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劉傲
摘 要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企業開始與國際接軌,向更廣闊的市場進軍。向國際化發展,雖然給企業帶來了多種發展渠道,拓寬了企業的經濟來源,但是也給企業帶來了許多挑戰。近幾年,世界經濟、政治形勢動蕩,經濟、政治問題時有發生。雖然世界經濟危機在經濟方面對我國石油企業的影響是間接的,但是在政治方面卻有直接的影響,這給我國石油企業持續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帶來了諸多不便,制約了我國石油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 世界經濟問題 政治經濟 地緣政治 石油投資環境 油價走勢“走出去”戰略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車輛的增加與一些汽車整修行業的發展,國際石油的需求量一直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由于非洲一些地區出現“兩派問題”,使得世界經濟政治時局越發的動蕩。這些經濟政治問題將改變這一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使得西方加大了對中東石油資源的掌控,提升了石油產生政治風險的概率。但是這對中國石油大規模“走出去”卻是一個好的機遇。如今,各國之間的連接越來越緊密,一個國家出現大規模的經濟問題就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其他國家經濟的發展。
二、世界性經濟危機對國際石油的影響
2008年,美國爆發的經濟危機使許多國家的跨國企業受到波及,使得世界經濟的發展受到重創。各國開始整頓經濟,雖然有一些成效,但是歐美企業倒閉、人員失業的情況依然很多。2011年,全球經濟危機進入新的階段,各國已經沒有能力出臺有效的政策解決經濟問題,使得歐洲的經濟持續惡化。后在經過數年的調整下,終于使全球經濟走出了低谷重新發展起來。對于石油企業來說,全球經濟給予石油企業的影響是間接的。下面,本文將對世界性經濟危機對國際石油產生的影響進行敘述。
(一)世界性經濟危機并沒有促進石油需求量的上升
縱觀全局我們可以發現,全球經濟危機期間雖然對企業發展造成了重創,但是對石油的需求量并沒有減少。近年來,石油的生產量與石油的需求量都是處于逐漸上升的趨勢,并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波及。據統計,2009年,世界原油生產方面少了2.1%,銷售方面少了1.5%。到了2010年,石油的生產與供應情況就得到了改善。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在1983~2011年,除了2009年,其余年間,世界的原油產量與銷售量都處于逐漸上升的趨勢。因此,世界經濟危機并沒有對石油產生絕對性的影響。
(二)世界危機前后對石油市場基本沒有影響
2009年世界經濟危機發生時,世界原油的銷售情況雖然呈下降的趨勢,但是原油的需求仍然高于供給。在危機發生的前后階段對石油的需求依舊沒有消減,這說明在世界經濟危機發生的前后階段,對石油企業依舊沒有實質性的影響。世界各方石油企業進行國際競爭,重要的不是市場需求的開拓,而是生產方面的競爭,石油生產越多的企業,競爭力就越強,并且在展開企業競爭時,并不會因為經濟危機而減弱競爭的力度。所以,可以看出,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不會影響石油企業的競爭態勢,若產生影響,也是對國際石油整體的影響,對個體經濟企業的發展是沒有實質性影響的。
(三)未來經濟的惡化也不會對石油企業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現今已經發生過的經濟危機沒有對石油企業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不論未來經濟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經濟發展的實質性都不會發生改變,所以不論未來經濟發展如何,對石油的需求量依舊是巨大的,未來經濟的惡化并不會對石油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三、中東、北非政治形勢動蕩對中國石油“走出去”產生的影響
近年來,中東和北非由于執政問題,經常處于政治動蕩、戰火連天中。2011年,敘利亞反動派攻入首都,消除原有政黨殘余,通過半年的時間執政,并得到國際上的認可。新政權的誕生伴隨著黨派叢生、矛盾升級等政治問題的出現,使石油業的發展面臨著許多挑戰。隨著社會的進步與人們思想的開化,中東、北非國家也連續發生動蕩,處于“改朝換代”的嚴峻時期。這些嚴峻的政治問題直接影響中國石油“走出去”戰略的實現。動蕩的政治形勢對中國石油“走出去”戰略實現的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原有的地緣政治被打破,石油政治風險上升
在20世紀,一些國家進行了“國有化運動”,其中石油就是重點收歸對象。這些國家以石油為有力的武器震懾西方,奪回了石油的定價權。收歸了石油且擁有定價的權利,使得這些地區收獲了很大的經濟效益,這就導致西方石油公司發展越來越艱難。西方國家對利比亞戰爭直接進行政治干預,影響了利比亞的政治局勢,并且獲得了開發、銷售石油的經濟效益,這勢必會增長當地群眾的反西方情緒,使得更多的人反抗,恐怖行動頻發。這種情況不僅阻礙了當地與其他國家的石油合作,并對包括我國在內的石油企業產生了威脅。
(二)西方國家施壓中東石油豐富的國家,強化政治干預與資源控制
西方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在這個追求和平、公正的世界越來越不符合常理,使得許多國家反西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從伊拉克戰爭到敘利亞戰爭再到對中國的南海進行自以為正義的審判,都顯示了西方國家的政治野心。其進行政治干預和資源控制的方式嚴重制約了他國石油的發展,并對中國石油的出口遠銷造成了阻礙,制約了中國石油的發展。
(三)資源國石油出口的大幅度增加對國際油價產生重要的影響
雖然一些資源國還處于內政動蕩、西方國家干預未停的階段,但是為了緩解內戰造成的經濟損失,資源國加大了對石油的開采和出口,使得石油的價錢越來越低,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石油的市場銷售情況。石油價格的降低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會選擇石油價格低廉的石油企業進行購買,而資源國為了快速得到經濟效益、增加自己吸金市場就隨心所欲、大幅度地降價,使得中國石油企業發展受到阻礙。但是資源國的這一方式也逐漸拓寬了石油市場,這對中國石油的發展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四、改進的措施
為了解決這些制約因素,我國政府應該積極履行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的職權,給予資源國正常、合理的經濟發展環境,降低油價的波動頻率,減少油價對我國石油發展的限制,增強我國石油的國際競爭力。我國也應該加強企業的監管能力,調整企業的不正當行為。同時,企業也要加強自身建設,加大優質人才的引進。
五、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經濟方面的危機對我國石油企業實現“走出去”戰略并沒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政治危機卻對我國石油企業實現“走出去”戰略有著很大的阻礙。為了使我國的石油經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應該與許多石油資源需求大的國家建立友好關系,為我國石油的出口外銷提供更好、更廣闊的市場。在石油的開采上投入更好、更先進的開采方式,增加石油的生產數量。同時,我國也要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降低石油企業外貿的危險性。
(作者單位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管道沈陽輸油氣分公司)
參考文獻
[1] 胡國松,李海東.新常態下中國石油產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J].中外能源,2017,22(01):10-16.
[2] 李晨成,尚鑫.“后卡里莫夫時代”烏茲別克斯坦政治局勢走向與中烏油氣合作應對策略[J].國際石油經濟,2015,23(06):68-72+79+11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