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建設清潔美麗準能
——記神華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漢宏

神華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漢宏
“企業要想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企業發展全過程。”楊漢宏堅定地帶領神華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走綠色發展之路,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發展。
楊漢宏現任神華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神華準格爾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神華哈爾烏素露天煤礦總經理,神華準池鐵路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神華準能資源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神華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準能集團),是神華旗下一個全資子公司,是集煤炭開采,坑口發電、鐵路運輸及煤炭循環經濟產業為一體的大型綜合能源企業。
準能集團地處山西、陜西、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該地區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稀疏,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在這樣一個地區,如何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發展是集團管理者首先必須考慮的問題。
董事長楊漢宏表示,準能集團作為大型央企,要始終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煤田開發并重的指導方針。企業的領導者不僅要謀劃企業的經濟發展,更要謀劃社會效益的共同進步。準能集團始終從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堅持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并重,堅持生態重建與土地再造同步,堅持資源節約與清潔利用同行。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定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之路,創新、探索礦區生態文明建設路徑,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和現代農牧業示范基地工程,建設可復制可推廣的礦山生態文明示范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楊漢宏根據行業的特點,以敏銳的戰略眼光,科學決策,提出了“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共筑美麗準能”的新要求,大力開展綠化美麗和生態再造工程,積極推進綠色環保戰略。截至2016年,土地復墾累計投入資金14.1億元,完成復墾總面積2310公頃,種植各種喬、灌6441萬株(叢),地被及牧草17.13平方公里,礦區復墾率達到100%,水蝕模數由環評的13000噸/平方公里?年降到現在的1500噸/平方公里?年,接近華北平原混交林標準(1460噸/平方公里?年)。植被高度由原始地表的25%提高到80%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80%,每年向黃河輸沙量減少55萬噸,自然降水率80%以上,每年富集降水約1500萬噸,大大節約了農灌水用量。

神華準能集團楊漢宏董事長調研工作

神華準能集團楊漢宏董事長調研工作
通過多年的生態建設,露天礦區已改變了原有地貌一片荒蕪的生態景觀,植物品種由十幾種增加到目前的近百種,建立了不同種、不同組合類型的生物群落,從而增加了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多樣化。由于生態環境的改善,許多動物來棲息繁衍,安家落戶,礦區生態系統結構有簡單趨向復雜。植被種群由單一趨向多樣化,生態平衡系統已見雛形并向良性循環發展。
為走出一條礦山生態恢復治理的新路子,準能集團積極與當地政府融合協作,探索建設礦山現代農牧業示范區,將溝壑縱橫的“雞爪子山”打造成人造平原,將古陸荒原打造成萬畝良田。以綠色礦區、綠色農業、綠色產業為特色,打造既彰顯礦區工業旅游特色,又兼具休閑農業觀光功能的現代產業科技示范園區。
目前,建立了肉牛繁育及養殖基地,引進各類肉牛600余頭,苜蓿種植7100畝,青貯玉米種植1000畝,建日光溫室20棟。2017年年底建成“萬畝草場千頭良種肉牛繁育及育肥基地”,計劃建成草場3.5萬畝,養殖基礎母畜1000頭,年出欄800頭犢牛,年出欄肉牛200頭,可實現銷售收入500萬元。實現礦區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的現實,在礦區探索出一條綠色增值的發展道路。
準能集團先后被國家評為“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單位”“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區”“全煤系統綠化造林先進單位”。2014年,黑岱溝露天煤礦通過國家首批“綠色礦山”試點單位驗收,哈爾烏素露天煤礦被列為國家第四批“綠色礦山”試點單位。
在準能集團,楊漢宏和集團領導層始終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在環境保護工作中不忘初心,使命于肩。多年來,公司不斷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實現環保技術升級,強化綜合治理與過程控制,狠抓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在管理上,始終把環保工作當成企業發展的生命線緊抓不放,全體動員、全面落實、定期考核。近三年,公司累計投入環保資金3.66億元。
“全國環境保護先進單位”“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專項優秀礦山企業”“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示范礦山”等一系列環保殊榮的獲得,是楊漢宏帶領準能人對建設綠色生態企業的不懈追求的結果。
深挖潛力,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資源,提高回采率。黑岱溝露天煤礦和哈爾烏素露天煤礦資源回采率分別達到98%和96%以上,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每年較設計多回收煤炭資源近300萬噸,增加經濟效益約4億元。同時開辟綜合開采工藝,提升設備能效水平,加強運營組織,實現管理節能,拋擲爆破-拉斗鏟開采工藝及設備,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20000余噸標準煤。兩礦噸煤開采綜合能耗為2.9千克/噸標準煤,遠低于低于8.2千克/噸標準煤的國家能耗定額標準。黑岱溝露天煤礦、哈爾烏素露天煤礦多次獲得煤炭工業協會“安全高效礦井”特級稱號。
淘汰落后產能,優化坑口發電結構。公司嚴格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政策,關停了發電廠兩臺10萬千瓦機組,年減排二氧化硫3962噸。建成2臺150MW、2臺330MW煤矸石發電機組,每年可消耗矸石及劣質煤近300萬噸。
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公司建有處理能力40000m3/d的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供給國華準電作為生產用水,復用率70%以上。同時積極協助毗鄰兄弟單位,解決其礦井水出路,作為自身生產補充水,每年可節約黃河地表水400多萬立方。兩選煤廠洗煤水閉路循環,加大了礦區水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了水資源復用和煤泥水全部回收利用。炸藥廠充分利用兩礦設備維修中心產生的廢礦物油代替柴油生產炸藥,每年節約費用1500萬元。
通過一系列舉措,準能集團環境保護管理能力水平顯著提高,有效資源得到循環利用,排放指標得到深度控制,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善于謀事方鑄大業。楊漢宏科學分析準能集團資源稟賦條件,審時度勢,提出了加快結構調整,著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確立了以“煤炭生產為源頭,劣質煤發電,粉煤灰提取氧化鋁、二氧化硅、鎵等高附加值產品,氧化鋁加工鋁型材,廢渣做建筑材料”的上下游一體化的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模式。目前已攻克了一步酸溶法提取氧化鋁的技術難關,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完成了中試,具備了工業化推廣應用的條件。2011年,“神華準格爾礦區煤炭綠色開采及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被國土資源部列為首批40個國家級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并獲得財政部8.4億元資金支持。
準格爾煤炭伴生資源循環經濟產業項目是集團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個縮影。作為準格爾地區以煤炭為主導產業的大型國有能源企業,準能集團提前謀劃,在煤炭市場鼎盛時期便以發展的眼光瞄向循環經濟,努力培植接續產業,解決企業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為子孫后代創造一個可供依托、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平臺。準格爾煤炭伴生資源循環經濟項目開創了粉煤灰酸法生產氧化鋁的先河,不僅可解決我國鋁土礦資源短缺和粉煤灰污染環境的問題,還可增加企地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延長企業產業鏈。

變遷

萬畝良田
這是一個在鄂爾多斯高原上崛起的、具有戰略意義的世界級工程。從準格爾煤炭伴生資源循環經濟產業項目構想的產生到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工業化生產曙光在望,這條路走得雖然艱辛漫長,但面對將來更為廣闊的前景,楊漢宏和準能人砥礪奮進,努力將循環經濟產業項目打造成企業核心、國家尖端、世界領先的示范項目。
在以楊漢宏為董事長的準能集團領導層,始終堅持“科技引領、綠色開采、低碳高效、綜合利用、和諧共贏”的發展理念,以為社會提供清潔能源為己任,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投身環保、扶貧等各類社會事業,多次獲得國家相關部委和地方政府嘉獎。
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集團公司堅持共享共贏發展理念,積極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累計繳納稅款301億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積極為地方運送電煤、發送煤炭,并在供水、供暖、污水處理、解決就業、定點幫扶、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等方面予以地方全力支持,推動了地方各項公共事業的發展。
準能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神華集團清潔能源發展戰略,持續深化資源綜合利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充分發揮準格爾區域煤電路一體化運營優勢,生產經營連創佳績,為促進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建設方面,準能集團將采用混合所有制模式,引入外部投資者參與公司循環經濟產業項目的研發和建設,嘗試和其他經濟相互持股,探索混合所有制企業經營者和員工持股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全力推進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項目建設的同時,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大貢獻意義。
戰略已明確,藍圖已繪制。為山九仞,豈一日之功。當前正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攻堅時期,準能人正在以楊漢宏為代表的班子成員的帶領下走向新時代。
一個發展強勁的企業必有一個具有遠大視野、胸懷全局的領導班子,而楊漢宏正是這個班子的班長,楊漢宏以一個優秀企業家的胸襟和責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擔著礦山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和排頭兵的重任,以大型國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