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
皇宮這個地方,往大了說,那是國家的重地,皇族的榮耀,皇權的象征;往小了說,它也不過就是四四方方一座城,住著皇帝的一家人罷了。當然,作為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象征,皇帝的家庭沒有家事,家事也是國事。因此,皇室家庭的任何一項活動都必須嚴格按照規矩執行,行走坐臥都有規范,稍有不慎,就可能惹上麻煩。
清代規定八旗女子必須經過選秀,皇親國戚的妻妾都由皇帝親自指派。在這樣的環境下,八旗家庭特別重視對女孩子的教養,沒有選秀之前,誰也不敢說自家的女兒就做不得皇后皇妃,沒有母儀天下的機會。為此,清代明確規定,八旗沒選秀的女孩子不用對家里的任何長輩或是其他什么人行跪拜大禮,八旗貴族少女和平民少女之間也沒有特別大的等級差異。
但是選秀之后,秀女們的地位在一瞬間就拉開了巨大的差距,再也不是家人捧在手心里的明珠寶貝。上有皇帝、太后、太妃壓制,中有妃嬪爭寵,下有太監宮女陽奉陰違,每一步都讓人驚心不已。受了委屈怎么辦?哭著喊著“老媽,我想你了,我想回家”,有用嗎?沒用!
民間的女子,嫁人之后,如果娘家離得近,那一輩子還是有不少機會能回家探望父母的,但嫁給了皇帝,那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清宮史·宮規》規定:“凡秀女入宮,有名號者,父母年老,特旨許會親,一年或數月,許本生父母入宮,家下婦女不許隨入,其余親戚不許入宮。”
看著還不錯吧?每隔一年或是幾個月,親生父母還能到宮廷里來探望。但是,你注意到了嗎?有名號的秀女才有這項殊榮,至于那些沒名號的呢?還有,得到皇帝特許的才能見親人,那沒得到皇帝特許的呢?就只能“呵呵”了。
也就是說,想要見到父母,你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第一,你的等級在嬪以上,并且有自己的封號,如“德妃”或是“珍妃”等;第二,你還得向皇帝本人請求,得到皇帝特批,“某某妃懷上龍種”,或是“父母年老,思念父母,特許其親生父母進宮”。二者缺一不可。
就算父母得到特批,進了皇宮,還非常榮幸地領到了紫禁城暫住證,皇帝特批讓你的父母照顧你三個月。哎喲,你開心的呀,馬上就想指揮著太監宮女打掃房間,安置父母。沒想到身邊的嬤嬤立刻就阻止你:“這紫禁城啊,能住的,就只能是皇家人,你現在是皇帝的老婆了,住紫禁城是當然的。但你的父母可就沒這個資格了,紫禁城里,你還不能當家做主呢。你看啊,紫禁城東北角有個兩進的小院子,那才是萬歲爺給妃子們探親的父母準備的呢。”
原來,父母探親能住的地方不是自己隔壁房間,而是隔了大半個紫禁城的一個旮旯啊。這進了宮,還得遵守宮里的規矩,見到這個要行禮,見到那位還得磕頭。父母難受,你更難受,還不如在家當老爺太太呢。好不容易熬過了三個月,以后你還想見父母?算了吧,老人家操心了一輩子,也該在家安享晚年啦。
清朝對后妃與家人的見面控制得非常嚴格,出宮是行不通了,就是常常請求父母來看自己也不容易。那要是實在想念家人了怎么辦呢?
別急啊,上有政策,咱下有對策嘛。宮規也不是那么不講情面,它還為廣大思念家人的妃嬪提供了另外一種方法,“每遇年節或家中偶有事故,太監、宮女首領可奉主命前往外家探慰”,這就是說啊,逢年過節或是遇到家里有事兒了,你可以派你的大太監、大宮女出宮探望家人,讓太監宮女幫你看看父母身體如何,兄弟孝順與否。不過,你還得謹慎,因為規定還說了,“嚴禁宣傳內外一切事情”,啥意思?你可千萬別讓太監宮女傳話,說萬歲爺怎么怎么啦,太后娘娘又怎么怎么啦,這宮廷里的事兒,一旦傳出去,那就得從重治罪,全家受罰啊。
看到這兒你松了口氣:“幸好我沒說萬歲爺,我就只想問問老爸升官了沒有。我們家那個世仇是不是已經被干掉了。”唉,別呀,這話一問,也犯忌諱啦!后妃不得干政,你問那么多,是幾個意思?避嫌最重要啊。你可能只是關心家人,但皇帝卻可能認為你就是想借機會干涉朝廷大事。
什么?你還想見見父母以外的其他人。唉,或許有緣還能夢里相見吧!
(摘自《大清后宮生存指南》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