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永,安徽凱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初入職場,當心被試用期忽悠
(潘家永,安徽凱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試用期內員工權利一個都不能少
【案例】李誠于2017年7月大學畢業后在一家機械公司找到工作,所簽勞動合同中約定試用期三個月。李誠接受半個月的崗前培訓后正式上崗,由于對生產流程和機器操作不熟悉,不小心碰落元器件砸傷右腳。李誠主張工傷待遇,但公司認為他在試用期,沒有買工傷保險,因而不同意給他申報工傷和工傷待遇。
【說法】試用期內的員工與正式員工的基本勞動權利是一致的。《勞動合同法》相關條款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等,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這就是說,勞動者從試用之日起就是單位的職工,與正式員工一樣,享有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職業安全權、社會保險權、解約權、經濟補償權等。雖然李誠在試用期內,但同樣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李誠可以自行申請工傷認定。在工傷認定的決定下來后,由公司自行承擔李誠的相關醫療費、伙食補助費、傷殘補助金等工傷待遇,而不得要求從工傷保險基金中賠付。
試用期內與員工終止合同須理由合法
【案例】韓婷大學畢業后于2016年8月進入某科技公司做文秘工作,簽了兩年勞動合同,試用期為兩個月。9月上旬的一天,公司人事部稱要終止與韓婷的勞動合同。韓婷想問個明白,可人事部經理不給任何解釋,竟然說:“既然是試用,就像買東西時試用一樣,不滿意可以隨時退貨。”
【說法】試用期內辭退員工,得有充分的理由。《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一項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不符合錄用條件,是指勞動者實際上不符合用人單位招工時要求的條件和標準,如相關職業技能考核、績效考核不合格等。不符合錄用條件的證明責任由用人單位承擔。本案中,該公司解聘韓婷而不拿證據來說話,只以“試用期”為借口,顯然是違法解聘。韓婷有權要求該公司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支付賠償金。其實,韓婷遇到的問題并非個案,一些單位非法解聘職工還要拿“試用期”說事,甚至還羅織“罪名”。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職工勇于維權,用人單位必將敗訴。
超期限約定試用期須支付賠償金
【案例】2016年7月8日,徐妍剛離開大學校園就被一家公司相中,雙方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公司提出試用期為五個月,試用期內工資為每月3200元,轉正后月工資4000元。考慮到就業不容易,徐妍只好在合同上簽字。徐妍上班三個月后,曾要求增加工資。公司說,工資待遇方面的約定出自雙方自愿,須遵照執行。
【說法】公司的理由不能成立。首先,試用期不得超過法定期限。《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據此,徐妍的試用期最多二個月,而實際約定為五個月,公司顯然違法。其次,徐妍可要求補發工資差額并主張賠償金。《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三條規定:“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準,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由于五個月試用期已履行完畢,所以徐妍可要求公司支付賠償金。
編輯 吳忞忞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