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最近這些年,青年作家已成為中短篇小說寫作的重要力量,我們幾乎會在每一份、每一期的文學期刊上與他們的作品相遇,甚至很多刊物都專門設立了有年齡限制、以代際來劃分的欄目,重木也藉此逐漸進入讀者的視野。
重木既寫隨筆、詩歌,也寫小說、評論,其中又以小說創作最為引人注目。重木的閱讀面較廣,喜歡理論和哲學,有著較為開闊的知識視野。他的小說也帶有濃重的思辨氣質。比如短篇小說《看向深淵》,在立意上與尼采那個著名的說法形成了有趣的互文——“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本期參與寫作評論的,是袁敦衛和鄭潤良兩位青年批評家。
鄭潤良在《思考者重木和他的小說》一文中認為重木的作品可以分為現實風格小說與幻想小說這兩類,同時對重木的當期作品《你聽說過一個叫霧山的地方嗎?》進行了精彩的闡釋。
袁敦衛的《精神的逃離與報復的快意》一文,則對重木的小說創作進行了相對全面的解讀。“重木用寫作為一群想象中的青年人完成了一場針對家庭的精神逃離。在我看來,‘逃離’正是重木短篇小說中最顯眼的精神主線。從更寬泛的人生意義來看,這種逃離不專屬于青年人,也屬于對生命還有未知期待的‘老先生’們。”這是袁敦衛文章中非常重要的論點。他在文章中還針對這種精神出逃的寫作傾向從文化層面進行探討,也指出了這種傾向的局限。他在文中提出的這些觀點,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