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
就整體而言,中國人還是偏感性一些吧。當然,感性和理性,原本也無所謂哪一個更好,哪一個更不好,只有當走向極致的時候,兩者的差異才分明起來,也才會更容易地為之冠上區分優劣的“帽子”。
說中國人偏感性,還是很有些歷史依據的。五行和八卦一般人就是想說也很難說得明白,即使是救人無數的中醫,許多時候也籠罩著一層神秘主義的面紗。
以陶瓷的燒造和兵器的打造為例,中國歷史上就有不少工匠以身殉窯、以身殉爐的傳說。還有更邪乎的,點火要挑時辰,掌窯的師傅還要沐浴更衣、焚香禱告,連搬運木炭的小工都得選用童男童女。
如此傳說,無疑為原本應該準確、可計量、可復制的制造工藝,披上了神秘主義的面紗。可許多人不但不會氣惱,反而還會高興,而且滿懷崇敬之情。
沾了歷史拖泥帶水的光,到了今天,感性這東西,在中國人里還是很流行。遇到了事情,中國人的第一反應往往還是感性的,只由了自己的性子,按照想當然的方向自由地馳騁而去。在這種情況下,事物內在的邏輯性以及事物之間的邏輯性,往往就很不重要了。感性的人兒此時此刻正在神游天外,當然也就顧不得什么邏輯不邏輯。畢竟,依照嚴密的邏輯完成一次思考,對這些人而言幾乎無異于精神束縛,想想都痛苦,也實在有點兒累。
前一陣子,網絡上有個小視頻很是火爆了兩天。視頻中,一個老太太一邊嘮嘮叨叨著,一邊在水龍頭下面揉洗一個蛋糕,三揉兩洗之后,手里剩下的居然是絲絲縷縷的“棉花”。老太太由此大聲亮出了結論,賣蛋糕的那家店,實在是一個黑心店。視頻一出,據說馬上就有一大群感覺受了欺負的顧客包圍了那家蛋糕店。
雖然黑心商家在商品里摻雜使假的事確實常有,但具體到這件事情上,如果圍觀者平時有邏輯思維的習慣,幾乎馬上就能看出其中的問題來。黑心商家往商品里摻亂七八糟的東西,目的也無非那么幾個,一是增重,二是美顏,三是改善口感。在實現這幾個目的的同時,還必須顧忌一個限制條件,即不能讓人輕易察覺出來。那么,把棉花摻進蛋糕里,到底要起什么作用呢?實在讓人想不明白。現實是,棉花加進去,非但不能帶來什么好處,反而馬上就會露了餡,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兒嗎?
按說,這件事情實在不夠復雜。圍觀的人,只要腦筋稍微轉個彎兒,馬上就能得出更接近真相的結論。但是,仍然有一大群聽風就是雨的人,跑去圍了人家的店。如果不是有關部門這次反應及時,感性的人兒勁頭上來了,估計還能干出更“感性”的事情來。
這件事情雖小,倒能反映出本質之一斑。在我們身邊,雖然幾乎每天都發生著“上天入地”的大事情,時刻提醒著人們科學、嚴謹的態度和理性思維是多么重要,但在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還是習慣于感性地活著,根本不愿意多動動腦筋,琢磨琢磨身邊這個世界,也根本不愿意真正睜開眼睛,重新認識一下身邊這個早就習慣了的世界。如此無邏輯地活著,終究不是一件讓人放心的事兒。
(摘自《證券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