李華同志把自己的命運和驊成制藥緊緊聯系在一起,摸著石頭過河,尋找適合的開拓市場的路子。如今,驊成制藥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逐漸成為一家具有一定規模、集生物大健康食藥品生產銷售為主的公司,在業內已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多次受到省、市、區各級政府的表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