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維熙
鴿子與麻雀
□從維熙

鴿子“咕嚕咕嚕”地哼唱,麻雀“嘰嘰喳喳”地歡叫。它們不僅是我窗前的樂手,還是每天黎明呼喚我起床的晨鐘。
鴿子是樓下一個叫韓四的年輕人養的信鴿。麻雀則來自東西南北中,找不到它們的鳥巢。我非常喜歡這些鳥類,也愛看它們細碎的步履。鴿子邁著“人”字步行走,麻雀蹦蹦跳跳地前進。清晨起來,看它們在對面的房頂上漫步,常常情不自禁地與之對視。有時,還舉起相機,留下它們嬉戲的神態。比如,鴿子踩蛋時,溫情脈脈;麻雀爭食時,奮不顧身……
一天,我特意到韓四家窗外,仔細觀察這些信鴿,發現只只體態豐滿,腳腕上都拴有閃光的鐵環。韓四告訴我,這些都是退役了的信鴿,它們曾經在信鴿大賽中,遠飛過南國溫州,雖然沒能在比賽中贏得桂冠,卻都歷經過空中千里飛行的艱難。如今退役下來,這些鴿子自然當起了“功臣”。韓四總共養了三十多只信鴿,它們一天需吃幾斤五谷雜糧,他也從不吝嗇。
正當觀看信鴿之際,忽見幾只麻雀飛進韓四家陽臺的鴿巢之中。意想不到的是,鴿群不但沒有扇動翅膀驅逐這些“異類”,反視之為友,它們混在一起,共同吃著鴿巢中的食物。
從前,讀《動物志》等書刊時,很多文章涉及鳥類,它們大多都有“排斥異類”的本能。很想知道,鴿子究竟為什么如此寬宏大量呢?養鴿人韓四為我破解了其中的謎團。他說,信鴿有過穿行萬里天穹的經歷,雖然體態上與家鴿并無差別,但是,胸懷與視野卻遠非家鴿所能及。說不定,信鴿在長途飛行時,還得到過其他鳥類的幫助呢,也許因此,養成了信鴿善待一切鳥類的生活本能。
盛夏,天似下火。我本來想打開空調,求個清涼,卻隔窗看見了一只鴿子、一只麻雀,它倆正在窗外的空調外機上小憩。我立刻停下開空調的手,因為只要我在室內一按遙控器,空調外機便會發出“隆隆”的聲響,鴿子和麻雀一定會因受到驚嚇而振翅疾飛。我隔窗仔細觀看兩只鳥兒的神情體態,它們似乎也發現了我,卻并未顯露出絲毫的懼怕。
此時此刻,一幅歷史畫面突然浮現在腦海里:1958年“除四害”興起時,我和漫畫家李濱聲、王復羊幾位先生,正在京郊魯谷公社干活兒,大伙兒被分配到不同的農田去捕捉麻雀。當時,村村敲鑼打鼓,讓空中麻雀無落腳之地。我們的任務是,一人手持一把彈弓,在農田里擔當捕雀獵手。這些做法不僅讓麻雀瀕于滅亡,連其他鳥類也難免遭遇劫難。后來,即便是溫文爾雅的鴿子,也變成了遭驅逐的對象。
其實,早在18世紀,普魯士王朝就有過絕殺麻雀的歷史,可是后來,當病蟲害席卷農野時,普魯士王朝又不得不從國外購置大量麻雀,以消滅害蟲。
如今,望著窗外的鴿子與麻雀,我不禁為它們暗自慶幸,在這個人性復歸、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年代,鴿子與麻雀,自然已經擺脫了曾經的滅頂之災,變成人類的知心朋友了。
摘自《河北日報》2017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