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
十年前,L 在一條偏僻的馬路旁開了一間小咖啡館,路旁邊是一些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紅磚建筑,充滿異域情調。馬路是雙車道,很窄,晚上九點鐘就沒什么人了。他一個人守店兩年,終于守來了第一批老顧客,才開始請員工。
他做出名氣以后,也有一些人在他的店附近租房子,開咖啡館、小酒吧、特色餐廳。
然而,這條街的生意一直不怎么火爆,很多店做半年就關門了。后來忽然來了一個神秘的女人,把那些生意不好的店都高價收了。
第二年,這條街改成了歐式步行街,政府大力宣傳,成了城市名片。周末的時候,街上人來人往。曾經在這條街上開店卻沒有賺到錢的人,看到L,說你小子運氣太好了。
L 卻說:“如果我堅持不了十年,哪有好運?”別人反駁他,那個在改造前一年收了店鋪的女人,總是運氣好吧?“她一定是知道內幕消息,這也是人家的能力啊。”L 說。
我喜歡L,經常去他的店里消磨時光。L 是一個完全不相信有運氣這回事的人,有時候我都覺得他太極端,跟他爭:“怎么會沒有運氣呢,運氣就是偶然性啊。如果你當初沒把店開在這里,就算堅持二十年,也成不了步行街。”
他直著脖子說:“開店前的那半年,我騎自行車跑遍了武漢三鎮,曬得像非洲人一樣,最后才選定了這里,怎么能說是運氣呢!”
好吧,我承認你屬牛。
我雖然覺得L 偏執,但還是喜歡跟他一起玩兒。與他相處久了,我也開始相信,好運是一種能力了。
我們身邊經常有這樣的聲音,當某個人做成了一件事,一定有人說:“他運氣真好。”運氣,掩蓋了很多努力與判斷。其實如果你深入了解,不難發現,除了個別天上掉餡餅的特例,大多數時候,我們所說的好運,是慧眼、毅力、自我修為、管理能力的綜合表現。
我做娛樂記者的時候,采訪電影導演張藝謀,當時他的《一個都不能少》熱映,我說:“魏敏芝這個貧窮山村的女孩,能成為‘謀女郎,運氣實在太好了,你怎么看待運氣在成功中的作用?”張導認真想了一下,說:“這么多年我見過太多成功的人,他們給我最深的感受是,每個人成功都有他的道理。不成功的人,可能因為運氣不太好或者時機還沒到;但成功的人,肯定不是靠運氣好。”
很少有人會跟與自己境況相差很遠的人比較,我們經常比較的就是朋友、熟人。以前跟自己差不多,忽然發達了,于是“他就是運氣好”這句話脫口而出。持這種思想的人,很難獲得成功,不是好運總躲著他們,而是他們缺乏理性判斷事物、分析自身不足以及他人成功經驗的能力。
“運氣論”會使他們寬以待己、嚴以對人,自己的所有失敗都以一句“運氣差”作結,沒有進一步的反思與改進。他們就是那些傳說中在二十多歲就已經死了的人。
(摘自“十點讀書微信公眾號”新書《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北京紫圖圖書有限公司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