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寧
摘 要:該文分析了旌德縣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現狀、養殖方式及分布區域,探索了規模場治污設施運行費用及環境問題,針對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科學合理的意見及建議。
關鍵詞:旌德縣;污染治理;有機肥;補償機制
中圖分類號 X7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20-0069-02
1 基本情況
1.1 養殖現狀 旌德縣是山區小縣,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小。2016年生豬飼養量12.7萬頭,其中存欄5.05萬頭,同比減少0.79%,出欄7.65萬頭,同比增加1.59%,規模場出欄7833頭,占出欄10%。牛飼養量2.845萬頭,其中存欄1.97萬頭,同比增加0.51%,出欄0.875萬頭,同比增加0.82%,規模場出欄350頭,占出欄4%。家禽飼養量267萬羽,其中存欄93萬羽,同比減少9.71%,出欄174萬羽,同比減少9.84%,規模場出欄50萬羽,占出欄28%。據調查全縣規模養豬場有6個,其中:1000~3000頭的4戶,500~1000頭2戶,共出欄7833頭,養豬專業戶12個,出欄1374頭;規模肉雞場8個,其中出欄5萬~10萬羽的8個,共出欄50萬羽,肉雞專業戶4個,出欄85000羽;規模蛋雞場1個,存欄23000羽;年出欄100~500頭的養牛場2個,出欄350頭,養牛專業戶2個,出欄30頭。我縣草場資源豐富,肉牛養殖都為放牧,日常管理投入少,利潤較好,但養牛成本大,周期長,因此養殖規模較小,規模化比重低。
1.2 養殖方式及分布區域 養殖方式:6個規模養豬場中有3個養殖場采用完全自繁自養,2個養殖場是半自繁自養殖,育肥豬都采用常規舍飼,其中3個豬場采用任意采食,3個豬場采用定時飼喂。7個肉雞場均采用墊料平養,自由采食的飼喂方式,都與肉雞加工企業建立合同關系,全進全出制,有利于一次性清糞和徹底消毒。2個肉牛養殖場采用放牧加舍飼相結合的方式飼養,利用我縣豐富的草場資源,一年中有9個月,牛群在山中放牧,期間糞尿排在廣闊的山中,由植物吸收消納。12月到次年2月,天寒地凍牧草缺乏時,牛群集中舍飼。分布區域:17個畜禽養殖場分布于全縣10個鄉鎮,規模雞場主要分布在三溪鎮和白地鎮,肉牛養殖場一個在三溪鎮一個在蔡家橋鎮,6個生豬養殖場分布于4個鄉鎮的不同區域。廣泛的分布給畜禽糞污的就地農業利用提供了便利。
2 規模養殖業污染現狀及糞污處理方式
2.1 規模養殖業污染現狀 養殖場的污染源分為固糞和污水,固糞主要是畜禽產生的糞便、墊料、撒落的飼料等,污水主要包括畜禽糞尿、地面清洗水、夏季降溫用水、生活用水等。全縣17個規模養殖場,年產鮮糞12378t,其中:年出欄生豬7833頭,年產鮮糞6208t,年出欄肉牛350頭,年產鮮糞2695t,年存欄蛋雞23000頭,年產鮮糞1225t,年出欄肉雞500000只,年產鮮糞2250t。畜禽糞便經傳統堆漚后,直接農業利用,其中有2個規模豬場糞便采用干濕分離后,直接農業利用。主要用于水田、旱地、園地、林地等土地消納。土地年消納糞便11812t,年利用率95.43%。規模場畜禽污水的產生量主要是豬和牛的產生量,年產污水13470t,污水處理設施主要是戶用沼氣池及簡易貯尿池,經厭氧處理或簡單貯存后農業直接利用,年農業利用量9200t,農業利用率68%,另32%為污染排放。
2.2 處理方式
2.2.1 干清糞方式 我縣6個規模養豬場都采用干清糞方式,有2個養殖場采用干濕分離機對固糞進行干濕分離,糞便堆積發酵后,農業直接利用,其中有2戶在仔豬生產階段采用發酵床養豬,1戶生豬整個生長階段都采用發酵床飼養,共有發酵床面積750m2。養豬場污水處理情況:4個養殖場實行了雨污分流,5個養殖場建設了戶用沼氣(但沼氣容積不夠),污水流入戶用沼氣或貯尿池處理后,農業直接利用。肉雞場均采用墊料平養,整個飼養周期不清糞、無污水產生,一個周期結束后,一次性清糞(堆積或不堆積),直接農業利用,一批肉雞出欄后,對雞舍進行徹底的清掃,然后用清毒藥水噴灑清毒1~2次,基本沒有廢水產生。1個蛋雞場采用立體籠養,采用干清糞堆積發酵后,農業直接利用,無污水產生。2個肉牛場均為放牧飼養,每年12月至次年2月集中舍飼,均建有32m3的戶用沼氣,舍飼期間,雨污分離,采用干清糞,糞便墊料堆積發酵后農業直接利用。
2.2.2 大中型沼氣工程 三豐園生豬養殖有限公司采用沼氣處理畜禽污水,封閉污水在沼氣池厭氧發酵,減少了臭氣對環境的污染,減少了蒼蠅、蚊蟲的滋生,保持場內清潔衛生,減少了畜禽疫病的發生和傳播。通過厭氧發酵能產生沼氣,用于養殖場的職工生活、食堂、鍋爐燃氣,保育圈舍的保溫或用于發電,減少生產生活和減排設施運行電費,節約了養殖場的用電成本。公司在周邊建立豬沼菜(糧)基地,種養結合,值得大力推廣。
3 規模場治污設施運行費用
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需建設排污暗溝、堆糞場、沼氣池或污水貯存池、購置干濕分離機,沼液抽渣車等固定投入,除此之外,養殖場還要投入治污設施運行費用。治污設施運行費用主要包括干濕分離機運行時的人工及電費,沼液或污水轉運時的運輸費以及機器損耗等。我縣2兩個養豬場采用干濕分離,2個場的數據調查,干濕分離所產生的費用(包括電費、人工、包裝袋等),平均固糞約400元/t左右,干濕分離后的固糞,袋裝后出售,平均售價約400元/t,運費由購買者承擔,干濕分離后的固糞由于施肥方便,且無臭味,很受種植企業的喜愛,供不應求,固糞處理費用養殖場基本可以解決。根據對4個養豬場沼液及污水的處理情況的調查,沼液或污水轉運時的運輸費用是平均60元/t,以旌德縣三豐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例,年出欄生豬2000頭,年產污水3000t,僅沼液和污水轉運時的運輸費就是18萬元,對養殖場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支出。由于污水施用不方便,種植企業除用做水稻追肥外,一般都不使用,既使養殖場免費提供沼液和污水,也很少有種植企業前來轉運,一些養殖場將沼液抽出,噴在山場林中,而一些養殖場則采用漫滴的方式偷偷排放,污染環境及地下水。endprint
4 有機肥生產補償機制建立的對策和建議
4.1 大型規模養殖場建設與本養殖場規模相適應的有機肥廠 可以使畜禽糞便就地轉化成可利用的資源,減少堆漚過程產生的臭氣和運輸造成的污染,保持養殖場清潔衛生。減少堆糞場的面積和糞便運輸成本,有機肥可以作為商品出售,變廢為寶,增加收入。
4.2 中小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可因地制宜聯合建設有機肥廠 減少畜禽糞污對環境的污染。因為中小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日產糞量少,單個養殖場的日產糞量不能滿足有機肥生產的需要,會造成有機肥生產機械和場地的浪費。同時中小規模養殖場建設有機肥廠資金及人力上也有一定的壓力,因此養殖場聯合建設有機肥廠,可以解決資金、用工、糞源等方面的問題,有一定的可行性。
4.3 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創辦有機肥廠 處理中小規模養殖場、專業戶以及養殖小區的畜禽糞污。養殖行業是一個微利且風險較大的行業,受市場和疫病的雙重風險影響,養殖業發展舉步維艱,特別是近兩年,家禽業受人感染禽流感疫情的影響,整個禽類市場低糜,產品滯銷,養禽企業自身難保,我縣2016年7個規模養禽場有2個養禽場倒閉,2017年到5月份仍有3個養禽場停止生產,僅有2個養禽場恢復生產。生豬受低糜的市場價格影響,養豬場發展也很艱難。規模養殖場自身發展都很難維持,更無力再進行環保投入。社會融資創辦有機肥廠,能有效緩解畜禽養殖業的環境污染問題,是變廢為寶,提高環境質量的有效措施。實踐證明,增施有機肥料是培肥土壤,提高地力的一項有效措施,同時,增施有機肥料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減少了化肥對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政府應當支持和鼓勵。在這次的走訪調查中,大部分的養殖場都提出,政府能否招商引資創辦有機肥生產廠,解決畜禽的糞污污染問題上。
4.4 建議政府建立有機肥生產專項資金 對投資建設有機肥廠的企業和養殖場,在項目上給予扶持,同時在用地、用電、稅費等方面給予優惠。生產有機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雖然糞污原料廉價,但運輸成本高,生產過程堆制費工費時,生產的有機肥與化肥相比有許多的不足:一是有效成分低、用肥量大、供肥強度弱,肥效釋放慢,不易滿足作物不同發育階段的對養分的要求;二是不便于采用機械施肥,人工施肥也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三是有機肥體積大,不便于運輸等等,使得有機肥價格低廉且不好銷售。有機肥廠經濟效益不高,招商引資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動;四是鼓勵種養結合,對使用畜禽有機肥的種植大戶(合作社)給予一定的獎勵,政府推動促使畜禽糞污變廢為寶,資源利用。種植大戶使用畜禽有機肥,即消納了畜禽糞污,又培肥土壤,還減少了化肥的使用,減少了化肥對土地和地下水的污染,是資源循環利用的好模式。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