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耀中
摘要:隨著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持續開展和實際應用,現有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在教學目標、方式、課時、內容、考核等方面的不足也顯現出來,課程教學模式亟待在應用導向下進一步優化完善。應在課程目標設計中強化動手能力培養,在課堂教學和實驗室上機中加強實際操作演示指導,改善實驗條件和深化實驗室上機操作內容,增加實驗室上機時間比重,改變操作實踐能力的考核和評價方式。
關鍵詞:計算機財務管理;應用導向;教學模式
一、概述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企業信息化管理的日趨廣泛,財務管理與計算機技術加快融合進程并迅速取代傳統的手工處理方式,以實現快速、高效、準確的財務活動管理與決策,有力支撐企業戰略的實現。相應地,高等院校財務會計專業也加強了計算機操作與財務管理技能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高校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在上述背景下產生和發展,以培養管理類專業特別是財務會計專業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來進行財務管理活動的知識和技能。該課程不僅涉及計算機基礎知識、表格處理軟件、數據庫系統、程序設計語言等內容,而且涉及管理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等理論課程,并且涉及高等數學、統計學等定量分析技術。因此,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具有應用導向強、實際操作多、綜合知識面寬等顯著特點。
由于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開設時間還不長、教學指導與實踐應用的結合還不深,現有教學模式還不能充分適應企業對財務專業人才的知識和技能的新要求。第一,課程目標和任務對動手操作能力培養重視不足;第二,實踐教學環節安排的課時不足;第三,課堂講授與實踐指導過程中的演示互動性還不強;第四,實驗室操作練習軟硬件環境與企業財務應用實踐環境尚存在較大差距;第五,課程考核仍然以筆試為主,實驗和課后練習成績權重小。為適應企業計算機財務管理活動對財會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與管理決策能力的新要求,課程教學模式也需要做出相應的優化。
二、教學模式優化點分析
(一)課程教學模式概述
Joyce等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選擇教材、指導教室或其他環境中的教學活動的一種計劃或范型。葉瀾不僅把俗稱“大方法”的教學模式看作一種教學手段,而且看作從教學原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任務、教學過程、教學組織形式的整體、系統的操作樣式。黃甫全和王本陸指出教學模式就是在某一教學思想和教學原理的指導下,圍繞某一主題,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規范化教學程序和操作體系。綜上所述,教學模式受到一定思想指導,承載一定目標,具有一定穩定性,用于指導教學實踐,由課程教學多個方面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要素所構成。
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以學生熟悉計算機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掌握企業日常財務管理業務模型建立、定量及圖表分析的基本方法,熟悉財務分析、營運資金管理、投融資等決策方法為主要教學目標和任務。課程包含了課堂教學和實驗室上機操作兩個主要教學環節,課堂教學主要講授基本原理、概念知識和應用技巧,實驗室上機操作主要指導建模過程和實際操作步驟,通過課程學習使財會專業學生建立起適應企業對計算機財務管理活動和決策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二)教學模式問題分析
從當前課程教學來看。第一,制定教學目標和任務時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度不足,主要以財務管理理論框架及其知識點分布為依據,較少以軟件操作和程序編制作為主要依據,而無論是表格數據分析、圖表數據分析還是地址函數工具使用、規劃模型搭建、銷售流向分析等內容都是本課程特色和主要知識點,需要投入更多教學資源來熟悉和掌握。第二,課程教學課時分配中實踐環節課時較少,實驗室上機操作處于從屬地位,所安排的課時往往等于甚至少于課堂教學時間,導致操作練習時間嚴重不足、難以完成主要練習內容,而計算機財務管理相對于財務管理,重在實踐應用、特別是實驗室計算機操作練習。第三,計算機表格圖形編輯過程、管理模型建立過程、地址函數工具操作過程具有很強的互動性,由于操作步驟順序性強、相關性強、綜合性強,因而需要在課堂以及實驗室通過教師操作演示、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予以解答、學生練習操作的反復互動過程來確認各個操作步驟和結果,講授或指導過程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傳統的講述、板書和靜態演示已經不能滿足要求。第四,實驗室軟硬件條件與企業財務管理實務存在較大差距,不僅表現在練習和測試內容較為簡單、與實際業務在深度和復雜度相比差距甚遠,導致學習效果降低,而且表現在系統網絡、應用軟件、計算機硬件上受到諸多條件限制,難以模擬真實企業應用場景,導致學習價值降低。第五,由于缺乏對應用導向的重視以及相關投入不足,實驗室計算機財務管理考試軟件和題庫建設尚未開展,課程考核仍然以筆試為主,無法滿足圖表分析與建模等操作技能熟悉與掌握程度的考核和評價要求。
從學生對課程評價結果的分析來看。作者對一個會計學專業班級的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進行了調查問卷及分析,獲得了26份有效樣本數據。問卷題目1“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掌握程度”有46.15%的回答是一般,相應計算機操作和編程還需強化;問卷題目2“有助于未來工作實踐的學習內容”回答中,實操性較強的內容的平均被選擇率為45.51%,凸顯了課程應用導向和滿足實操需求的傾向;問卷題目3 “Excel操作上掌握較好的部分”回答中,基礎與深化部分平均被選擇率分別為66.35%和9.62%,與之相對應的,問卷題目4“Excel操作演示講解需增加的部分”回答中,基礎與深化部分平均被選擇率分別為25.96%和61.54%,反映了由于課時制約實踐環節、應用性較強、層次難度較大的內容需求未得到滿足,尚待進一步開展;問卷題目5“在實驗操作中需要增加的練習內容”回答中復雜部分的內容被選擇率超過了簡單部分,反映出實驗內容有待深化,相應實驗課時有待增加;問卷題目6“較有助于理解學習內容的教學方式”回答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實驗室練習指導、PPT演示、Excel使用演示、實驗報告,體現了課程分步驟、順序性、操作性、直觀性、互動性等特征;問卷題目7“開放式建議”回答中,絕大部分學生要求增加實驗課時和深化實驗內容,還有一部分學生要求增加操作演示和指導。綜合來看,上述調查問卷的結果反映出學生對于課程業務應用導向和操作實踐的實際需要,并對教學目標任務、教學方式、課時安排、教學內容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優化要求。
三、課程內容優化建議
綜上所述,目前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模式還存在實際應用和實踐操作目標任務強調不足,在實際操作環節課時安排不夠,實驗室操作練習內容較為簡單,實驗室軟硬件條件較為欠缺,考核方式對操作技能考核評價不足等問題。因此,為適應企業計算機財務管理實務工作需要,提升財會人才操作技能和應用水平培養,計算機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應進一步優化完善,推動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
第一,應把握當前企業計算機財務管理發展需求、明確對課程應用導向和技能培養的任務和目標;第二,依據業界需求和學生需要,梳理和明確課程知識體系中應用性、操作性強的知識點分布,加大相應課時安排、增加上機時間和課后練習;第三,依據課程特點,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和實驗室指導方式,加強對操作步驟的分解演示和互動討論;第四,依據企業應用實際,加大投入,進一步優化實驗室軟硬件環境,使得上機練習更好地對接實際業務操作過程,使得所培養能力更好滿足企業實際需求;第五,以應用課程考核為抓手,通過考核方式從筆試考試向實驗室機考轉變,以考促教、以考促學,強化對應用性高和操作性強內容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指導練習水平。
參考文獻:
[1]葉瀾.新編教育學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2]黃甫全,王本陸.現代教學論學程(修訂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