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軍
縣委書記們在各種場合都要反復強調反腐倡廉的極端重要性,都要對屬下提出廉潔從政的具體要求,還要高調表明嚴格自律的決心。
縣委書記們的廉政表白,有其真實的一面。為了更好地履行職責、為民造福,也為了保證自身安全,他們很想保持廉潔奉公的良好形象,也能夠在很多方面不同程度地踐行自己的誓言和承諾。但是,與其他講話或公開發表的文章一樣,也存在調門偏高、空話套話的傾向。實際生活中,他們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奉行中庸之道。
對待禮金和禮品,既不全收,也不全退。縣委書記們對用金錢行賄和送禮的,一般都保持警惕,輕易不肯收受,但對送衣物、煙酒茶、保健品、土特產等物品,能推便推,推不掉的就收下。一位縣委書記說,“送錢的每年都不少,凡是數額大的,如五六千、一兩萬以上的,我一概拒絕;還有的抱有直接目的來找我辦事的,無論拿多少,我都不收,因為收了人家的錢,就難以秉公辦事。逢年過節,拿個三千兩千來看望的,或帶來煙酒茶之類禮品的,我能推便推,推不掉的,也就收下了。如果這類禮金和禮品一概拒絕,大家就會說三道四,說不好相處。”
不許給領導送錢,是三令五申的紀律,按照會議上的說法,凡是送錢的干部,都應按紀處理,至少要嚴肅批評。但是,似乎沒有哪個縣委書記這么臉黑面鐵的,對當場推不掉的禮金,他們很少有交公的,而是盡量退給送錢人。在退還的時候,一般采取委婉溫和的辦法,盡量不傷送錢者的自尊,不讓送錢者感覺到你信不過他。
一位縣委書記向我介紹了他退錢的特殊辦法:起草個通用函,表示很感謝,但禮太重了,現退給你。今后,各方面都會對你盡力給予關照。這個函件打印好后,將要退回的錢款和函件一同裝到文件袋里,封好后和秘書說,這是XXX送閱的材料,讓他取回。
對工程承包、土地出讓和商品推銷之類的敏感事宜持謹慎的態度。“不插手工程”,是黨政領導干部廉政表白的重要內容,很多官員落馬,都栽在這上面。所以,縣委書記對此類事大都采取十分謹慎的態度。表面看,工程承包、土地出讓、集團采購都有比較嚴格的招投標程序,但身為地方主官的書記或市長、縣長,要想把一個搶手的工程或好地塊“給”哪個人,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縣委書記們深知其中的奧秘,有的借廉政建設之機,對建立規范真實的招投標制度進行督促檢查,力求避免暗箱操作,自己當然也不會違規插手具體項目。但因多數縣委書記實際任期只有三兩年,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經濟增長、維護穩定等硬任務迫在眉睫,加之深層貪腐問題可能牽涉到某些“敏感神經”,所以,他們通常不會主動地過深地追究工程招標背后的問題,而是采取躲開身子的策略,只提原則要求,不介入具體過程,也不從中牟利。
遇到上級領導、關系密切的朋友介紹開發商、工程隊或推銷商,有的縣委書記委婉說明難處,熱情招待后讓秘書打電話給政府有關部門接待洽談;有的縣委書記為表示重視,親自打電話給政府領導或有關部門負責人,請他們接待并按規定程序納入招投標對象。如果書記介紹的“請托人”各方面條件比較好,一般會給予適當關照,但當紀檢監察部門進行檢查或調查的時候,不會把“書記打過招呼”這個環節透露出來。有的縣委書記近親屬,直接找職能部門聯系工程或項目,職能部門通過各種渠道“驗明正身”以后,給予一定程度的關照。縣委書記有的當時不知情,事后則嚴肅要求其親屬以后不許在其“治下”借勢賺錢;有的則睜一眼閉一眼,既不為親屬聯系項目打招呼,也不明令禁止親屬的“商業”活動。其結果自然是收獲頗豐。
對常見的奢侈浪費行為很少堅決抵制。“接受宴請”和“超標準接待”,是多數領導干部在各種教育活動和民主生活會上,反復檢討的缺點錯誤,但似乎沒人把它當作大問題。前些年,有的縣委書記在壓縮接待費用或拒絕宴請方面做過一些努力,近年來,雖然“艱苦奮斗”的調門沒有絲毫降低,但在行動上,多數人越來越“隨和”了。
除了純粹的“公務”接待,對本地下屬單位的宴請,縣委書記們一般都會婉言謝絕,但為了體現“合群”,也會有選擇地和部分同僚或下屬“喝”上幾次;出國考察、到中央黨校學習、參加國家級會議歸來,幾大班頭安排接風,很少推托。而對唱歌、跳舞、打牌、釣魚之類的娛樂活動,除了陪同客人,一般都拒絕參加,以免出現不良傳聞。
和域內“大款”保持不遠不近的關系。多數縣委書記,存在不同程度的“傍大款”現象。不顧形象、不講原則地與大款打得火熱的并不多,但把大款當作普通百姓而沒有任何親近表現的也不多。域內“大款”,即知名度較高的企業家,一般都是納稅大戶或某項產業的帶頭人,他們在本地官民兩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有的還和上層和外部商界存在一些微妙的關系。所以,無論是出于公心還是出于私利,縣委書記們都不能不對“大款”高看一眼:“大款”跑項目或遇到麻煩,要出面幫忙;“大款”送禮,即使拒收,也要講究策略;“大款”請來的重要客人,要接見或出面陪同;“大款”請求安排的干部或就業人員,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有時也要盡量考慮。但是,注重形象的縣委書記,不和“大款”稱兄道弟,避免來往過頻過密,不收“大款”巨額禮金或貴重禮品,不為“大款”違規違法行為說情;比較放肆的縣委書記,則和“大款”處得“黏黏糊糊”,背后難免有說不清道不明的交往。
對家屬子女及近親屬給予某些關照。縣委書記們的“親屬”很多,而且這些“親屬”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想利用這個特殊的資源,謀個位子或謀點利益。如果放開口子,勢必擾亂正常的工作秩序,并使自己的威信大大降低。所以,對多數“請托”人的“請托”事項,他們都會說明情況,婉言拒絕。但如果家屬和子女存在職務或職業安排問題,他們會盡力幫助解決。有的利用工作中形成的關系,在京城或省城安排;有的默許班子成員或相關部門給予安排。有的縣委書記,在任職期間強調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員增長,不安排自己的親屬到本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但在離職前,會突擊安排三兩個近親屬或朋友的子女。
(摘自《縣委書記們的主政謀略》廣東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