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疆區域實際發展的過程中,農業氣象災害較為常見,嚴重影響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形成一系列的風險問題,導致其發展受到抑制。因此,本文針對新疆農業氣象災害成因的分析,提出幾點風險應對建議。
關鍵詞:新疆農業氣象災害成因;風險問題;規避措施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1032059
在我國全球氣候變化的情況下,氣象災害發生頻率逐漸提高,導致新疆區域的農業受到嚴重影響,主要因為新疆區域為大陸性干旱性氣候,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因此,新疆區域應當制定完善的風險防控方案,全面提高當地農業區域的經濟效益,滿足其實際發展需求。
1 新疆區域氣象災害情況的分析
自從2000年開始,新疆區域的氣象災害問題逐漸嚴重,災害強度呈現逐漸上升的發展趨勢。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旱災的成災面積較大;冰雹災害、低溫災害與洪水災害。在2008年,新疆區域的氣象災害面積達到最高峰,冰雹災害的增長率有所提高,導致新疆區域的農業發展面臨不利影響。在2014年,新疆區域受到干旱災害、洪水災害與大風災害的影響,導致其發展受到影響。尤其在棉花、小麥、番茄農作物栽培的過程中,產量明顯降低,與往年相較,棉花的產量降低了10kg/667m2左右,小麥的產量降低了10.3kg/667m2左右,番茄的產量降低了20kg/667m2左右,出現嚴重的經濟損失。
2 新疆農業氣象災害成因分析
2.1 氣候極值出現了變化
當地農業氣象的氣候極值呈現多元化的變化發展狀態,連續干日與連續濕日較多,降雨量減少,強度隨之降低,不能滿足農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在實際分析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當地降水頻率指數呈現減少的狀態,北疆的降水頻率有所增加,而南疆的降水頻率逐漸降低,無法保證降水強度。當地在氣象災害事件中,洪澇災害的面積較大,與降水極值數據信息等呈現正比的發展趨勢。對于旱災而言,與降水極值數據信息呈現負作用的發展趨勢。而冰雹的災害面積較高,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2.2 遙相關分析
對于“遙”而言,主要就是在實際分析的過程中,對高原高壓指數等進行掌握,明確其對新疆災害的影響。根據調查工作可以標明,在新疆區域季節變化的情況下,會受到大氣環境的影響,導致出現周期不穩定的現象,無法滿足工作要求。且在西北風增強的時候,會出現低氣溫災害問題,不能保證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由于新疆區域位于青藏高原區域的北側,因此,很容易受到西北干旱區域的影響,出現氣候災害問題[1]。
2.3 風險問題分析
對于氣象災害風險而言,其中主要暴露:干旱方面、冰雹方面、洪災方面等風險問題。對于干旱風險而言,主要就是在新疆南部區域。而洪水災害風險主要位于博州與阿勒泰等地區。對于冰雹災害而言,主要發生在北疆地區。
對于新疆干旱災害風險而言,北疆比南疆的發生幾率高,主要因為南疆氣候較為濕潤,且河流組成結構較多,而北疆區域的河流明顯較少,導致當地農作物的生長受到不利影響。同時,當地天然草場在氣象方面呈現敏感狀態,蒸發量較高,會導致出現極端現象,發生土壤水分散失等問題,無法滿足當前新疆區域農業發展實際需求。同時,在新疆區域氣象災害問題分析的過程中,難以開展管控活動,無法滿足工作要求,因此,應當予以全方位的分析,明確各方面工作目的,建立健全管控體系,滿足其實際發展需求[2]。同時,在新疆區域發展的過程中,天山南坡與北坡很容易發生洪水災害問題,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當地的洪水發生頻率逐漸增加,主要因為當地經常會出現極端降水的現象,引發洪水災害。對于風災而言,主要發生在天山東部區域,且天山北部大風天氣也比較常見,主要因為此類區域具有特殊地理環境特點,出現大風現象。
3 農業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嚴重影響
在新疆區域實際發展的過程中,農業災害問題會導致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無法保證農業經濟效益,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在氣溫極值數據信息呈現暖趨勢的情況下,多數指標都會受到影響,番茄作物的種植會出現旱災問題,導致農業方面的經濟效益降低。同時,在新疆區域農業氣象災害的影響之下,小麥的種植也會受到旱災的影響。
東疆哈密地區具備較高的旱災風險。該情況在伊利河谷地區、阿克蘇等地區出現的頻率也較高。同時,在一些地區產生的大風災害風險、冰雹風險也更為常見,在阿克蘇等地最為常見。在對其存在的災害進行綜合治理工作中,一些地區具備的風險性也較高,如:吐魯番地區、哈密地區等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冰雹問題[3]。
在新疆地區,其存在的氣象災害會受北半球極渦面積指數、青藏高原高壓指數的影響,其強度產生較大變化。尤其是冬季產生的氣象災害,受北極濤動和北大西洋濤動的冬季作用,該現象在實際產生的過程中,會影響番茄等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4 自然災害的防御措施
在新疆地區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對自然災害進行科學的防御,避免氣象災害對當地農業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全面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具體防御措施為以下幾點。
4.1 風災的防御措施
風災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機械性危害,導致出現損傷現象,難以保證農作物生產經濟價值。且在大風天氣的影響之下,很容易導致當地區域土壤出現沙化問題,地表的覆蓋植物會逐漸減少,在土壤保水能力降低的情況下,導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
由此可見,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做好農業氣象災害的防御工作。在選擇農業種植區域的時候,應當避免在風道或是上風口等區域對其進行建設,對自然條件進行改善,提高農作物的種植效益。應當做好品種選擇工作,合理選擇抗風能力較強的農作物,加大綜合管理力度,例如:加大水肥、植株密度等管理力度,保證其種植效益。
4.2 低溫災害的防御措施
要因地制宜的選擇農作物品種,做好田間管理工作,適當選擇地膜覆蓋或是大棚種植方式對其進行處理,及時開展灌溉與施肥等工作,全面提高工作效率;要開展人工低溫防治活動,增加土壤的空氣濕度,提高熱容量,減少變溫現象。例如:可以利用煙熏方式,規避地面散熱問題,增加地表溫度;要做好植物的清理工作,減少病害的傳播主體,做好秋季田間管理工作,在肥水管理的情況下,增強農作物的抗低溫能力。
4.3 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原則
在對農業氣象災害進行防御的過程中,應當遵循相關工作原則,制定完善的管理機制,滿足相關工作要求。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全面考慮當地農戶的實際需求,建立健全管理機制,保證災害防御工作效果;遵循效益原則,根據經濟效益的需求對其進行管理。同時,要將工程防御方式與非工程防御方式結合在一起,將非工程防御方式作為主要工作內容,科學開展相關管控活動,逐漸提高其工作水平;遵循針對性防御原則,主要因為不同氣象災害的形成機制與特點不同,應當利用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防御,建立先進的防御機制,逐漸提高其工作水平。
5 結語
新疆農業氣象災害會導致當地的農業經濟效益降低,棉花、小麥、番茄農作物的生長效率受到嚴重影響,不能保證當地農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建立健全管控機制,逐漸提高農業氣象管理工作成效。
參考文獻
[1]肖業旺.農業氣象災害對瑪納斯縣棉花生長的影響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5):268,271.
[2]王瑩,王海倫,李葉妮,等.農業氣象災害影響分析——以盤錦市為例[J].農民致富之友,2015(4):296,262.
[3]彭艷華.分析農業氣象災害預警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農村科學實驗,2016(4):67.
作者簡介:耿曉青(1986-),漢族,女,陜西西安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或主要工作性質:氣象臺站地面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