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桂珊
摘 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對領導干部實行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開展地方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勢在必行。
關鍵詞 基層 審計機關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一、審計機關要積極主動地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取得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
從國家審計的層面看,審計機關要能夠在區域資源環境治理中為政府決策服務。在自然資源日益緊缺的形勢下,政府要審視本區域內資源儲備及開采狀況,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資源環境的優勢和問題。摸清區域內的自然資源資產狀況,揭示資源使用中的問題,為決策服務,是政府經濟社會管理的需要。如何對區域自然資源資產作出公正、客觀的評價,資源環境發展中存在哪些突出問題,涉及生態資源的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如何,有無決策失誤,執行效果如何都要通過審計機關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得以揭示和體現。
二、由于基層審計機關很少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從審計機關到審計人員對區域資源環境的總體狀況掌握不全面,有的還存在盲區
要開展離任審計,首先要對區域資源環境詳細狀況進行全面、動態地掌握,隨著年度計劃或專項審計建立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數據庫,再與區域經濟發展、資金投入、項目效益等結合,找準審計切入點,逐步開展專項審計。其次,在每年的審計計劃中,有針對性地安排對農林水、國土資源等管理部門進行審計,除審計資金管理、使用及效益外,還要關注、收集區域內資源資產的總體信息,梳理成型后歸入審計資料庫,由點到面地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三、提升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重視專家的作用
第一,提升專業勝任能力,配備和培養專業的審計人員。除挑選擅長財務審計的人員外,還要適度招錄資源環境專業的大學生,引進熟悉資源管理和資源保護技術的專門人才,為資源環境審計儲備最基本的力量。資源環境審計的專業色彩非常鮮明,它不僅要求審計人員具有一定的資源利用、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求他們對資源、環境和生態方面的政策法規、技術方法、評價標準甚至是操作規程等情況非常熟悉,這樣才能勝任資源環境審計工作。要加強對財會經濟類人員的資源環境知識培訓,走培訓內部人員與引進外部人才相結合的路子,通過實踐鍛煉,讓專業人才成長起來。
第二,重視并充分發揮資源環境專家的作用。由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專業性極強,要想做好審計項目,使得被審計單位接受和對公眾負責,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掌握財會、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還要掌握資源評估等專業知識。要注重聘請資源環境領域專家參與審計項目,以使審計結果更具權威性和說服力。
四、建立協調配合工作制度,開展多部門聯合審計
在摸清總體情況的基礎上,由政府授權,發揮經濟責任聯席會議的作用,審計機關牽頭確定審計的范圍和重點事項,明確任務和責任,把自然資源資產業務層的數據提取事項交由資源資產主管部門完成,分工合作,提高審計質量。要把審計監督、組織監督、紀檢監督和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的專業監管有機結合起來,提升監督成效。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需要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合力推進。成立由紀檢機關、組織部門等干部監督管理部門,國土資源、林業、環保等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和審計機關組成的領導協調機構。明確分工和責任,有分工有協作,有責有權。
五、吸收和借鑒審計署和上級審計機關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項目的成功經驗,積極匯報并取得其技術支持
資源環境審計雖然是個新的審計類型,但審計署和一些省級審計機關已經著手研究和實施,他們在新審計類型開展中積累了豐厚的經驗,包括審計方式、審計方法以及如何評價等。可以說,基層審計機關探索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好的經驗方法可借鑒。我們應當學習國內審計機關乃至國外審計的資源環境審計的方法、經驗,吸收其精華,結合當地實際狀況對本區域資源環境審計作出規劃。基層審計機關每年的項目計劃中,有相當的計劃都是署定、省定和市定項目。目前,全國審計機關都在積極開展或者探索資源環境審計,又由于資源環境無邊界,所以基層審計機關每年的項目計劃中都存在實施或者配合實施資源環境審計項目、內容。審計機關應在配合做好上級項目的情況下,探索、發掘適合本區域的審計模式。
六、做精自然資源資產資金審計,探索做好資源環境績效審計,注重選取評價指標,保證審計質量和審計效果
就審計深度而言,審計項目中做精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檢查土地出讓金、排污費等資源環境專項資金,重點放在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的真實性與合法性上。在此基礎上,加入績效審計的內容,注重從政策執行、項目建設、設施運營、資金使用、資源利用、行政效能等方面綜合考慮其效益、效率和效果,全面提升資源環境審計的質量和水平。這些績效評價的得出依賴于獲取豐富而有效的審計評價指標和經得起推敲、檢驗的技術方法,并對結果的合理性、符合程度進行科學判斷。
七、以專項審計為業務基礎,構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與其他專業審計相結合的工作格局
專項審計業務是基礎,需要統籌安排,全局聯動。一是政策審計。通過檢查和評價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的自然資源資產監管和環境保護政策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是否符合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否適合本區域的社會經濟環境并切實可行,是否存在重大缺陷,促進政策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全面落實。二是資金審計。對自然資源資產監管和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籌集、管理情況、資金來源和支出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資金的投入情況等進行審計,分析評價資金使用效益和每個責任主體應承擔的責任,促進資金合規有效使用。三是項目審計。檢查自然資源資產監管和環境保護工程(治理)項目的規劃、建設、運行、管理及其效益情況,重點關注工程項目建設是否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環境政策理念,評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執行情況。四是法規政策制度執行審計。重點關注是否存在批準在已無環境容量、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違規進行開發建設、企業生產活動;是否依照有關自然資源資產監管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實施生態保護工程,采取生態修復措施。五是監管審計。通過檢查國土資源、發展改革、水利、農業、林業、環境保護、國資監督管理等部門職責分工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監管制度建設的健全性,管理手段(如在線監控系統)和管理活動(如監督管理目標任務的分解、落實)的科學性、有效性等,評價資源性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職責履行情況,以及實施各項監管措施的成效。六是報表審計。主要檢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的合規性、準確性。通過審計,核算自然資源資產的平衡情況,評估當期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和價值量的變化,為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提供依據。
要探索開展獨立型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或專項審計調查,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開展土地資源資產、礦產資源資產、森林資源資產、水資源資產等專項離任審計。
八、加強審計宣傳,積極營造濃厚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氛圍
通過新聞媒體或采取審計公告、專題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意義、目的、內容以及審計成效進行大力宣傳,營造公眾參與、領導支持、多部門配合的審計氛圍。
(作者單位為南召縣審計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