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就知道教育是局里管的,那時候不知道還有教育部,只知道教育局是最大的部門,說話校長都得乖乖地聽。再往后,知道世界上騙人,往往會做局,一旦掉到局里,身上的錢基本就保不住了。中國話很奇妙,騙局和教育局,都是“局”,一個字。有時候,感覺教育真像是一個局,讓人掉進去,還不自知。
眼下全民焦慮,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教育。年輕人剛結婚,娃還沒影兒呢,父母和小兩口就開始發愁孩子上幼兒園的事兒了。一旦孩子落地,這個焦慮,就如影相隨,百計不得消除。一直到孩子研究生畢業,才算告一段落。而我們小時候,家長什么時候操心過孩子上學呢?頂多頂多,期末看一眼孩子的成績冊,或者老師告上門的時候,給老師個面子,把孩子胖揍一頓。至于給老師送禮,則更是聞所未聞。
我很懷疑,現在人們對于教育的焦慮,很可能就是一個人為的局的一部分。有了焦慮,人們就沒法理性了,騙局也就好實施了,一旦成了氣候,即使明智的人也沒法免俗,明知是陷阱,也得往里面跳。
是哪個制造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神話呢?是哪個引進的“早教”概念呢?所謂的學區房,又是怎么問世的呢?普通中小學教育的重點學校、實驗班,又是怎么來的呢?又是哪只手,把師資逐漸往中心城市集中,一級一級地抽血式地把基層學校弄殘的呢?
所有的神話和概念,背后都是大片的商機。都是鋪天蓋地的補習班、興趣班、教材教輔,各式成功學的書和講座。不把家長的錢包掏空,絕不罷休。有人開玩笑說,一線城市的一個孩子的教育費用,已經可以買一輛最新式的坦克了。除了買房,中產階層最大的開支,就是教育。
教育行政部門好像也在努力,不想讓局面這樣下去,禁止教師收禮,禁止補課,禁止奧數,有用嗎?奧數還活著,補課換個形式,也還在,送禮和收禮變了個樣子,依舊猖獗。學區房就算沒了,家長們還是會挖空心思讓孩子進重點學校的,更奇怪的是,進了重點學校,還是得讓孩子做各種補習。就算是上了北大清華,要想出國留學,還是得上培訓班補習外語。如果打算高中和大學也在國外讀的,無論你孩子所在中學有多么大的名氣,還是得找培訓班。
只要成功地制造了人們的焦慮,那么,這些焦慮中的人,一定會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拿著錢,伸著頭,到處找人來宰。
被刮光了,割零碎了,那么孩子如果真的出息了,也行??上?,到那時候,孩子還真的未必出息。這些年,眼見得國內名校的碩士博士,跳樓不少,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更多,對于家長來說,基本上是全賠了。在國內的賠賬,耗盡家產送出國去的,好像也好不了多少,一個個回國就業的,能養活自己的都不多,收回成本,根本不可能。這其中,只有極少數的幸運兒,而這幸運,跟家長的這么多年的奔波和鉆營,基本上沒有什么關系。
但凡是個局,都是要坑得你身無分文,甚至債臺高筑。其中,教育這個局,有時是坑人最狠的,不僅坑爹,而且坑兒子。
(摘自“張鳴微信公眾號” 圖/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