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力人生
畢業寄語2017
愿力人生
我明年90歲了,一生志在千里,也知似水流年。我年輕過,歷盡困難試煉,我深刻地知道成長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長機遇巨浪中,愚人見石,智者見泉。
因循的并發癥是不思不想和無感無知,在人工智能時代中肯定過不了關。駕浪者的基本功是時時刻刻要靈敏、快知快明,要有獨立思考,能運用想象把現實、數據、信息組合成新。
愚人只知道“為”(to do),智者有愿力,把“為”(to do)變“成為”(to be)。
“愿力一族”如何修煉?如何處世?如何存在?
愚人常常抱怨,變得墨守成規是被逼出來的,被制度束縛,被繁文縟節捆綁,被不可承受的期望壓至透不過氣。他們渴望“贏在起跑線上”,希望有個富爸爸加上天賦的優越組合,認為“人能弘道”、改變塵世復雜和無可奈何的扭曲太沉重,“道能弘人”肯定更舒服。
有這樣的心態,他們已“輸在起跑線上”。傳統中國智慧告誡我們,命與運是互動交織的,擁有一切,也可以一無所有。懂得“善擇”才是掌控自己命運的保證。而命運大贏家的夢幻DNA組合,是科學心智與藝術心靈的覺醒,才可把潛能修煉為出眾的人生。性格基礎是意志力,自律的堅持和創意潛力相形相塑,才可擁有挪移心外喧嘩的處世心力。
自律是鐵杵成針的意志功夫。每個希望成為大舞蹈家的人,每天面對鏡子,并非顧影自憐,而是不怕疲憊、不怕痛苦,一而再,再而三,修正追求舉重若輕的完美,技巧內化自我之中。走到臺前,“身與物化,意到圖成”。
—6月27日,李嘉誠出席汕頭大學2017屆畢業典禮,并發表題為“愿力人生”的致辭
離開學校,你們將投身更廣闊的社會海洋。你們將行更多路,讀更多書,見更多人。這也就要求你們以更開放、更寬容、更平和的心態,去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人群。
中國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改革的攻堅期,難免會有社會矛盾浮出水面。如何正確理解社會矛盾,又如何對待它們?這就需要我們堅定信念、明辨是非、守住底線、顧全大局。看到不合理的社會現象,與其做個憤激的“鍵盤俠”,不如從自身做起,去努力改變它;與其讓社交網絡成為發泄的工具,不如讓它成為社會“善治”的手段。
同學們,你們的人生即將走向新的階段。在未來的旅程中,你會獲得新鮮而美好的體驗,也可能會產生疑惑、焦慮甚至彷徨。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漸漸地,你會明白,工作不是“練功、打怪、升級”那么簡單,生活也不是“自拍”加“美圖”就能變得圓滿。只有努力,才有無限可能。人生不止一個套路,每個人都能閃耀出自己的光彩。無悔的人生不需要穿越,也不需要重生,但它需要堅韌不拔的修煉。你應該擁有超越人工智能的智慧,你應該擁有看透VR背后現實的眼光,你應該擁有整合碎片化時間的本事,你應該擁有縱橫于互聯網疆界的力量。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胡正榮
手機本身無所謂好壞,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對待手機、使用手機。如果用好手機,使之成為我們工作、學習的工具,那么手握的就是成長的良機;但如果一味沉溺于手機,手握的可能就是人生的“危機”了……有時候,手機讓人與社會漸行漸遠。有些同學習慣于透過屏幕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但世界那么大,手機“窺豹”又能看到多少呢?如果天天盯著手機,哪有時間深入生活、體會人生百味?尋找另一半,雖然可以通過微信、QQ等方式,但他(她)畢竟實實在在地生活在空氣里、現實中,需要我們把手機放在一邊,到人群中去尋找。
……
無論是昨天的呼機、今天的手機,還是明天更先進的通信設備,說到底都只是工具,絕不能“人為物役”。希望未來的你們,都能成為手機的主人,而非它的奴隸;更希望未來的你們,征途是星辰大海,而非只剩下一部被停的手機。
—宿遷市市長王天琦出席宿遷學院2017屆本科生畢業典禮,并寄語畢業生
同學們從大學的“象牙塔”走向社會的“萬花筒”后,會看到當下人們都被“有用強迫癥”所綁架,習慣用“有用”和“無用”來劃分這個世界、衡量生活甚至來區分朋友。久而久之,我們中間多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少了很多理想主義色彩。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如果總是以“有用”來衡量一切,那會是多么的無趣呀!二三十歲的人或許就活出了七八十歲的滄桑感。
的確,社會是很需要有硬本事的人,但世界又是由那些能說會道、知識淵博的人來領導的。那如何讓我們的學子不僅靠專業的硬實力走得快,也靠軟實力走得遠呢?我想就是:除了繼續增強“有用”的硬實力外,大家還應該盡快彌補和提升軟實力,爭取做一個有趣的人、有意思的人……一般說來,有趣的人往往好奇心和興趣點都很多,生活不會枯燥無味,他總會去充實生命中每個階段的有趣內容;有趣的人往往更受歡迎,讓與他相處的人感到輕松愉快,也總會有更多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事業也會越做越大;有趣的人不僅事業干得風生水起,家庭也和諧有序,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豐富多彩,能最大化一輩子的幸福感。
—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李言榮寄語2017屆畢業生
輯 | 曲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