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
讓人崩潰的新理想
一天,兒子說:“我的同學準備初中畢業后,去當職業游戲玩家。”一句話讓我愣住無語,世界上的職業有千百種,從沒聽說過還有把打游戲當職業的。
我問:“他的父母能同意嗎?”兒子說:“不知道,他沒說他的父母啥意見。”然后,兒子話鋒一轉說:“媽媽,我也想像他那樣,也不上高中而去職業打游戲,你同意不?”
我怎么能同意:“這不是開玩笑嗎?天天玩游戲,也是一個職業?”
兒子說:“你不懂,這真是一個職業,可以參加各種比賽,收入主要來自于獎金,若是水平高,獎金也特別豐厚。”我問他現在的級別,他說他是中級,那個同學比他高點,那是因為同學打游戲的時間長,所以兒子特有信心超過同學。
盡管他說得頭頭是道,但我怎么可能同意:“你現在還小,什么都不懂。你不用再說了,好好學習,上高中、考大學。”
看我生氣,他也不高興了:“你不同意我也不好好學,你總不能替我學習考試吧,我什么高中也考不上,就只能打游戲。”
我真是快被他氣死了,質問他:“我把你帶大容易嗎?你小時候半夜里發高燒,正趕上下大雪,我抱著你在雪地里走了兩個小時。”
他沉默了,沒再繼續說這個話題。
母子之間的拉鋸戰
從此,他很少跟我說話,我問他什么,他基本就用“嗯”“行”“隨便”來回答,甚至也不挑剔了,我做飯是否好吃,給他準備的水果是否合意,他都不再說什么。雖然我關閉了家里的網絡,他肯定無法打游戲,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看書學習。
可我不能改變態度,因為這件事關乎他以后的前途。這樣的狀態維持了近半個月。有一天,老師給我打電話,說兒子最近一次月考成績直線下降,上課的狀態也極其不好,讓我一定想辦法。

當天回家后,我跟兒子正式談這個問題,希望他別再迷戀什么游戲,好好收心讀書,說到動情處,我忍不住流眼淚,幾乎在哀求他了。
然而他似乎一點感覺也沒有,說來說去就是那么兩句:“你不同意我也不能怎么樣。可我就是沒心思學習,你等我緩一緩。”
中考在即,哪容你慢慢緩,我開始到處跟朋友訴說,也向網上的專家請教,甚至請老師幫忙,還是一點效果都沒有。
某一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有一個剛得知自己患了絕癥的女人在公交車上沒給老人讓座,結果被人指責批評,作者說這是道德綁架。不知為什么,這個詞兒深深觸動了我。想起這些天跟兒子說的話,我難道不是在用母愛綁架孩子嗎?
不再用愛綁架孩子的心靈
思考良久,第二天,我特意請假去了聯通公司,重新將家中的電腦連上網。
當天晚上,兒子放學回家,我對他說:“我重新開通了網絡,你寫完作業可以玩游戲。職業打游戲我第一次聽說,如果你真的想好了,覺得這個職業更適合你,你特別喜歡,我愿意理解你,但你得容我慢慢開導自己。”說完我轉身去了廚房,悄悄擦干臉上的淚水。
對,我決定用真正平等的態度跟孩子溝通,不再以愛的名義來強迫他接受我的意見。我努力說服自己,什么新職業剛開始出現時不另類呢?想想現在什么自媒體人、網絡主播、美甲師,都是我們當初聞所未聞的職業,現在不是也發展得很好嗎?也許我兒子真是玩游戲的天才呢?
沒想到兒子說:“媽媽,我確實挺喜歡打游戲。但跟你說實話,我當不了職業游戲玩家,因為我還沒達到鉆石級那個層次。但你那么強烈地反對,讓我特別不高興,覺得你一點都不理解我,就是想跟你對著干。可媽媽你今天這么說,讓我很慚愧。我真是不該這么氣你。你放心吧,我會好好學習的。”
原來每一份尊重和信任都是相互的、有感應的,我忍不住喜極而泣。
從那以后,我改變了教育理念,用真正平等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無論是對待無關緊要的小事,還是他考大學填報志愿這樣影響命運的大事,我都跟他認真討論,共同分析利弊,最終讓他自己做決定。
每朵花都有結果的心,每個媽媽都是深愛孩子的。可是我們不能居高臨下地付出愛,用愛綁架孩子的心靈。只要我們以真正平等的心態與孩子交流,給他幫助,他一定會對我們敞開心扉,認真對待我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