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新方
麥秸船
○羅新方
陰霾了多天,傾盆大雨劈頭蓋臉地澆了三天三夜。洪河上游,石漫灘水庫決堤,水頭高達三丈,猛獸一樣,向下沖去,處在石漫灘下面的田埂水庫也隨之決堤。
兩個水庫的水,瞬間填滿河床,沖進田野,沖進村莊,高大的水墻像萬人馬拉松比賽的起跑,頃刻間,河床、田野、村莊一片汪洋,屋如漂葉,人為魚蝦,哭爹叫娘,各自奔命,那是一次駭人聽聞的洪災(zāi)。
姑姑家小申莊正處在洪河岸邊,兩面環(huán)河;姑姑、姑父,表哥、表弟、表姐一家七口人,洪災(zāi)發(fā)生三天了,一直沒有音訊。沾親帶故的,認(rèn)識的不認(rèn)識的,都到我們家躲水災(zāi),母親好像就沒有離開過灶膛,為一波一波躲災(zāi)人做飯,米用完了,面用完了,就熬山芋粥,南瓜粥,凡是能果腹的,能想到的都用上。
爺爺茶飯不思,夜不能眠,讓父親去打聽姑姑一家的消息,父親去了一次又一次,馬不停地,東跑西跑,逢人便問,始終打聽不到姑姑一家的消息,碰到姑姑同村的人,以為總能夠打聽到確鑿的消息,但他們一個個總是搖搖頭不言語,陰著臉咂咂嘴,不詳?shù)念A(yù)兆一次次襲上父親的心頭,卻不敢給爺爺說。
等水勢下去了,父親和母親踏著泥濘,深一腳淺一腳,步履蹣跚地向姑姑家走,母親特別膽小,本想父親一個人去,最終還是不放心,走著走著,母親猝然媽呀叫了一聲,抓住父親的衣服蒙著臉,父親愣了一下,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孩子的尸體躺在泥淖中,上身白襯衣,下身綠褲子,腳上一雙球鞋,父親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汩汩流淌,母親直流淚,也不敢抬頭,一路上遇到的尸體,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也不知有多少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橫七豎八地躺著,不知是哪里人,也認(rèn)不出是哪里人。牲畜的尸體也不知有多少具,人的尸體和牲畜的尸體混在一起,開始腐爛,開始發(fā)臭,走到姑姑的家里,房子倒塌了,樹沖倒了,牲畜死了,一院子的淤泥,東喊一聲,西喊一聲,沒有人答應(yīng),也看不出生命的影子,鄰居家也是一樣,父親和母親蔫頭耷腦地,拖著疲憊沉重的雙腳往回走。
還沒到村子,爺爺已經(jīng)在村口迎著;還沒等爺爺問,父親就說,打聽到了,姑姑一家在被沖到二十里外下游的一個村子上,有人看到了,爺爺似信非信地聽著,佇立在村口,向姑姑家的方向出神地望著,淚水不停地往下掉,豈知這是父親和母親事先編織好的美麗謊言,一路上遇到的情景,父親、母親一個字也沒有和爺爺說。
第二天早晨,晨曦的露珠還沒有褪去,父親早早地趕路去尋姑姑一家,爺爺說,你帶點吃的吧,也不知道她們幾口人這幾天摸嘴里一口飯沒有?母親不知是受到驚嚇,還是累的實在走不動了,只得讓父親一人去。父親拿著干糧,孑身一人,剛走到姑姑家村口,就有一人跑到父親身邊,是姑姑家的鄰居(知道父親是姑姑的哥哥),對父親說,我和強(姑姑家的大表哥)幾家大人小孩42人,大水逼近時,我們都站在糞土堆上,哪高就往哪上,水一直往上漲,把一個長方體的大麥秸垛漂起,沖到我們面前,有人說,快上麥秸垛,說時遲那時快,十八二十的男青年分工,有在上面拉的,有在下面做人梯的,上面拉,下面推,還有把小孩子直接往上扔的,剛上完,麥秸垛就被水漂了起來,成了脫掉纜繩無舵手無航向的大船。
當(dāng)時,恰逢農(nóng)歷七月初一,深更半夜的,黑魆魆的夜色中,一任洪水排布,順?biāo)畡荻?,水領(lǐng)到哪里,船行到哪里,不知道是河床,是田地,是村莊?洶涌的洪水翻騰著,肆虐著,看不到目標(biāo),看不到方向,整艘船成了沒有終點,沒有碼頭的流浪漢。
麥秸船時而平穩(wěn),時而顛簸,時而猝不及防地向全船人噴水,各個人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麥秸船會不會突然翻臉。姑姑開始許愿祈禱,祈求上天保佑平安,心里默念著:我們祖祖輩輩,行善積德。
不知是姑姑的祈禱,還是爺爺?shù)姆e德,麥秸船在洪水中,一分鐘,兩分鐘,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十幾個小時過去了,人們依稀覺得船慢得多了,緩緩的,聽話似的,平平穩(wěn)穩(wěn)地徐徐向前,不再顛簸,不再猖狂,終于船到碼頭似的,慢慢地擱淺在泥灘里。
一問,知道是距離小申莊十多公里的王莊,人們懸著的心總算落地了,麥秸垛上四十多人,沒有救生設(shè)備,也不知道洪水要把他們帶到哪里,完全身不由己地在顛簸驚嚇中熬過了十七八個小時,麥秸垛成了他們的救命船。
小申莊不大,約莫四十多戶人家,很多人在洪水中不幸遇難。姑姑家因為麥秸船而全家平安,麥秸船成了小申莊的救命船。年幼的表弟當(dāng)時還不到一歲,還在姑姑的懷中做著夢呢,大表哥不由分說,從姑姑的懷中搶過來,抓住他的腿腳就往麥秸船上扔,我至今仍暗自佩服大表哥不偏不斜,不遠(yuǎn)不近的神奇功夫,有好幾次,我都想問問大表哥是怎么練的功夫,是哪來的天大的膽量,那可是他的親弟弟,真不敢想,萬一扔過頭了怎么辦,黑燈瞎火的,怎么找,洪水能給找的時間嗎?
冬去春來,寒來暑往,四十年過去了。這個談水色變的日子卻永遠(yuǎn)鐫刻在姑姑的心里,鐫刻在表哥表弟表姐的心里,鐫刻在所有經(jīng)歷過那場水災(zāi)的人心里,成了永遠(yuǎn)的噩夢。
姑姑和同坐麥秸船的幾戶人家,忘不了坐麥秸船的地方,忘不了那麥秸船,承載他們的麥秸船早已被生產(chǎn)隊打成飼料喂牛了,無法找回,可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一這一天,無論是陰是晴,是風(fēng)是雨,他們都要聚集在乘麥秸船的地方,不吃不喝,找到附近的麥秸垛,面向麥秸垛,齊刷刷地跪下,叩頭,謝恩!仿佛所有的麥秸垛,都是他們的救命船,后來,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了,田地包干到戶,沒有那么大的麥秸垛了,大麥秸垛變成了小麥秸垛,姑姑還是帶領(lǐng)大家,在七月初一那一天,行叩頭大禮,如今,八十五歲的姑姑,腿腳不好,耳朵不好,記憶力不好,腰彎成了弓字,該忘記的,不該忘記的,似乎都忘記了,唯獨每年七月初一的叩拜大禮不忘。
如今,石漫灘水庫、田埂水庫,重新建了起來,鋼筋混凝土澆筑的大堤,可以通汽車,供人參觀,壩堤上專門設(shè)有人行觀光帶。但我仍然不敢見水庫,甚至討厭水庫,憎恨水庫,但我愛麥秸稈。
只有麥秸稈,年輕的時候支撐著麥子生長,給麥子提供養(yǎng)分;等麥子長大了,飽滿了,熟透了,它的任務(wù)完成了。收完麥子以后,它便任人工割,任機器碾,任人丟棄在麥田里。但一根根麥秸稈堆在一起,垛在一起,團結(jié)在一起,壓實擠緊,就能垛成三層樓高的大船,洪水撞不散,沖不垮,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不離不散,承載生命,擺渡生命,默默無聞地給大自然,給人類一次又一次饋贈。
我深愛著麥秸稈,那是我們生命的麥秸稈——麥秸船啊!
羅新方,1970年生于河南西平,2007年畢業(yè)于徐州師范大學(xué)英語系。高級教師,無錫市惠山區(qū)教育系統(tǒng)作家協(xié)會秘書長,長期從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解讀與傳播,多篇論文、隨筆見諸報刊、雜志,尤喜散文寫作。
責(zé)任編輯 謝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