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丹++王姬
圖解:王姬《新原野》演出劇照
初見王姬,是在成都錦城藝術宮的后臺,那時她在成都有兩場《新原野》的話劇演出。而那兩天,她得了重感冒,采訪的時候還發著燒,直到演出結束還未痊愈。與她對話的過程中,一頭濃密的長發以及瀟灑不羈的舉止,無處不流露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強人,而王姬對自己的評價亦是如此。她自稱自己是一個立場很堅定的女人,從不去附和誰,也不會去討好誰,不會回避也不中立。
小標題:灑脫地離開又歸來
80年代初,王姬考進了北京人民藝術學院,成為了科班話劇演員。四年的時間,讓王姬看到了昔日演員體制的不堪,仿佛昭示她的未來——像一些老演員一樣,泡杯茶,上午排練下午回家,日復一日。在人藝的那些年,王姬始終未得志。那時人藝的舞臺對她來說太小了。25歲時,受到出國潮的感染,躊躇滿志踏上了美國的土地,開啟了她十余年的“美漂”生涯。
只身赴美的她身上只揣了60美元,理想遠大,而經濟壓力卻很真實,她不得不選擇靠打工來維持生計。擺地攤、當編導、廣告銷售、小旅館的值班經理、商人……能吃的苦不能吃的苦,她都嘗遍了。在美國當地的華人電視臺做播音工作時,除了播音,還要自己下載剪輯做一些技術工作,時常忙得連飯都沒時間吃。但這樣的生活也帶給她豐富的閱歷,成就了“女強人”的灑脫。“過去我對世界的認知比較狹隘,通過在美國的那些年,我清楚地看到了外國跟當時的中國的不同,開闊了自己的三觀。我覺得值,吃的那些苦是一筆財富。”
然而她心里始終割舍不下演藝事業,即便當時憤然地離開了人藝,說到底內心深處還是很熱愛表演的。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出演了《北京人在紐約》,并憑借這部作品榮獲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也借著這部戲,她重新返回中國的演藝圈。
小標題:不像話的影視圈
90年代末21世紀初是王姬演藝事業的巔峰時期,電視上常常能看到她的作品。通過那些電視劇,觀眾自然而然地對她植入了女強人的印象。她的演技眾所周知、無可非議,但面對現在80、90后對她的不熟悉,王姬說“我這人不爭,不急功近利,何況我也到了演媽媽演婆婆這個年齡了。戲的主角基本上都是以年輕人為主,能夠給到我個年齡演主角的機會不多,但是我不在意這些,我現在就想把自己的戲演好,再做一點制作,改一些戲就心滿意足了。”
談及中國影視圈的現狀, “中國的影視圈市場很奇怪,小鮮肉小蘿莉主導市場,其實在國外很多都是中老年的資深演員在做中流砥柱。在這些被吹捧被炒作的小年輕里,并沒有幾個稱得上是真正的演員,也沒有用心努力地演戲,卻拿那么多片酬,這些都是很不正常的狀態。而購片方和電視臺也在幕后操縱,買粉絲買收視率,誤導觀眾,這群人在利益面前不負責任,不管后果。我們這個行當被做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是很悲哀的,現狀如此,需要時間去調整。”
作為身處其中的人,王姬能感受到演藝圈里暗流洶涌的利益糾葛,但她不想趟這渾水,也不想跟誰爭名奪利。用她的話說,好好兒演戲,讓自己心安理得地過好每一天就行了,爭那些虛無飄渺的東西沒意義。“我可不會跟一些演員一樣,都六七十歲了還在這個圈子里不知死活地爭。”這些話你很難從一個圈里人嘴里聽到,她并不圓滑,甚至在旁邊人看來她說這些話并不顯得聰明,但她無所畏懼,內心坦蕩,始終覺得自己就是一名演員,不管青年還是中年,演員認真努力地演戲才是對演藝事業和自己最大的尊重。
小標題:70歲時,再出一本書
現在王姬的生活,基本上是排排話劇,有合適她的戲就演,沒事的時候自己去制作一些戲。不給自己設限,一路隨緣,想做事正好也有事做,而且還有很多人來邀請她演戲,若是哪天碰到一部特別適合自己的戲,她肯定也會卯足精神地挑大梁。前兩年接了一部挑大梁的戲,她自己很滿意,預覽過這部戲的人也連連稱贊。很不幸,劇組中有女演員吸毒被曝光,導致那部戲被遙遙無期地掛那兒不敢播。
她打算再過一兩年退休,回去陪母親和兒子。她怕如果母親在世的時候如果不時常陪伴,有一天老人不在了會后悔。“我現在每天要跟我媽媽聊視頻,打電話。演藝生涯也就這樣吧,沒必要非得往‘演而優則導這個方向發展。”
退休以后的事,她為自己作了打算,不去甘涉子女的生活,不去給兒女鋪路,女兒18歲以后王姬便不再干涉她的選擇了,讓她自己考慮闖蕩自己的人生。唯一讓她放心不下的是那個天生患有自閉癥的兒子。“我希望能夠讓他順順當當、平平安安地能活到老,不惹事生非、沒有痛苦。我不能像人家去望子成龍,我只望子平平安安就滿足了。”
兒子的病是王姬心里的痛,但她并不忌諱談起。生活讓她嘗盡了酸甜苦辣,也給了她輝煌與燦爛,這些經歷讓令其人生足夠精彩。“35歲那年,我出過一本書,講述了我前半生的生活。等70歲時,我還會再出一本書,說說我的后半生。”
GRACE對話王姬談《新原野》:
因為是萬芳老師創作的作品,當時王姬毫不猶豫地接下了話題《新原野》。比起無數人都演爛了的《老原野》,她是《新原野》的第一任女主角。“做第一個挺好,沒有參考,沒有比較,你創造的就是你。”《新原野》成為了她覺得最累人、最費神的一部劇,而這部劇也著實把她的身體累垮了——重感冒、發燒、破嗓接踵而來,上臺前萎靡不振地在臺下打著點滴,上了臺立刻變身。好的意志力對于從事表演的人來說,是必須具備的品格。
作為人藝科班出身的話劇演員,再一次回到暌違多年的話劇舞臺,王姬百感交集。她曾經一年365天有350天在舞臺上,沒有休息、四五部戲每日輪著演,那時的舞臺讓她怨恨,表演對她來說也是不得不完成的工作,消磨著她的意志與時間。而現在,比當初自由,也更加感恩、更深沉地愛著這個舞臺,因為能如此這般輕松自如地跟觀眾來交流,是理想的回歸,也是作為一位演員最完美的狀態。
GRACE:這部戲講了一個怎么樣的一個故事?
“講的是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這20年里,一個農村普通農村婦女與丈夫自初婚后便兩地相隔,伴著名存實亡的婚姻與婆婆在鄉下陳腐的封建意識里,過著相依為命的日子,由此引發女主人公郭六團的抗爭與絕望的故事。在那個年代離婚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尤其對女人來說,那是丟幾家人臉的事。所以,為了保持住顏面,為了遵循封建遺風。一聽到離婚就覺得天塌了的女主人公,就這樣拖著耗了十幾年,婚沒離成,都把對方給耗死了。"
GRACE:你所扮演的女主人公有哪些象征意義?
“郭六團代表了那個年代中國最普通的北方農村婦女形象,沒知識、沒文化,憨厚有余,聰慧不足。如果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她就是蠢、笨,什么都不會,只會干農村活,也不認字。按現在來講,男主角沖破封建迷信,追求自己的幸福就是對的,但在那個年代,則認為你既然娶了我,卻又要立馬休掉我,心里難以接受。所以,自己沿著這個角色的心路歷程去行為,最后導致殺掉自己的婆婆。她的生活環境,決定了她的意識。十六七歲的小姑娘水靈靈,對世界充滿了求知的欲望,而最后卻被生活的壓力一步一步逼上殺人的不歸路。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我外婆的影子和她們那一代人的生活,這也是我接這部戲的原因。”
GRACE:你認為這部戲有什么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30年,中國解放60多年,我希望年輕人能夠通過這部戲看到中國的變化天翻地覆,婦女的地位天翻地覆,人們對婚姻、對家庭、對婆媳關系的認知也天翻地覆。了解過去的那個年代,你才會感恩和珍惜現在的生活,那段歷史不容忘記。有一個90后的姑娘看了我們的戲說‘回去可得對我婆婆好一點,舊社會的女人太可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