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劍鳴
搬經鎮焦港村干群結對幫困
□ 呂劍鳴
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焦港村有人口3100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46戶。為了幫助貧困戶盡早脫貧致富奔小康,村黨支部、村委會做法是:干部帶頭發展村級經濟,領辦合作社、招商引資發展產業項目、結對幫困等。
2011年4月,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等五名村干部,出資300萬元,興辦了如皋市支平果蔬專業合作社,成員130人。普通農民以土地入股,分紅主要以土地租金形式分配,流轉土地共265畝,一般農民每年每畝1200元,貧困戶每年每畝1300元;村干部以資金投資入股,書記和副書記各占35%。合作社以種植葡萄和蔬菜為主,從2014年至2017年收入逐年提高,每畝凈收入可達4000~5000元,合作社年凈收入達到80多萬元。這四年也是市產業項目給予扶貧貼息的四年。合作社從開始獲得貼息2~3萬元,扶貧8~12戶,到今年扶貧貼息5萬元扶持22戶貧困戶,貧困戶各項收入年人均可增加3000多元。
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經過努力,2013年10月招商引進了江蘇正禾高效農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流轉土地1000多畝,種植大棚蔬菜,土地流轉費每年每畝1200元,在簽訂合同時,村兩委會要求公司承擔扶貧任務,優先安排流轉土地的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到公司工作。正禾公司共安排有勞力的14戶貧困戶到公司打工,每年每人增收3000元以上。2015年10月村兩委會又引進了嘉禾潤寶高效農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流轉土地500多畝,搞了部分普通大棚,還有一部分智能大棚,種植各種高檔蔬菜和名特優品種。公司按村委會要求也安排10戶貧困戶到公司工作,年人均收入在4000~9000元。就這樣,46戶低保戶和低收入戶安排在一個合作社和兩家公司。農民貧困戶收入都增加了,集體經濟也得到壯大和發展,村級債務70多萬全部化解,還盈余100多萬元,基本甩掉貧困村的帽子。
村干部在扶貧工作中落實結對幫扶責任制,46個建檔立卡的低保戶和低收入戶,戶戶都有村干部結對幫扶,使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都能得到及時解決。焦港村12組殷某,2014年妻子因車禍身亡,自己還患上食道癌,欠了一屁股債,生活艱難。村里幫他將1.6畝耕地流轉到合作社,凈收入2080元,又辦了低保,國家年補助6048元。副書記與他結對幫扶,將他安排在合作社自己承包的葡萄園里看園子,打打雜,每年支付7000元工資,還管他的吃住,并爭取到健康扶貧大病補助報銷和60歲以上老人國家年補助1350元。這樣殷某通過政策扶持,集體幫助和個人結對幫扶年收入達到16478元,生活、看病等問題都解決了,達到了脫貧目標。
村兩委會的扶貧措施:一是土地流轉分紅低保戶和低收入戶比一般農戶每畝高100元;二是安排到村合作社或村級用工的“兩戶”人員,每小時高1元錢;三是“兩戶”發展種植、養殖業的產品由村結對干部負責利用自己的銷售渠道幫助銷售;四是對缺技術、缺生產資料的“兩戶”,村結對幫扶干部負責協調給予培訓和調劑解決;五是對因病或突發事故致貧的,村干部聯系上級爭取公益救助;六、節假日村兩委會組織人員對貧困戶進行慰問,千方百計增加他們收入。大部分貧困戶在近幾年逐步擺脫了貧困,過上了舒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