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劍
摘 要:在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浙江省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等學前教育文件精神的指導下,我區幼兒園都極力的開展戶外活動、幼兒自主活動、區域活動,每天基本只有一次集體,當大家在用更多的精力去開發自主教學的同時集體教學活動出現兩個問題一個是忽視集體教學的重要性一個是集體教學重形式,輕內容缺乏有效。那如何優化集體教學活動,讓本就少的集體活動更有意義去發揮它的教學作用呢?這需要老師更好的去準備和組織集體教學活動。
關鍵字:優化;幼兒;集體教學
集體教學是我國幼兒園的傳統教學組織形式,隨著現代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的深入,我們要認識到:集體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過程。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注意發揮幼兒學習主動性的同時,承認和尊重幼兒學習中的個體差異。就必須使教學內容、進度和方式方法,適合每一個學習者的身心發展水平、進度和特點。然而隨著《綱要》、《指南》的貫徹落實,教師們在理論層面上對五大領域的價值取向、各領域教與學的方式以及如何看待幼兒等方面有了嶄新的認識,然而,在教學視導、組織教學活動評優、參與園本教研的過程中發現教師在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時關注更多的是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的新、奇、特;追求課堂氣氛的熱鬧、活躍。在“熱鬧”背后,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經驗等方面是否獲得了發展,幼兒的認知結構是否發生了變化即教學是否有效沒能引起教師深度的關注,教學存在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本文對一年來教學視導筆記進行梳理,試圖對集體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期對教師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有所啟發,使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從“花哨”回歸“本真”回歸到“指南”所倡導的教育理念中來。
一、注重集體活動的內容選擇
在我們的教學內容中有些可以通過晨間談話完成有些可以通過區域活動區完成,所以在僅有的集體活動中內容的選擇更是需要我們老師選擇有意義而且通過集體活動會更有效的教學內容。
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以下原則:
1.需要性:既符合幼兒的當前需要,又有利于幼兒的發展需要。
2.趣味性:具體、形象、生動、有趣。
3.挑戰性: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4.拓展性:既貼近幼兒的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5.聯系性:注重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系、相互滲透、形成基本線索;注重在基本線索下確定具有探索、發展價值的探索點,注重在適宜探索的多種活動中寓主題內容于生活、游戲、集體教學、家園共育之中;注重通過主題墻飾展示形成、整合經驗的有機聯系過程。
二、提高教師積極有效的提問
教師的提問水平直接關系到師幼互動質量的高低,甚至教學的成敗。在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對幼兒教師的提問行為進行分析。分析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提問過程存在的問題和盲點,有利于提高廣大幼兒教師對提問的認識和分析,提高教師的提問水平和藝術,優化教師的提問策略。
1、教師應該認識到開放式提問的獨特教育價值。
在教學中應樹立“為促進幼兒思考而提問”的觀念,精心選擇恰當的方式進行提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努力培養自身的應變能力,學習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在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較好的運用到實際教學,解決實際問題,使教學活動豐富多彩,另外還應認識到幼兒的思維及身心發展特點,精心設計問題。
2、教師應明確目標,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適當的問題。
幼兒不同于成人,其思維、控制注意力、心理都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性。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問是師生互動的一種重要手段,對不同年齡班,提問的要求也不一樣,教師應該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小班的提問應具體明確,小問題一個一個問,大班則不能提太簡單的問題,提有難概括性、多樣性的問題,中班幼兒適中即可。教師要以幼兒為核心,孩子的已有經驗有哪些,哪些經驗隊孩子更有價值,值得教師深入研究。
3、盡量減少“是非問”的次數。
教師的提問并不是一種隨意的行為,他的每一次提問都要以落實教學目標、促進幼兒發展為宗旨。提問的目的必須清楚、明確,避免教學中的無效提問。“是非問”表面上看師生互動氛圍挺好,可是并沒有實際意義。幼兒一直徘徊在“是”與“不是”之間。他們的思維并沒有真正的活躍起來,沒有真正的思考。而只是根據老師的語氣來說答案。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減少是非問的數量,否則會降低學習效率。
三、自我反思提高教學質量
1、對教學活動的目標和內容的反思
反思教學目標和內容的設定是否符合本班幼兒年齡的特點,目標和內容設定的是否準確是否有教育價值。教師設定的目標要清晰,在教學活動中幼兒應達成教學目標。內容應該具有可操作性,還要與本班幼兒的興趣適合,要是適合,教師可以開展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但是內容要符合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2、對教學設計與處理的反思
(1)活動導入的反思。 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是否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能有效的積極引導幼兒對活動的積極參與,導入部分不要太長,太長會占據探索新知的部分,會影響下面的活動,降低了幼兒的積極性。
(2)提問藝術的反思。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得當,教師應該想一想怎樣問問題幼兒才能理解,才能正確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教師的提出的問題不嚴密就會誤導了幼兒,無法達到預想的效果。所以教師要掌握提問的藝術。
(3)師生互動回應策略的反思
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提出的問題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在幼兒回答的過程中,孩子回答正確教師應給與肯定和鼓勵,積極參與活動的幼兒教師給與表揚,沒有參與活動的幼兒教師應該引導。師生互動不好,活動就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5、對幼兒的學習情況的反思
在教學活動學習中幼兒有沒有出現困難,幼兒學到了什么,幼兒的接受知識的情況,設計的目標有沒有完成,教師應關注一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幼兒,看看他們對新知的掌握情況。活動結束以后都應該認真寫反思,記錄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以后的活動中改掉不足,吸取成功之處。
幼兒教師的教學課后反思要以教學理論和教育要求為標準,對每次活動進行反思,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有不怕失敗的勇氣,我們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活動設計,改正不足的地方,通過這樣教師才有進步,才會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才能使你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愿廣大教師和我一起,在教育實踐中養成寫反思的意識,學習寫反思的基本方法,通過有效的反思促進幼兒主動學習、有效的發展,促進自我價值的充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