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一天回到家,誰都想悠閑地坐在沙發上,看看電視,享受香噴噴的飯菜送到嘴邊的待遇。那么洗衣、做飯、洗碗這些家務活又由誰來做呢?對于現在的年輕小夫妻來說,洗衣做飯讓他們很是頭疼,也是彼此吵架斗嘴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對這些看似雞毛蒜皮卻能對婚姻造成毀滅性影響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案例一
去年“五一”,王念含和丈夫去了韓國,一對土生土長的上海夫婦,生活習慣應該沒什么需要磨合的地方,但王念含10月回上海養胎時,不胖反瘦了12斤,她不敢告訴家人,這次回來,她還要做出一個決定:要不要和丈夫繼續過下去。
“他說在一個泡菜國家,最滿足的就是能吃一頓中國菜。”于是,她天天變著花樣做菜,不僅為了他,還有一個無奈的原因是她沒其他事情可干。不懂韓語,逛街像逛動物園,電影如天書,唱歌似鳥語,做臉按摩更別想,只過了兩三周,王念含過不下去了:“我們的娛樂活動基本就是上網看片,沒什么話,像搭伙過日子。”但其實,一切應該不是這樣的。
以前,他們十分要好。談戀愛才一個半月,他就把女朋友硬帶上門,昭告天下“我要娶這個女子”。那天,他親自下廚燒了一頓正宗上海菜送給她,雖說她只是打個下手,但依然感覺那是戀愛時最有默契最浪漫的事,以至于后來一吵架,只要誰先做一個羅宋湯,做一個他們第一次做的菜,立刻化干戈為玉帛。
可現在呢?“他沒一點上海男人的體貼,倒像一個冷酷的韓國大男人。我就想找一個居家男人過溫馨的小日子。”王念含哭得稀里嘩啦,閨蜜聽她埋怨完,問她:“你們還有感情嗎?”“有。”有感情,有很深的感情,而且肚子里的寶寶是那樣鮮活的存在,提醒著王念含:你有個深愛你的丈夫。
“親愛的,我們多久沒在一起做飯了?”這一天,王念含把受傷的感覺寫下來,告訴丈夫,她想挽回婚姻。
丈夫看到后幡然醒悟,此后只要是有空,就幫著王念含做做家務,給她做她最喜歡吃的菜。王念含不知不覺中也變得“任勞任怨”起來,無論為丈夫做什么,她都沒有以前的那種抱怨了,婚姻的圍城就這樣變得越來越牢固了。
案例二
小鄭最近遇到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前幾天,他的老婆很鄭重、很嚴肅地宣告:“以后,我不想做飯了。”老婆曾經辭舊迎新般的創造了好幾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代:奪走他的財政權開創做當家女人的時代,通過各種家族輿論手段最終達到規定他按時回家的時代,如今在結婚5周年后沒多久,老婆又將迎來一個不做飯的時代,至少也是一個不想做飯的時代。
小鄭心想:“老婆不想做飯,是不愿被廚房束縛,遠離實際上作為服侍老公的角色。”

老婆拋出了她的理論:“女人有女人的精神世界,女人有女人的物質生活,女人和男人的平等,歸根結底是生活方式的平等,是餐桌上的平等;女人要和男人在餐桌邊平起平坐;要想取得這個權利,唯一的途徑就是不做飯。想象一下,觥籌交錯之間,男女情意綿綿,淺飲慢啜之余,互訴衷腸;如果此時此刻女人還要徘徊于廚房和餐廳之間,那真是太煞風景了。
似乎有些道理。為了鞏固、促進、維護、加強、深化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老婆確實應該解下廚房的圍裙,穿戴上淑女的裝束。
就在他們夫妻都要為老婆不想做飯的莊嚴聲明歡欣鼓舞的時候,一個和老婆做飯具有相似的嚴重問題,突然間擺在了他家的餐桌上:老婆不想做飯,那么應該由誰來做飯?這是一個桌面游戲,游戲的雙方是他和她。既然老婆把繡球拋了出來,那么小鄭必須作出應對。她不想做飯,做飯的毫無疑問就是小鄭。
做兩個人的飯,小鄭還是可以的,問題在于當他下廚房做飯時,老婆待在餐桌邊,仍然生長不出什么情調來,與他那時獨坐餐廳是同樣乏味的。但作為這個家庭的一部分,當另一部分出了問題,他就必須站出來,奔向廚房,拿起菜刀,讓這個家庭能夠正常運轉。說不定哪一天,妻子又會“恢復正常”了呢?最起碼現在他們的家庭仍然是和睦的。
案例三
小玉結婚前壓根兒不會做飯,但很愛吃,尤其無肉不歡。她老公從小在外面打工,吃集體飯,會做點蛋炒飯之類的,手藝一般。現在他常做的菜就是青椒炒雞蛋、苦瓜炒雞蛋和蛋炒飯。對于吃,老公的原則是吃飽就行,小玉的原則卻是葷素搭配,味美營養。剛結婚那會兒,老公連著做了3天素菜,小玉就有些受不了了。
由于小玉對于食物有著較高的要求,她自己開始學習做飯。結婚前的小玉既懶又邋遢,家務勞動從不沾邊。老公的習慣卻很好,當初談戀愛的時候去他家,看他一個男人的屋子收拾得干凈整潔,小玉立即兩眼放光,無限欣喜。結婚后,老公由一開始的跟在小玉屁股后面默默收拾屋子,到試圖說服教育,再到看小玉冥頑不靈,最后發展為吵架和冷戰。
今年過年期間,又一次因為家務爆發爭吵后,他們簡直到了離婚的邊緣。小玉去了一個特別愛干家務的閨蜜家,倆人秉燭夜談。從此以后,小玉一下子變成勤勞的小蜜蜂,手上開始干了,眼里也有活了。冷戰與爭吵也漸漸少了。
她他觀點
心豬豬:家里基本是我做飯,老公洗碗。但是有一天,老公覺得洗碗比做飯辛苦,就反抗說他做飯我洗碗,我沒意見。結果,第1天他弄了3個菜,還可以;第2天,買了一堆鹵菜;第3天,他就拉著我到外面吃了。后來,就沒有后來了,他就老老實實地洗碗了。
阿吉:夫妻倆算起來也是一家人,沒有必要把這些家務事分得太清楚。誰比較輕松,誰就多做一點。兩個人在一起,要互相包容和忍讓,家務做多做少是家庭組合的一個必須的磨合階段,應該本著互相愛護而不是事事公平、互相包容而不是事事計較的原則來做。
名人:現在夫妻雙方一般都有工作,不能說具體誰來做這些事情,只能是誰有時間誰來做,不會可以學習。別看這些東西是一些小事情,可是解決起來還是不容易的,上了一天班誰回家都不想動了,所以本著都為對方考慮的心態,還是誰有時間、誰的身體狀態好誰來做吧。
拾音:現在外面的食品可以說實在讓人放心不下,還是自己辛苦一下,兩個人在家里做,不僅吃得好,還可以培養感情,當然,一定要相互體諒,兩個人都動動手,但最基本的原則是不要為了一頓飯讓彼此不開心,吃飯本來就是放松快樂的,看情況不對時,寧可自己多干一點,也不要爭吵生氣。
小猴子:兩個人相愛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保持相愛的感覺,互相不要傷害感情,那么所有的行為都應該以這個點出發,有抱怨和不滿可以在心情比較好的時候提出來,而不是賭氣、計較、你不做我也不做甚至吵架、說傷人的話。家是第二個職場,處事和辦事都要圓滑一些、包容一些、和氣一些,這樣的婚姻和家庭才能走得長遠。
婚姻專家說
要增強對家庭和婚姻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可以在分擔家務的細節上充分體現出來。夫妻雙方都要主動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體諒對方,要明白對方工作很辛苦,自己能分擔一點就要盡量分擔。可以將每日做飯的具體計劃寫下來,共同商量制定每周的計劃,養成習慣。
觀念的形成和習慣的改變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要堅持下去才會有所改變,而堅持的原動力自然是對家庭的責任心、對伴侶的感情以及自我改變的決心。
對于每一個家庭、每一對男女來說,做飯或許不是一件心曠神怡的事情,卻是一件不得不持之以恒的事情。?
?到底誰來做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雙方的責任和感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