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創業人才321計劃,即用5年時間,大力引進3000名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重點培養200名科技創業家,加快集聚100名國家“千人計劃”創業人才。
“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重點引進3類創業人才:一是國際國內某一學科、技術領域內的學術技術帶頭人,擁有市場開發前景廣闊、高技術含量的科研成果;二是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或掌握核心技術,技術成果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具有市場潛力并能進行產業化生產;三是具有海內外自主創業經驗,熟悉相關產業領域,能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來(在)南京創業的。
“科技創業家培養計劃”是“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引進計劃”的升級版,目的是精選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持續創新能力,且項目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具備產業化條件的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培養“科學家+企業家”的科技創業家。
多方位特色扶持
對特別優秀的人才及項目,將一事一議,不唯學歷,不唯經歷,注重技術水平和市場前景,努力讓每一個優秀人才都能在南京實現創業夢想。將提供包括企業初創扶持、科教特色扶持、金融財稅扶持和生活配套服務等4個方面15項政策。
企業初創扶持,主要是解決初創期的啟動資金、創業場所、工商注冊和創投資金、融資擔保等基本問題。對入選重點扶持項目的,將給予2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場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3年內免收租金;根據項目需求,提供不低于300萬元的創業投資和不低于300萬元的融資擔保。
對入選扶持項目的,將給予1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場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3年內免收租金;根據項目需求,提供不低于150萬元的創業投資和不低于150萬元的融資擔保。
科教特色扶持,主要是發揮南京科教人才優勢,讓入選者有機會擔任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員,保持與國際科技前沿的緊密聯系;整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提供入選者免費使用;由兩院院士和知名專家提供創新指導,由成功企業家和科技創業家提供創業指導,幫助入選者提高創業成功率。
金融財稅扶持,主要是在企業初創后、孵化中、加速前,給予有針對性的金融財稅優惠政策,助推企業健康快速成長。包括對創投機構投資初創企業給予獎勵及風險補償,對擔保機構提供融資擔保給予補貼,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推行科技保險保費補貼,實行企業所得稅獎勵,給予市民購房待遇及購房補貼,實行進口科研設備和生活自用品稅收減免和補貼。
生活配套服務,主要是按照“人才特區”的建設目標,通過發放南京海外留學人才居住證即“南京藍卡”,讓人才享受居留和出入境、子女就學、醫療保險、駕照辦理等市民待遇和優惠政策,解除創業和生活的后顧之憂。
入選“科技創業家培養計劃”的,在享受“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引進計劃”相關政策的同時,還享有8條特殊政策,歸納起來是“三個特別”:一是財政金融特別支持,在企業初創扶持的基礎上,從加大融資擔保及貼息力度、提高政府創投資金跟進比例、免收企業加速器場地租金和提前享受高新企業稅收優惠等方面,為企業加速成長提供有力的金融和財稅支持;二是科技研發特別支持,主要是從產業和科技經費單獨切塊、單獨評審、單獨資助,企業研發平臺建設重點扶持,自主創新產品首購首用及招投標傾斜等方面,鼓勵和支持科技研發,提升企業持續創新能力;三是人才團隊特別支持,主要從給予市民購房待遇及購房補貼、提供高端創業服務和創業培訓資助等方面,幫助企業引進高層次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加速形成企業核心團隊和骨干力量,不斷提升入選者的創業發展能力。
制度先行引領科技創業
2011年7月2日,南京市委十二屆二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聚焦“四個第一”,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造中國人才與科技創新名城的決定》,努力在狠抓人才第一資源、教育第一基礎、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驅動力上出實招、見實效,全力打造中國人才與科技創新名城,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人才特區,探索一條具有南京特色的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發展之路。
全力打造中國人才與科技創新名城,必須以先行先試精神,傾力落實“人才引領、科技創業”和“制度先試、園區先行”這兩大關鍵舉措,全面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產力。大力推動“人才引領、科技創業”,就是要大力擴充接軌國際的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帶動各類拔尖人才、緊缺人才集聚,引領科技創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大力推動“制度先試、園區先行”,就是要牢固樹立“制度重于技術”的觀念,以制度先試、政策再造、環境優化,構筑創新型經濟競爭優勢,以體制機制的突破,促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突破。在此背景下,創業人才321計劃開始實施。
八項計劃助力
為實施創業人才321計劃,落實“人才引領、科技創業”和“制度先試、園區先行”關鍵舉措,南京在學習借鑒國際國內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舉全市之力推進實施了“八項計劃”,如同一套組合拳,根本目的是,努力為科技人才來寧創業,提供最完備的服務和最優越的環境。
一是科技創業特別社區建設計劃。通過“充分授權,封閉運行,減少干擾”,高標準規劃建設接軌國際的孵化器、加速器、中試用房和人才公寓等配套設施,給予特別體制、特別機制、特殊政策、特殊環境,提高科技人才創業和企業孵化的成活率、成功率,大規模、科學化“育苗造林”。
二是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引進計劃。目標是5年內,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和重點產業轉型升級為導向,引進3000名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其中海外留學歸國人才、港澳臺及外籍人才、國內高層次創業人才各1000名。
三是科技創業家培養計劃。主要是在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引進計劃的基礎上,重點培養一批在相關領域開創技術新路徑、商業新模式、產業新質態的科技創業家。
四是科技創業企業輔導上市計劃。將在“科技創業家培養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鎖定重點,建立上市跟蹤服務機制和“綠色通道”,為具有爆發式增長潛力的科技企業提供量身定做的上市輔導服務,力爭5年內在境內外多層次證券市場實現上市企業100家。
五是科技創新創業平臺共建計劃。主要是推動各區縣和高新區、工業園、科技園、創新街區等,與相關研究性大學共建20個大學科技園,與相關研究性大學、科研院所共建6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中心,引導創新成果加速走出大學圍墻,順利實現本地轉化和產業化。
六是高端研發機構集聚計劃。主要目的是根據南京創新型經濟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求,進行“大樹移栽”,有主次、分階段地引進一批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研發機構,使全球資源為我所用。計劃5年內,引進100家高端研發機構,推動南京科教人才資源與國際接軌、同國際競爭,建立更加開放的城市創新體系。
七是科技創業投融資體系建設計劃。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建立健全覆蓋科技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各階段的多元化投融資服務體系。
八是自主知識產權開發計劃。將以知識產權創造培育、運用推進、保護強化、管理優化和人才培養等“五大工程”為抓手,加緊建設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執法體系。
(內容源自互聯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