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潤良
思考者重木和他的小說
○ 鄭潤良
始于偶然的機緣,從去年下半年我開始關注90后作家也因此認識了重木,加了微信好友后有了一些交流。重木(重木是他的筆名,本名宋杰)目前在南京的一所大學讀研,專業是設計學。但他在朋友圈經常曬的都是一些比較高深的社科類西方理論著作,比如最近,他關注的是??隆㈨f伯、維柯等人的著作。在我印象中,重木是最喜歡看這些理論著作的90后作家之一。90后作家往往都接受了相當高層次的學院教育,處身在一個信息爆炸時代,從知識儲備而言,他們比起同年齡的前幾代作家應該有較大優勢。當然,相對地,在社會閱歷的積累方面,又有所欠缺。但同時,這又是一個活色生香的時代,像重木這樣能夠真正坐下來啃那些艱深的理論著作并且啃得津津有味的年輕人的確不太多了。由此,重木逐漸給了我一個“思考者”的印象,這種印象隨著我對他小說作品的閱讀逐漸加深鞏固。
迄今為止,我所讀到的重木的作品可以分為現實風格小說與幻想小說這兩類。我讀到的重木的第一篇小說是《無人之地》,是一篇現實風格的小說,后來又閱讀了他的《我不知道該怎么辦》等作品。重木的現實風格小說有一些共性,首先,他的這些小說都是直接關注當下年輕人的生存狀態的,或者可以理解為就是以90后青年的生活為表現重心的?!稛o人之地》中的男主人公蘭煬是一個從大學中途輟學的大學生,女主人公瑪琳則是一個年輕的陪酒小姐,另外一個人物是蘭煬的好友宋杰。《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中的三位主人公司徒、宋杰、愛麗絲也是剛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其次,他的小說中的年輕人往往都有一種理想情懷,又都與周圍的環境保持著一種緊張的關系。《無人之地》中的蘭煬愛好寫作,但卻處理不好現實中的人際關系。他在學校和教授鬧翻因此輟學,又和母親多年“冷戰”;陪酒女瑪琳,她用偶像好萊塢影星瑪琳·黛德麗之名稱呼自己,顯然內心也有一種理想情懷,但她的身份注定她只能不斷遭遇各種“垃圾男”的騷擾。顯然,這些主人公身上有作者自身的某種氣質的折射。再次,重木喜歡在小說中設置一個叫“宋杰”的人物,某種意義上,這是隱含作者的“一人分飾二角”,便于人物之間針對一些思想性的焦點命題展開辯駁。這些特點的綜合,使得重木的這些現實風格的小說帶有一種濃厚的思考與探詢的意味。重木作品中的年輕的主人公在體驗生活的同時也在不時發出疑問:理想的生活是這樣的嗎?生活為什么是這樣的?正如《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中的主人公司徒,大學博士畢業后想留校卻面對現實的重重困難:工作沒有確定著落,情感沒有著落,未來在大城市的低工資與高房價,父母的高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小官僚的欺壓等等。對此,他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作品并沒有提供答案,但這些與當下年輕人生存直接關切的問題的提出,令人深思。
擅長將思考嵌入虛構性文字的重木喜歡寫的另一類小說是幻想小說,以他之前創作的《黑名單》和本期推出的《你聽說過一個叫霧山的地方嗎?》 (以下簡稱《霧山》) 為代表?!逗诿麊巍穾в锌苹米髌返男再|,和郝景芳的《北京折疊》類似,可以歸入“反烏托邦”的范疇,代表作者對人類未來的某種憂患性思考。小說人物所在的未來的古美軍事議會國家到處是紅眼蜂鳥和機器警察,為了傳遞一份關系到萬千人命運的黑名單,守時者漢、諾亞、愛麗絲等與“收割者”、機器警察展開了殊死搏斗。正如作者所言,“寫科幻對我而言,就是展現我覺得可能的糟糕未來……進步史觀禁不住詰難,而社會達爾文主義卻總會死灰復燃;以史為鏡始終只是句話,對大部分國家和政權來說,重復過去的錯誤幾乎是必然的;只有蠢人會是樂觀的,當然,也只有蠢人會是悲觀的?!薄鹅F山》與《黑名單》不同之處在于作者將故事設置在一個模糊了時間概念的空間里,沒有歷史或未來的向度,更富于寓言色彩。小說通過一個老人宋杰第一人稱的回憶性視角,追溯一段發生在霧山特殊教育學院的故事。和《黑名單》一樣,《霧山》顯然也受到經典“反烏托邦”作品《我們》《1984》《動物莊園》等的影響。比如,作品中的學生被規定入校后不允許使用本名,而是以數字代號稱呼,學生的一切行為都在監控之中,學院的最高統帥是學院主任(外號“獵狗先生”)。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扎米亞京的《我們》,這部作品中的大統一王國由大恩主領導,每個人都沒有名字只有代號,以確保絕對的服從和高效。《霧山》周圍的環境設置也耐人尋味。學院所在的霧山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色彩,無人敢于涉足,據說很多好奇心過于強烈的人在那里失蹤,這也就意味著對未知的探求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所以學生們只能老老實實地呆在學院。霧山旁邊的霧山鎮則因為多年前的兒童失蹤事件開始大肆抓捕女巫,最后人人自危,恐怖像傳染病一樣到處彌漫。小說敘述了以P174為代表的反抗者和學院主任獵狗先生、看守“老鼠先生”“女巫”老師等人之間的隱秘斗爭。最終,P174被自己的小同伙“哭鼻子”J124告發被捕、神秘失蹤。小說結尾,幾個老人指出敘述者宋杰的故事只是他的臆想。宋杰的故事是不是臆想和虛構并不重要,正如重木的《霧山》是不是臆想和虛構不重要一樣,關鍵是這個令人脊背發涼的故事背后的思想意涵。
思考者重木,相信他會走得越來越遠!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