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華
陳毅《赴溧陽參與校閱典禮答詩》寫作時間考
徐君華
《陳毅詩詞集》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11月版,第58頁)收輯了陳毅的《赴溧陽參與校閱典禮答詩》四首.
大纛凌空照萬方,
將軍校閱踏晨霜.
山呼抗戰風雷動,
立馬東南掃欃槍.
峨冠博帶朋滿座,
耳熱酒酣意氣豪.
三年抗戰今朝樂,
破敵收京賴我曹.
山河破碎思前事,
抗日合作看精誠.
丈夫一怒安天下,
橫刀躍馬取東瀛.
歸來大醉歌元夜,
火炬燒天擁萬人.
如此軍民邦國盛,
待看戰勝保和平.
題注為:"1939年1月1日,作者應國民黨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冷欣邀請,去溧陽參加'元旦祝捷檢閱大會',并作贈答詩四首."
《陳毅年譜》上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239頁),同樣記為1939年1月1日,"應國民黨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冷欣邀請,前去溧陽參加'元旦祝捷檢閱大會',并作贈答詩四首".
從這組詩的內容看,不可能是寫于1939年1月1日.
一、《元旦公宴》詩中寫到,"三年抗戰今朝樂",如果該詩寫于1939年1月1日的話,全國抗戰從1937年7月到1938年底,只有兩個年頭.怎么會是"三年抗戰"呢?
二、查冷欣是1939年1月1日才從浙江江山軍政部第二十二補充兵訓練處處長任上,調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江南行署主任,當時行署駐安徽屯溪附近的梅林.當時尚未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到任當天,無"捷"可"祝".
三、冷欣的江南行署是1939年4月,才從屯溪搬到溧陽山丫橋的.這也就是說冷欣不可能于1939年元旦從屯溪到溧陽來舉行校閱和宴會.
四、陳毅曾多次跟冷欣打交道.新四軍江南部隊隸屬于國民黨第三戰區,冷欣是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新四軍江南部隊名義上也在他的管轄范圍之內.1939年2月,國民黨三戰區命令新四軍第1支隊去接替國民黨第108師,擔任蕪湖以東水陽一線的陣地防御.水陽是水網地區,讓一支只有一個多團、沒有重武器的部隊去接替一個正規師的陣地防御,顯然是置之死地的陷阱.為此,陳毅赴國民黨江南行署與冷欣談判.陳毅擺事實講道理,據理力爭,闡明要1支隊放棄敵后游擊而以劣勢裝備作陣地防御,是棄其長而用其短,兩黨協議規定新四軍的任務是開展敵后游擊戰,如要新四軍擔負正面防務,要報中共中央解決.經三天交鋒,冷欣只好表示收回成命.
1939年9月,"江抗"跟"忠救軍"在江陰打了一仗,戰斗有進一步升級的可能,冷欣知道"江抗"是新四軍的部隊,便邀請陳毅去山丫橋總部.請陳毅去調解"江抗"與"忠救軍"的沖突.陳毅表示"江抗"是地方部隊,但與"江抗"領導人何克希私交尚好,同意赴東路調解.為維護抗戰大局,陳毅說服"江抗"西撤,決定"江抗"與"忠救軍"雙方于9月28日同時撤退.陳毅這兩次與冷欣見面的時間都不在元旦,也沒有什么"檢閱""公宴",上面這組詩也就不可能在這時間內所作.
五、據江南行署秘書處長巫蘭溪在《江南摩擦種種》(鎮江市政協編的《鎮江文史資料》第12輯第43~44頁)中提到:1939年12月下旬,冷欣召開軍事會議,1940年元旦上午8時,在溧陽山丫橋西吳村之東的一片平地上,搭起主席臺,冷欣和一些高級黨政軍干部先到,陳毅、粟裕也到了.閱兵開始,有一團人繞場一圈,肅立在場中間,也有些附近的老百姓前來觀看.會上冷欣首先講話,接著就請陳司令講話,陳司令講話雖然四川口音很重,但這里的人還能聽得懂.粟副司令也講了幾句.中午在江南行署大禮堂舉行宴會.
關于這次檢閱和宴會,陳丹淮、葉葳葳在《三個新四軍女兵的多采人生》(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版,第24頁)一書中有這么一段描述:"新四軍在江南連戰連捷,每月都會打幾個勝仗,都有繳獲和俘虜.過一段時間陳毅就會送些繳獲品給國民黨戰區指揮官冷欣.這種友善的態度卻使冷欣惱怒,因為他們沒有勝利的資本可以回報.終于有一次國民黨軍隊也捉了一個日本俘虜,為了炫耀,冷欣專門搞了個慶功展示,把戰區的大小師長、旅長、縣長、區長都請來了,也把新四軍1支隊司令員陳毅請來了".這里寫的就是冷欣舉行"祝捷檢閱"活動.
由以上幾點來看,可以作出判斷:陳毅這組詩不是作于1939年1月1日,而是作于1940年1月1日.
(編輯 韓鴻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