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建湖縣
老 促 會 扶貧協會
岡西因鎮人港施東策村扶貧
□ 江蘇省建湖縣
老 促 會 扶貧協會
江蘇省建湖縣岡西鎮港東村共有556戶1568人,2016年年初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45戶。港東村根據本村實際情況因人施策扶貧,取得很好效果,截止2016年年底,順利脫貧12戶21人,實現了26%的脫貧率。
各低收入戶情況不一樣,不能采取千篇一律的措施,也不能施行統一的模式進行“大水漫灌”。為了達到精準扶貧,港東村一方面發動村兩委會深入調查詳細了解低收入戶的人口、身體、土地、專長等情況,便于量人裁衣、定制套餐;一方面整合資源,聚集合力,開展多渠道幫扶措施,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資產收益扶貧。因技術、身體原因,一些貧困戶雖有一定的土地資產,但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實現效益最大化卻難以做到。近年來,港東村充分利用村內四個家庭農場和兩個合作社的規模優勢,動員這些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和低收入農戶流入、流出土地,將貧困戶的土地作為資產投入,跟上農業經營的團隊發展道路。流出土地的農民再也不為種植結構調整、生產過程和農產品銷售而犯愁。他們在按時拿到土地收益的同時,還可以在這些經營組織中打工,另外領取勞動報酬。據統計,港東村已流轉土地2000畝,其中高效漁業490畝,生態荷藕310畝。全村100多農戶在土地流轉中“雙受益”。
介紹就業扶貧。港東村根據低收入戶各自的情況,挖掘他們內在的潛能。“鈔票一疊,不如就業”,有限的資助只能解決燃眉之急,但如能幫助貧困戶正常就業,就能為其提供穩定收入的渠道。今年,村干部根據低收入農戶楊某、王某、姜某3人的年齡和身體情況,介紹他們到縣鎮企業上班,并幫助他們和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每人年工資不低于1.5萬元,較好地實現了“一人就業、脫貧一戶”的愿望。
發揮專長扶貧。有些低收入農戶有一定的專長,港東村注重發揮他們的專長,使人盡其才、各得其所。有烹飪專長的彭某、吳某、陸某被村干部(幫扶責任人)介紹到家宴一條龍服務隊,為農村大、中、小型家宴提供有償服務,既方便了群眾,又增加了服務人員的收入。經村黨總支篩查,全村貧困戶中有5戶家中有木工、瓦工等技術專長的人。于是村成立木工、瓦工施工隊,這些手藝人成了香餑餑,尋求服務的人絡繹不絕。施工隊員每人年收入不低于兩萬元。
公益崗位扶貧。對于年紀較大又不便離家的困難群體,港東村也有專項措施。農村一些常態化的公益事業,上級政府有專門款項,如河道保潔,該村讓這些村民優先上崗,以此增加收入。另外,農村每年都有突出性的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需要相當的勞力,也有收入。從提高低收入農戶收入考慮,村里的公益勞務也優先安排這些村民,使他們能從中受益。
港東村因戶制宜、因人施策扶貧攻堅,今年再為15戶計28人摘掉貧困帽子,有望實現脫貧率達50%以上的目標。
(本欄編輯 張廣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