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巧珍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城鎮化背景下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生態文明之路*
范巧珍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引擎,是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生態文明強調人與自然和社會的關系,提倡和諧發展,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理念相契合。生態文明對于城鎮化而言,是我國新時期、新格局的歷史任務,是改革發展道路上的時代選擇。因此,在分析生態文明與城鎮化背景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生態文明視域下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具有重要的理論啟迪和現實借鑒意義。
城鎮化;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生態文明
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中的重要瑰寶。對于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來說,特色化是核心,是靈魂,也是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區別于其他少數民族音樂的獨特優勢。保護與傳承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是廣西民族音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生態文明強調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在于和諧發展,強調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系統工程。生態文明是以良性循環、持續繁榮、全面發展、和諧共存為基本原則的更高級文明形態,體現了工業文明之后的人類文明發展的新要求。[1]
城鎮化是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的過程,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生態文明對于城鎮化而言,是我國新時期、新格局的歷史任務,是改革發展道路上的時代選擇。因此,在分析生態文明與城鎮化背景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生態文明視域下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具有重要的理論啟迪和現實借鑒意義。
廣西是我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近年來,廣西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美好生態促進綠色崛起。通過“促進產業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綠色增長;創造更多綠色財富,提升社會綠色福利;切實履行綠色責任,作出更多綠色貢獻”,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
2015年廣西生態文明發展指數(ECPI)47.52,全國排名25,與2014年51.59,排名第十相比較,2014年快速發展的態勢未能保持,生態文明發展速度沖高回落。目前,隨著廣西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政策法規的健全落實,廣西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生態文明水平高于全國平均值,但發展指數在平均水平以下,資源減量增效任務艱巨。詳見表1:
表1 2015年廣西生態文明發展基本狀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廣西生態保護、環境改善、資源節約、排放優化、總體發展速度均低于全國均速。如何改善污染物排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效應,緩解不堪重負的生態、環境壓力,將是廣西生態文明面臨的重要難題。
2015年廣西綠色生產呈現速度式發展,是速度式發展的集中體現和引領者。詳見表2:
表2 2015年廣西綠色生產基本狀況 單位:℅
從上表可以看出:廣西三個二級指標的發展速度都領先全國平均水平,產業升級和排放優化優勢明顯。科技創新是驅動產業升級的主要因素,廣西在經濟加速發展過程中,要著力于科技驅動發展高附加值的第三產業,用綠色科技推動產業升級、資源增效和排放優化,繼續保持綠色生產建設的速度優勢。
桂政發〔2016〕9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綠色發展,構建和諧友好的生態文明體系。立足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以生態經濟為抓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構建生態經濟發達、資源高效利用、環境舒適宜居、制度健全完善的生態文明體系。[3]要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推動產業生態化改造,推動生態環保產業化,推動生活方式低碳化;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提升環境質量;加強生態建設;健全生態文明制度。
廣西城鎮化發展在區黨委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措施和部署后,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城鎮規模、體系、功能、城鄉面貌等方面呈現良好態勢。但目前廣西城鎮化質量不高,面臨建設方式比較粗放、產業支撐薄弱、城鎮化水平偏低、各類城鎮發展不夠協調、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偏慢、城鄉二元結構亟待破除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4]
2014年7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桂發〔2014〕13號)通知出臺,明確了廣西未來幾年的城鎮化建設規劃。桂政發〔2016〕9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中明確提出,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快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要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推動形成城鎮群和各類城鎮協調發展,加快建設新型城鎮,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5]現階段,廣西城鎮化發展進入了速度與質量并重、以提升質量為主的新階段,呈現轉型升級發展的新態勢。
城鎮化進程使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傳承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挖掘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新亮點,在城鎮化進程中提高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文化自覺性,調整少數民族音樂的文化心態,加強對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調試、轉換,進而推進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重塑和整合,是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的重中之重。
新型城鎮化就是生態文明的城鎮化。生態文明是一種以多樣性為內涵、以人類自覺回歸自然、追求終極人文關懷為理念的新的文明形態。“打造旅游強區”是廣西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設目標。推進廣西打造旅游強區建設,需要以新文明形態的價值理念,來審視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打造旅游強區關鍵在于活的“文化”、亮點在于文化的“特色”。對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而言,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打造旅游強區,以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指導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新型城鎮化在于轉變思想觀念,把生態文明原則和理念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將旅游發展與生態文明理念相融合,進一步理清思路,發揮其引領的功能。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需要協調發展民族旅游,對民族旅游興利除弊,努力實現民族旅游與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的雙贏。目前,我國的旅游產業已向開放的“旅游+”融合發展方式轉變,不斷衍生新產品、新業態和新供給。這既為旅游產業自身發展拓展了廣闊空間,也為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動能,同時為整個經濟結構調整注入了活力。[6]
鑒于民族地區的生活方式在城鎮化進程中發展了巨大變化,甚至造成少數民族文化主體喪失,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需要對民族音樂文化主體進行培養。對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傳承者而言,保護與傳承必須客觀地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變遷的事實,轉變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的思想觀念。根據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植入生態文明的新理念、新視野,搭建必要的實踐平臺和文化載體,真正地將廣西少數民族特色音樂的深度整合和有效開發作為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的路徑及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挖掘更多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新亮點。
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實現方向在于提高城鎮化的發展質量,在于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緊湊節約型城鎮化模式,在于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7]目前,生態文明理念已經開始滲透到人們的觀念,綠色、生態、市場理念也在推動生態經濟的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型生態工業也迎合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它們代表著未來的希望和人類發展方向,是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呼應。相比之下,文化建設、文化呼應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更應該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方面有所突破。
推進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與傳承,除了理念的創新和對于旅游發展的牽引,還應促進旅游、文化、教育的互動發展,搭建一系列踐行生態文明與和諧發展新理念的實踐平臺。只有從廣西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的實際出發,在旅游、文化與教育之間互動發展中踐行生態文明新理念,不斷增強旅游創新發展的文化自覺,才能搭建越來越多的實踐平臺,共同致力于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和保護。
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與保護有多種形式,其中以人為載體的教育是文化傳承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學校教育是傳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徑,同時對提升民族個體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認知具有決定作用。在學校教育中需要進一步改善課堂教學、營造校園民族文化氛圍、加強圖書資料建設及文化實踐等條件,并對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受眾進行少數民族音樂教育。
生態文明重在保護對人類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環境。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與傳承,要突破傳統的家族傳承、師徒傳承和民俗傳承等傳承模式,加強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文化生態整體保護,弘揚優秀的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文化,通過發展具有多種表現形式和功能的文化載體,推動地方特色音樂文化發展,形成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發展的新思路、新視野。根據城鎮化背景下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傳承和保護的新要求,要注重呼應生態文明所需要的發展戰略創新,注重以人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加大資金投入,以城鄉文化融合和城鄉居民互動作為音樂文化建設重點,深入發展諸如少數民族音樂匯演、少數民族音樂競賽、少數民族歌舞競賽、少數民族節日慶典、少數民族音樂沙龍等多種表現形式和功能的文化載體,搭建各類音樂文化實踐平臺。發展具有多種表現形式和功能的文化載體,有利于在保護中開發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多樣性、適應性和生存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在開發中保護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獨特性、稀有性和創新能力。
圍繞“打造旅游強區”的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廣西少數民族音樂傳承和保護,應拓展思路和視野,將少數民族特色音樂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聯系起來,根據城鎮化對文化建設的要求,發展各種形式和功能的文化載體。只有這樣,才能使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性開發與開發性保護有機統一,實現保護與開發的雙贏并舉。■
[1]360百科:生態文明[EB/OL].http://baike.so.com/doc/396918-420213.html,2016,11,1.
[2]人民網: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廣西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綜述[EB/OL].http://mt.sohu.com/20161113/n473036809.shtml,2016,11,13.
[3]《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桂政發〔2016〕9號)[EB/OL].http://fgc.gxu.edu.cn/info/1231/2349.htm,2016,3,25.
[4]廣西壯族自治區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J].廣西日報,2014,8,10,第005版,P6.
[5]《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通知》[Z].桂政發[2016]9號,2016,2,29.
[6]李金早.《2017年全國旅游工作報告》[EB/OL].http://www.ccit.org.cn/apply/zhly/info3325.html,2017,1,16.
2017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研究成果(2017KY0917);桂林旅游學院2015年度校級科研基金重點項目研究成果(2015ZD09)
范巧珍(1980-),女,廣西荔浦人,桂林旅游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