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株洲 412001)
教育 EDUCATION
高職院校訂單班學生素質的培養方法探析——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博眾精工訂單班為例
賀靜波 杜玲令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株洲 412001)
本文通過對訂單班學生素質培養的基礎條件的闡述,探討素質培養的基本方法。訂單班;素質;方法該校自成立之初,就將目標定位成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對人才培養的模式建設不斷地革新,側重于建設和實施素質教育工程,以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貫穿始終,將素質教育加入到整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鍛煉并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職業素養、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學院通過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高素質學生工作隊伍、科學和完善的學生工作制度與管理機制、軟硬件配套的校內外實訓基地、一定規模的大學生活動中心和心理特色成長輔導室等,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針對高職學生特點,學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素質教育活動,通過每年舉辦的“成長、成才、成功”新生入學教育報告會、“算賬課”感恩教育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優良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學院成立了各類學生社團,每年舉辦“啟航科技文化節”、電子設計大賽和知識講座,定期開展暑期“三下鄉”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義工日”等活動,為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夯實了基礎。
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及能力的提高作為方向,素質教育體系的建立作為核心,使學校同時具備良好的育人環境、隊伍、機制及工作措施。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遵紀守法、吃苦耐勞、感恩回報、自信自強、誠信敬業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要方法為:
(1)建立一系列針對訂單班的管理與考核制度。如《博眾精工訂單班日常行為規范》、《博眾精工訂單班日常考勤制度》、《博眾精工訂單班獎勵制度》、《博眾精工訂單班操行測評管理辦法》、《博眾精工訂單班寢室6S管理制度》。(2)對學生實施綜合素質考核。通過學期綜合測評、學生互評、教師(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評價等方式,對學生思想品德、職業素養、學習態度與學習成績等方面按優、良、及格、不及格四檔綜合評定,記入學生檔案。同時,將考核結果作為學生評先、評優、評定獎助學金等的重要參考條件。(3)建立相應的考核評價及反饋機制。針對進入企業單位進行實習的所有專業學生的表現情況,每學期一次信息的評價及反饋,并將內容體現在學生綜合素質考核體系中。
(1)建立集體晨跑制度。除了雨雪天氣之外,規定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六點半,在學校東院籃球場集體跑步鍛煉。為了能夠將晨跑運動長期堅持下去,通過晨跑強健學生體魄的同時,可以培養學生鍛煉的習慣,讓學生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后期的學習和工作中去。(2)加強宿舍6S管理教育。只有規范學生宿舍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科學的管理制定,才能為學生打造一個穩定安全,干凈整潔,舒適和諧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學校特別引進企業6S現場管理制度,并針對學校自身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宿舍6S管理辦法,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素養。此條例更符合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也適應用人企業的實際需求,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校園文化建設層次,保持我院學生管理的特色。(3)加強著裝管理。為了樹立班級統一、規范的企業員工形象,提升企業文化,強化企業管理,規范學生行為,實行上課時間、實訓時間、學校規定的集合時間、大型活動開展期間統一著裝的規定。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樹立良好的形象。
(1)在學生世界觀形成的過程中,理想和信念確立之初,要重點培養他們堅持不懈,堅守信念的能力和毅力。一是強化科學理論灌輸。把黨的創新理論學習與學生的理想,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并融入到專業建設需求當中。我們請國防大學的上校曹教授專程為新生做了軍事講座,使他們認識到艱苦環境鍛煉,是最終孕育出人才的搖籃,是不斷前進的廣闊大道,更是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平臺。二是強化吃苦耐勞的思想。要求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如暑期“三下鄉”活動、環保部義務勞動、電氣協會“家電維修”義務活動。(2)針對學生心理不成熟,不夠堅韌的問題,重點培養學生承受挫折和困難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不怕困難的意志力。(3)針對學生缺乏團結協作精神的問題,重點培養他們胸襟廣闊,顧全大局的精神,培養和鍛煉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凝聚力。首先,培育團隊意識。每一項榮譽都是全班同學一起團結奮斗得來的。團結可有助于提高凝聚力和戰斗力,因此,團結協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依靠團隊的力量攻克種種困難并獲得勝利。其次,增強集體觀念。以班級為單位,對學校舉辦的各種重大活動應積極、主動地參與,讓他們意識到集體榮譽感,如聯歡晚會和運動會等等。通過參與團體對抗賽讓學生獲得集體認同感。第三,營造互助氛圍。建立師生之間的溝通平臺,成立愛心小組,以豐富多樣化的互幫、互助、互促及互學的活動,為學生創造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優良環境。
所謂的職業道德,即在特定的工作與勞動中,從事一定職業的人所必須遵守的特定的行為規范,是一般社會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的特殊形式和重要補充。
(1)對以后將要從事的職業特點,學生應有一定的了解。針對目前大多數的大學生,對自己在校學習的專業在畢業時仍然是了解不夠。因此,在了解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特點后,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擇業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符合自己特長愛好及社會需求的職業。(2)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熱愛和尊重自己的崗位和所從事的職業,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對從業人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努力、勤奮、恪盡職守、一絲不茍的職業行為。而不管是哪項工作,愛崗敬業的精神是必須的也是基礎,大學生謹記,必定會為將來步入社會,進入崗位而提供一項非常有利的條件,也將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站穩腳。(3)幫助學生良好職業習慣的養成。通過課堂紀律的提高來強化學生的自律意識,自律意識可以幫助學生明白在何種情況下應怎樣做,是所依據的行為準則,在遵守紀律的過程中,慢慢地形成自信和獨立的人格,學會自我控制,自我約束,也包括承受挫折等品質。使學生在長期過程中將道德準則成長為自身的一部分,并形成道德義務感,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4)引導學生樹立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思想。服務群眾,就是在職業活動中一切從群眾的利益出發,為群眾著想,為群眾辦事,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服務群眾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首先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從發展經濟的角度來看,優質服務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法寶。無論什么專業,以后從事什么職業,都必須面對一個“服務意識”問題。因此,必須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掌握好服務本領,立足本職,兢兢業業做好服務工作。奉獻社會,指的是在人具有奉獻意識和奉獻能力的條件下,當社會需要的時候,自愿將自己的體力、智力、財力甚至生命,奉獻給社會的行為。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下對從業人員提出的要求,是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應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奉獻精神的培養,并將此精神貫徹始終。(5)參加企業實踐,切實感受和提升職業道德素養。職業道德素養只有走到企業中真正去感受、去實踐,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通過在企業實踐過程中感受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生產流程、與企業員工的接觸,從能真實地感受職業素養的作用,為自己的職業素養的培養明確方向。
(1)強化“兩課”教學。利用兩課教學讓學生學會并主動地使用科學理論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系統有效地培養和教育學生的道德,理想和紀律等方面,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較大的提高。(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功能。以企業文化為依據,創建班級文化,讓學生在一個嚴格同時又自由的環境中充分展示、發揮自己的才能,在企業文化中攝取精華,長期以往,在企業文化不斷的影響和熏陶下,逐漸形成積極的道德情感,再通過內化和升華這種情感和認知,最終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理想。它具有無形的教育功能,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3)重視學生黨、團建,發揮組織保障作用。學生黨團建工作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需要,是全面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第一,加大在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的力度,努力實現學生黨建工作的德育目標。充分利用上黨課、理論學習小組學習、積極分子培訓等有效形式,通過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黨員義務勞動、黨員掛牌、黨員承諾等活動,使大學生黨員、積極分子在學習實踐中鍛煉黨性,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充分發揮骨干帶頭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第二,按照“黨建帶團建”的原則,加強共青團建設。團組織要始終把握政治方向,以創建“優秀團支部”為工作載體,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和引導,從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高。(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學生自身的發展情況,教育上的規律,教會學生學會利用心理知識來自我調節,找到自我心理發展的途徑。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品格,懂得自強,自尊,自愛和自律,培養吃苦耐勞和不怕困難的精神,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首先,構建并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以特色成長室為基礎,設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中心,并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工作隊伍,選拔心理健康輔導員,以便能夠發現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和群體。其次,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系統,通過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團體心理輔導和個別心理咨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等有效形式,緊密結合學生的需要,注重對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指導。最后,側重于研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工作,為此方面的工作與咨詢提供可靠、科學的參考,并不斷地改進其工作方法。
(1)將文學注入學生思想,培養學生文學興趣。使學生養成平時多觀察周邊事物的習慣,當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隨手拈來的素材,并能根據自身的理解提取精華后,并可寫出優美的文章。每學期讀一本名著,并寫出一篇讀后感。(2)將中國儒家文化廣泛傳播,渲染中國傳統文化。使學生了解中國儒家文化,用中國傳統文化來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每學期讀一本如《弟子規》類型的書籍,并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書籍的內容和寫出讀后感。(3)將個人愛好轉變成個人特長,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針對學生的個人愛好,制定培養方案,讓所有學生在畢業之前都至少具備一項特長。使學生覺得在學校、社會和公司有一定的存在感,成為學生職業提升的一項指標。(4)將個人目標轉變成日常工作,培養學生制定工作計劃的習慣。在大一時讓學生制定個人大學三年目標,每年針對自己的目標進行驗收和更改,讓學生養成合理制定工作計劃的習慣。
G718.5A
1003-2177(2017)13-0036-03
賀靜波(1980—),男,湖南攸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