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賢春
環境保護應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抓手
文|劉賢春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民主、法制、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這是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國情、長期實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時代發展目標趨勢,作出的科學準確判斷。環境保護要盡快適應這一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轉變,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抓手。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環境保護只有盡快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轉變,環保之舟才能沿著“十九大”開辟的新航線破浪前行。陳舊思維方式如不盡快打破,就會隨影同行,非但不能盡快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轉變,還會束縛環境保護的手腳。因此,盡快適應“十九大”報告關于“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轉變、新判斷、新要求,是深刻學習、深刻理解和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新部署,開創新時代環保工作新征程的首要前提,各級環保部門和有關方面,須從思想上真正認清環保進入社會主要矛盾因素的深刻內涵、重大意義和目標指向,把思想統一到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判斷上來,統一到生態文明建設及其環境保護的新部署上來,保持思想高度適應、高度自覺,堅決擯棄學歸學做歸做、說的好做得差的“兩張皮”,堅決擯棄因循守舊、思維固化、松軟懶散的工作作風,爭做新時代環境保護的急先鋒。
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解決環境存在于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制約因素,政策措施就要比過去更嚴,要求更高。因此,要用新視野、新要求、新標準,對實施的政策措施(包括制度、規劃、標準、技術規范等)進行全面審視(查),需作出調整的盡快調整,需修定的盡快修定,該停止的果斷停止,需要重新制定的力行制定,避免“低標”帶來的日后工作被動及“修補”損失。
青山綠水,美麗山川,秀美生態,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需求,也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方面。而在環境問題突出的當下,提高人民對美好環境的享有度,解鈴還需系鈴人,作為美好環境的享有者環境污染制造者的單位和個人,必須盡快在行動上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轉變,不忘初心,自覺踐行,善待自然,像愛護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環境,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環境,積極強化環境法制意識,自覺履行環保義務,從身邊可以做的事情做起,為生態文明建設獻智添力;用新時代環境保護的新思想、新理論武裝自己,與過去不環保行為徹底決裂;凝心聚力,共治共防,敢于同不環保的違法行為作堅決斗爭。以更嚴的標準、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力度和鳳凰涅槃的精神,組織和依靠人民群眾,打一場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勝戰。黨委政府要不忘初心,切實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職責,促進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為一方藍天碧水、美麗生態、美好生活而履責盡責,使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