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婷
摘要: 互聯網給人們生活帶來高效便捷的同時,也給人們的各項權利帶來了巨大威脅。基于公民隱私保護的要求,政府需要加大網絡監管,并為其提供對應的法律法規作為補充。本文以公民隱私保護要求為分析對象,從政府如何為其提供網絡監管機制及法律法規層面入手,探討如何在互聯網平臺中保護公民隱私。
關鍵詞: 公民隱私保護 政府網絡監管 法律規制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2-0064-01
隨著互聯網平臺在國人生產、生活、學習中應用比重的不斷加大,人們在互聯網中所發布和傳播的各類信息中有可能涉及個人隱私問題。個人隱私的泄露會為國人帶來各類權益威脅。也正因為如此,政府則責無旁貸地肩負起了網絡監管的重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享受政府給予庇護的同時,其隱私權也常常受到政府監管行為的侵擾。
一、互聯網平臺應用中公民隱私內涵及要求
人類隱私觀念伴隨政府角色的轉變以及信息社會對人類隱私觀念產生的沖擊而不斷變化。最為明顯的是從狩獵時代發展到目前為止,人類的隱私觀念經過了消極意義到積極意義的轉化。傳統隱私權被視為獨處的權利、避免試探的權利,其僅用于防止私人領域受到外界侵擾,因此屬于被動消極的權利。伴隨政府權力的迅速膨脹,在信息社會各類高新科技的影響下,政府對人類傳統隱私權提出了新的挑戰。此種情況下,傳統的隱私界定方式已經不足以滿足個人隱私,從當前互聯網平臺中公民隱私保護需求層面入手,公民的隱私逐漸擴展成個人事務、個人空間和個人信息三項內容。
但由于互聯網所具有的虛擬性特征,公民在保護網絡隱私的過程中,其網絡隱私的覆蓋范圍有所擴大,比如現實社會中個人的信息在虛擬網絡中以數據形式表現出來的,網絡社會中個人活動所形成的隱私等,均成為互聯網平臺應用過程中公民隱私保護的對象。
由于互聯網平臺是一個非現實性的、共享的、可開放的、由技術所組成的虛擬空間,在網絡進入門檻低的前提下,侵權活動和侵權主體存在超時空性,只在互聯網平臺中維護公民隱私的難度逐漸增大。但是考慮到網絡隱私遭受侵害后后果極為嚴重,故而互聯網平臺應用中公民隱私的保護極為重要。
二、政府網絡監管的必要性
1.行使國家主權,維護網絡領土安全
政府的網絡監管按照監管主體范圍的差異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政府的監管行為本身是政府行使國家主權的一種表現。國家主權作為一個國家在領土范圍內對涉及國家利益的相關領域事務所具有的處置權和管理權,具有對外排他性和至高無上性。盡管傳統國家主權主要體現在陸權、海權、空權以及太空權幾個方面,但是,伴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網絡社會空間中人類活動的頻繁,又要求政府需要進入到虛擬網絡空間中,加大網絡監管,繼而行使國家主權。
無論是國家機關的監管還是國家機關和非國家機關的監管,都是以維護互聯網中公民的隱私為前提的。作為國家主權在網絡新領域中的體現,政府網絡監管對公民隱私的保護,實際也是互聯網中政府行為表現其中的一部分。
2.凈化網絡環境,防止非法侵入
政府網絡監管的存在對網絡隱私的保護和對網絡社會的保護具有極為重要的積極意義。比如,政府的網絡監管有利于遏制信息污染,凈化網絡環境。隨著互聯網開放性的不斷提升,各類虛假信息和無用信息在互聯網中泛濫。即便是在被動接受傳播的情況下,網民也無法保障自身的網絡生活不受他人打擾。因此,政府網絡監管行為的出現,可極大地遏制垃圾信息的傳播和產生,進一步維護網民的網絡安寧和隱私權。另一方面政府網絡監管,可禁止非法侵入,防止黑客行為。防止不法分子借助各種手段來侵犯他人隱私和竊取個人信息。
三、基于公民隱私保護需求政府網絡監管的法律規制
政府網絡監管的法律制度包含程序和實體兩部分。政府網絡監管,借助實體規則來明確監管內容、對象和法律后果等。借助程序規制來規定政府網絡監管行為的方式、步驟和時間。政府只有保障網絡監管法律的嚴格執行,才能確保監管職權方是合法的。
首先,在監管主體的確定方面。
從公民隱私保護需求層面考慮,考慮到網絡監管行為本身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個人網絡隱私權,因此,在政府網絡監管法律規制中必須明確標注監管行為主體范圍,比如將有權實施網絡監管行為的主體列為服務網絡監管主體,其他行為主體可排除在外。
其次,在監管程序的明確方面。
政府實施某項監管行為,必須按照法律事先規定的監管時間、技術和范圍在最小限度范圍內限制公民隱私權。對于與監管目標無關的人全部實施監測,一旦監管目的達到了,立刻停止對目標的監管。
最后,司法救濟方面。
對于非法監管和不當監管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需要在法律條款中明確公民尋求司法救濟的權利,如果公民認為個人隱私遭受監管機關的不法侵害,可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
參考文獻:
[1]李旭明.政府網絡監管的法律規制——以公民隱私權保護為中心[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2):103-105.
[2]喻軍.論政府官員隱私權及其規制——以絕對隱私、相對隱私為切入點[J].政治與法律,2013(5):79-87.
[3]張曉惠,高凜.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與道德規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50-53.
責任編輯: 于 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