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舞蹈創作中的現代化與現代性
■李晶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水平日益豐富和提高。新時代的舞蹈編導,創作出了大量貼近人民、以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為原點的舞蹈作品。舞蹈是一種文化,一段思想,一份情感,創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動作編排、空間調度、音樂節奏等編舞技法的運用,創作及完成作品。因此,在舞蹈創作的過程中,編導對于當下生活的感受與思考,是選擇創作原點、形成創作動機的根本。
舞蹈創作 現代化 現代性
人離不開社會環境,特別是從事舞蹈創作的舞蹈編導,社會生活是舞蹈創作的源泉,是舞蹈編導創作動機及素材的來源,舞蹈作品是編導的生活實踐、情感體會及編舞技法的運用與應用。舞蹈作品不僅表現的是舞蹈編導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編導更應該反映當下社會的價值取向與精神文明,以藝術形態的形式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力,舞蹈創作中的現代化與現代性是當下舞蹈創作中常被編導運用的表現手法。民族精神的現代化與民族文化的現代性是當下舞蹈創作的根本任務,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無可爭議的軟實力。
1.從舞蹈創作到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而舞蹈藝術又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精神活動的寄托與慰藉。創作出具有時代精神、民族文化、人文關懷的舞蹈作品,是當下舞蹈工作者的使命與職責,如《中國媽媽》《刃韌》《黃河》《百鳥朝鳳》等,都是由當下青年編導創作出的優秀舞蹈作品。
這些作品,不僅僅具有藝術性與技術性,而且推動中國舞蹈事業的進步與發展,也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更加體現出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由此可得,時代造就了編導,編導創作了作品。舞蹈創作是編導對于當下生活的思考與感悟,是時代的聲音與呼喚,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除了應該具有舞蹈本體的藝術美以外,還應具備社會價值與時代精神,從而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中國舞蹈事業的發展。
2.從舞蹈創作到建立中華民族舞蹈的科學發展觀
任何一門藝術學科,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與技術性,這就是建立學院派的初衷,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藝術的技藝。以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上海戲劇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為代表的藝術學院如雨后春筍般在新中國成立后陸續在各大城市及省份創辦專業的藝術學院及舞蹈專業,培養專門從事舞蹈事業的藝術性人才。無論從教學設置還是師資概況都是由專業團隊組成并實施,在老一輩藝術家的共同努力與期盼中,新一代的舞蹈創作可謂遇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舞蹈盛世。當下的舞蹈作品多如牛毛,而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題材卻是當下編導應該關心的核心話題,如彝族的《爾嘎》、蒙古族《心中的其其格》、現當代《刃韌》和《百鳥朝鳳》等都是由南京藝術學院創作并表演的舞蹈作品。作品中不僅能看到演員的表演技術,而且能被編導的編創手法與藝術感覺所征服。從作品中,我們能發現當下藝術學院舞蹈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與進步,舞蹈表演與舞蹈編導專業是舞蹈專業最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是創作作品的核心。所以,舞蹈創作取得的成果的背后肯定離不開舞蹈教學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3.從中國夢到中華民族文藝復興的舞蹈夢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舞蹈,特別是舞蹈創作就是表現編導所思所想的藝術形態,通過演員的表現與舞臺的呈現,從而實現編導的想法。特別是中國的舞蹈編導,在實現自身的想法時,會將自己的情感放在整個時代與社會群體中去思考,并創作。這樣的作品能使更多的人民群眾達到情感共鳴與感同身受。例如舞蹈《中國媽媽》,這是由東北師范大學選送的作品,不僅具有舞蹈本體的技術,而且更能體現不屈的民族精神與善良的民族本質,這樣的作品,不僅實現了藝術的價值,更能推動中華民族文藝復興的舞蹈夢,從而影響更多的社會群體及社會成員對藝術關注和欣賞。
當下舞蹈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不僅體現了舞蹈藝術的技藝,并且能表現出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南京藝術學院創作的作品《刃韌》與《百鳥朝鳳》為例,兩部作品都是以當代舞形式創作的群舞作品,是編導對于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在當下的思考與感悟。舞蹈,不是沒有表達與情感的律動活動,特別是創作舞蹈作品,肯定是編導由一個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再到感性呈現的創作過程。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除了編導掌握并運用編舞技法以外,最重要的是,編導能夠觀察并感受到人生情感與生活感悟,再用舞蹈的語言將自己所思所想呈現給觀眾,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與目標。
1.創作與發展民族精神的舞蹈作品
創作并發展體現中國精神的舞蹈作品,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當下舞蹈編導的職責與使命。如,由南京藝術學院創作的現當代舞《刃韌》,講述的就是在炮火紛飛的戰亂年代,中國人民以頑強不屈的精神反抗帝國主義侵略與壓迫的情形。作品以新青年的視角,再現了當年戰爭的殘酷與暴虐,深切表達了人民對和平的向往與期待,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團結奮進的民族精神,這樣的民族精神不僅存在于歷史,更活在當下。創作此類型的舞蹈作品,不是緬懷過去,而是提醒當下的我們,在困難時刻,要用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面對眼前的困境與未來的挑戰。舞蹈,自古以來都是人們精神的寄托與希望,所以,舞蹈作品中不僅存在編導的個人情感與體驗,更應該將自己的創作動機放置在整個民族與時代的背景中去思考,創作出更多推動與影響社會發展與民族和諧的新時代舞蹈作品。
2.傳承與發展民族文化的舞蹈作品
由南京藝術學院創作的舞蹈《百鳥朝鳳》講述的是關于嗩吶藝術的傳承故事,作品以祖孫所在不同時代的觀念矛盾為主線,展現出老一輩藝術工作者對民族藝術傳承的匠人精神。此作品是以傳承為原點進行創作的,原創作者除了希望能突破舞蹈創作只重視編舞技法的可能性以外,更希望通過作品呼吁當下的年輕人關注民族藝術與傳統文化。舞蹈其實是一種文化的表現方式之一,原創作者希望創作的舞蹈作品是具有文化內涵與思想價值的,這也是編導創作《百鳥朝鳳》的目標之一。在創作《百鳥朝鳳》中,原創作者比較傾向于抓住有根的創作原點,不刻意運用技法,因為,技法是機械的,而思想是生動的。在生活中,一件事、一個感觸、一點感動,都可能能激發編導的創作欲望,編導將個人對于生活的感受,通過舞蹈作品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同時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并促進舞蹈事業的發展與進步,這也是舞蹈《百鳥朝鳳》創作的初衷與愿望,傳承與發展民族文化的舞蹈作品是當下中國舞蹈創作的根本任務。
本文通過對舞蹈編導專業理論的梳理與舞蹈作品分析相結合的方式,淺析了當下舞蹈創作中的現代化與現代性,筆者認為,作為一名以舞蹈為職業的藝術工作者,除了應該創作出具有藝術高度與審美情趣的舞蹈作品以外,更應該將自己的工作與情感放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背景中去思考創作,用舞蹈作品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舞蹈創作不止是編導的個人行為,而是一個集體、一個社會及一個時代的精神產物,當下舞蹈創作的現代化與現代性是編導對于時代的思考與未來的期盼,用舞蹈的形式創作出具有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作品是每一位舞蹈編導值得思考與關注的問題。
(作者單位南京藝術學院高職學院)
[1]江口隆哉著.金秋譯.舞蹈創作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2]胡爾巖著.舞蹈創作心理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8.
[3]王玫著.舞蹈調度的王玫研究[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4.
[4](法)卡琳娜.伐納著.鄭慧慧譯.舞蹈創編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5]于平.北京舞蹈學院內部教材.舞蹈編導教學參考資料.
[6]張守和主編.舞行無疆:中國首屆舞蹈編導教學高峰論壇論文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4.
[7]田靜著.飛動的點、線、面:舞蹈構圖1000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
[8]何群著.舞蹈創作思維[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
[9]李仁順著.舞蹈編導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10]隆萌培、徐爾充、歐建平.舞蹈知識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