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眾所周知,養老問題在國內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同時也是引導社會與人類發展的根本,甚至可以說,任何一個國家想要保證其經濟的良性發展,那么解決養老問題便成為首要關注的重點?,F階段,全球化養老保險制度面臨艱難問題,制定相應改革措施的同時,我國相關部門基于養老保險制度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關鍵詞 城鎮職工 養老保險 阻礙 對策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人口老齡化嚴重,養老問題隨之突出,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進程,急需建立完善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減緩人口老齡化,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的含義和發展
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是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以全國范圍內統一制度規定、統一調度使用基金、統一經辦管理、統一信息系統為主線,實現全國基本養老保險事業的統籌協調發展。
基本養老保險在中國從1985年起(少數地區從1984年起)各地紛紛進行了重建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制度的試點。1991年,國務院頒布《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在全國重新實行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制度。2009年~2010年有25個省通過了省級統籌驗收。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和可銜接,截至2016年底,全國參保人數增加到8.87億人,參保率約82%。
三、問題的提出
第一,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產物,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加強計劃生育政策,加速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出現,養老保險問題也隨之而來。關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第二,養老保險的現狀。養老保險是現代經濟活動中社會保障體系的內容和核心,它直接左右著整個社會保障總體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國城鎮職工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基本制度。
養老保險基金的成本是由享受養老金的離退休、退職人數和人均養老金給付水平決定。
第三,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一是隨著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口的絕對人數增多,相應地,養老保險基金支出的數額增大,使現行養老保險制度不堪重負。隨著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斷上升,需要養活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由于養老金具有較強的剛性,這要求現今的在職人員必須多支付養老保險金,這勢必減少在職職工的現期收入。同時,老年人中“年老”的比例也在上升,老齡人口對退休金的需求數額是巨大的。有的企業退休人員還不到在職職工的20%,企業繳費率就已達到32%,盡管如此,統籌部分也只占到實際退休金的40%左右。那么,在未來社會老齡人口比重繼續上升的情況下,由企業交納的社會統籌部分也會相應增加,這勢必會加重企業的負擔。二是養老保險基金征繳困難。由于養老保險費社會統籌部分是由企業繳納,在目前一部分企業經濟效益不佳的情況下,就存在著收繳困難的情況。養老保險收繳困難和目前一部分企業經濟效益不佳有關,但因所需繳納的職工養老保險費社會統籌部分金額比較大,即使有一些運營狀況比較好的企業,也不愿按時足額繳納,而是采取拖繳、欠繳的辦法,以盡量延長該項資金在本企業運行的時間,獲取額外收益。還有一些經濟效益較好但養老保險意識淡薄的企業,因在養老保險費繳納方面沒有有效的制度對其形成約束,他們就故意拖延繳納或者拒絕繳納。三是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制度不善,且增值困難。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尚未擺脫計劃經濟體制下政企不分和政資不分的行政管理模式。由于管理制度上存在有很多漏洞,加之無嚴格、嚴密的監管制度與之配套,一些地方的養老保險主管部門和經辦機構隨意擠占、挪用現象嚴重。養老保險基金只有進入市場才可能實現基金保值增值,才有利于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
四、解決問題
第一,提高對人口老齡化的認知,明確國家的年齡工作方向,落實到每個地區的工作當中,使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完善老年人的居住環境,健全社區公共服務和福利建設,帶動老年人的服務產業;把現有的強制征收進入個人賬戶的資金獨立出來,把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個人賬戶和企業年金合并,收費全部改成強制性,則可改善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替代率大大低于機關事業單位的局面,有效縮小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待遇的差距,而且補充保險部分會迅速擴大覆蓋面,亦有利于解決現有企業年金偏向企業高層的缺現象。
第二,調整各級財政的支出結構,提高社會保險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比例。社會化養老的主體是社會,而社會的代表者和管理者是政府。因此,政府要加大社會保險基金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承擔起目前已退休人員的養老費用,通過將部分國有資產存量轉移給社會保險機構來償付隱性社會保險債務,避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的空賬運行。另一方面,對在職職工,政府和企業亦應按一定標準補足自職工參加工作起到實施社會保險止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企業應繳部分,以減輕隱性債務的壓力。
第三,探索投資渠道,增強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能力。適當放松對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政府管制,擴大基金投資運營的領域和范圍,以提高養老保險投資的回報率。在國外,有許多國家用養老保險基金購買股票,以期獲得較高的回報率。但要注意到用養老保險基金購買股票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尤其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股票市場管理還存在種種漏洞的情況下,用養老保險基金購買股票須小心謹慎,避免基金流失。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規定養老保險基金以購買財政債務為主是必要的。要適時啟動養老保險基金進入市場投資的渠道,如先期將基金投入到企業債券、社會服務、基本建設、教育、醫療衛生等風險性較小的產業,以確?;鹜顿Y和保值增值的穩定性。同時,金融主管部門要積極研究開發養老基金進入資本市場的載體,積極地推進金融市場的發育和發展,為基金經營機構提供相應的涉及投資范圍、投資方式和有關風險分解的政策條件與環境條件,促進基金投資效益的提高。
第四,提高退休年齡,降低老年人口贍養率,減輕養老金發放的壓力。因此,適當提高退休年齡,不失為一條減輕社會養老保險金發放的有效途徑。一要制定完善的養老保險基金籌集制度,規范養老保險基金征繳。二要加快制定和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多元化、市場化的投資方案,提高養老保險基金收益率。三要建立合理的養老保險基金支付機制,確保養老金支付水平同經濟發展及物價等水平相適應。同時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社會各界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督,確保基金的正常運行。
(作者單位為樂安縣社保局)
[作者簡介:丁建芳,男,江西撫州人,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險)。]
參考文獻
[1] 林毓銘.體制改革:從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到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J].經濟學家,2013(12).
[2] 林治芬,范榮欣.中國養老保險改革20年回望與思考[J].社會保障研究,201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