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霞 楊春紅 趙淑琴
摘 要 本文通過搜尋和分析關于不禮貌言語研究的文獻,分析國內外不禮貌言語研究現狀,以揭示不禮貌言語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出關于不禮貌言語有價值的研究議題,旨在為不禮貌言語現象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不禮貌 言語 綜述
一、引言
禮貌與不禮貌都存在于人類的語言交際中,然而到目前為止學者們過于關注禮貌現象的研究,忽視了對不禮貌言語行為的探索,造成禮貌言語研究與不禮貌言語研究的嚴重失衡。本文通過搜尋和分析關于不禮貌言語研究的文獻,分析國內外不禮貌言語研究現狀,以揭示不禮貌言語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不禮貌言語的分類
對于不禮貌言語的分類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分類。Bousfield結合說話者意圖及聽話人對這一意圖的識別將不禮貌言語細分為四種情況:第一,說者有心,聽者有意;第二,說者有心,聽者無意;第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第四,說者無心,聽者無意。[1]此外李元勝將漢語中的不禮貌言語行為分為策略型言語行為和非策略型言語行為。[2]王傳奔將不禮貌言語行為分為有意識不禮貌言語行為和無意識不禮貌言語行為。[3]
從以上可以得出不禮貌言語的分類因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且各有其側重點,但是不夠全面,有待進一步細化。
三、國內研究現狀
自2005年起,國內學者開始逐漸關注不禮貌言語研究,但與國外相比,不禮貌言語研究缺少系統化的研究并且現有成果屈指可數,甚至到目前為止國內都沒有不禮貌言語研究的專著,就連現有的語用學專著中提及不禮貌言語的章節都沒有,相關的學術論文也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主要對不禮貌言語行為本身或不禮貌現象和不禮貌理論研究進行分析。
(一)順應論下的不禮貌言語研究
以順應論為基礎展開的研究中,影響較大的有李元勝和王傳奔等,認為不禮貌言語行為也是順應語境,以求達到成功交際,這明顯擯棄了將不禮貌簡單地歸為禮貌的對立面的觀點。[2,3]
(二)不禮貌言語的應用
劉風光、樊倩打破以往順應論的框架,以莎士比亞戲劇《無事生非》為語料,分析戲劇語篇中的不禮貌現象,這更顯示出不禮貌理論應用的普遍性。[4]此外,劉森林得出不禮貌現象是社會語境中語言變異的結果。不禮貌言語已經不僅僅是會引起交際不和諧的言語了,更是積極的言語,會給交際者帶來幽默、娛樂的話語。[5]
四、國外研究現狀
與國內研究現狀相反,國外學者很早就注意到不禮貌言語現象,研究也比國內的系統。首先是哈德菲爾德大學和蘭卡斯特大學分別于2006年和2009年召開了“言語不禮貌和粗魯”(LIAR)國際學術會議。Bousfield[1]和Culpeper[6]分別出版與不禮貌言語相關的專著。Bousfield和Locher[7]合編論文集《語言中的不禮貌》,首次將對不禮貌言語的研究集結成書。下面從研究角度和研究語料兩個方面對國外不禮貌言語研究進行梳理。
(一)研究的角度
著名學者Culpeper更多關注了不禮貌言語的語言學特征及不禮貌言語的語用策略。Sara和Mills從跨文化角度在社會層面看到禮貌和不禮貌。[8]Culpeper、Bousfield、Wichmann等強調應從言語的韻律方面著手。[9]Culpeper結合語境討論了規約式不禮貌模式。
(二)研究語料
在早期的不禮貌言語研究中,學者主要以接近現實情景的劇本和電視劇作為語料探討不禮貌言語,比如,Bousfield的第一部研究不禮貌言語的專著《交際中的不禮貌》,分析了停車沖突、軍警訓練以及廚房沖突三種類型的語料,得出關于不禮貌研究的理論。[1]
五、不禮貌言語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料不足
從上文可以得出,國內的不禮貌言語研究大多選擇戲劇劇本和電視節目話語作為語料,語料范圍有限,但國外研究所選語料相對廣泛,容量較少,有明顯的局限性。
(二)不禮貌理論本身不夠完善
Culpeper曾提出不禮貌包括直接不禮貌策略、積極不禮貌策略、消極不禮貌策略、虛假或諷刺不禮貌策略和禮貌缺失等五個不禮貌的上層策略,且之間的劃分不清楚,有些重疊交叉。[10]
六、不禮貌言語研究的展望
綜上所述,國內外對不禮貌言語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其廣度和系統深度方面遠不及國外,尤其是英漢不禮貌話語的語用差異等問題還有廣闊的探索空間。[11]此外,其他有價值的研究話題還有很多。例如,從研究角度看,基礎層面的概念問題仍有待明確,如不禮貌是不是禮貌的“對面”,能否在一個完整的人際理論框架中研究分析禮貌和不禮貌言語行為;從研究效應看,不禮貌言語研究對交際活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積極的語用效應體現在哪些方面。總之,不禮貌言語已不再是邊緣化的語言現象,它與禮貌現象一樣普遍存在于人際交往中,我們期待有更多關于不禮貌言語的研究成果,以便更深地了解人與人之間必不可少的言語交際的本質。
(作者單位為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 Bousfield,Derek . Impolitenessin Interaction[M].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8.
[2] 李元勝.漢語中不禮貌言語行為的順應性研究[J].現代語文:語言理論研究,2006(11):48-50.
[3] 王傳奔.不禮貌言語行為的順應性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64-68.
[4] 劉風光,樊倩.不禮貌理論應用于戲劇語篇的認知語用探究[J].東北師大學院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124-127.
[5] 劉森林.不禮貌語用策略的社會語用學研究[J].外語教學,2014(1):31-36.
[6] J Culpeper . Impoliteness: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ce[M]. Studies in 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s,2011.
[7] Bousfield,Locher . Impoliteness in Language[M]. Mouton de Gruyter ,2008.
[8] Mills,Sara . Impoliteness in a cultural context[J]. Jurnal of Pragmatics,2009(41):1047-1060.
[9] Culpeper,Bousfield,Wichman Anne,etc. Impoliteness Revisedd: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ynamic and Prosodic Aspects[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03(35):1545-1579.
[10] Culpeper,Janathan . Conventionalised Impoliteness Formulae[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42):3232-3245.
[11] Culpeper,Jonathan . Towards ananatomy of impoliteness[J].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5):349-367.
[12] 冉永平.沖突性話語的語用學研究概述
[J].外語教學,2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