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琦
摘 要:教育心理學屬于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教育心理學這門十字路口的學科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近幾年來,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處于不斷革新的初期階段。同時,國家教育制度對中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關注也有增無減,而情感教育心理學是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教學要點。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中職 教學 應用
1.導言
中職極為重視學生綜合素養,強調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教學的同時,要對其思想品質以及道德修養等進行全方位培養,以培養出更多對社會有利的人才。以心理學融合價值介紹為切入點,對教育心理學在中職院校德育教育中的運用方式展開深度探討,期望能夠為中職院校德育教育發展,提供一定助力。
2.中職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及情感教育心理學應用的重要意義
通常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自覺、自發的情況下學習所產生的一種產物,將主觀與客觀的教育觀念融合在一起,相互促進并制約,我們將此稱之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準確來說,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為動態和靜態兩種教育形式,靜態教育是指:政治教育者本身,為我們指導思想政治路線;而動態教育是指:實現政治教育的具體措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實質上是指政治思想內容與形式相結合。中職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進一步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情感教育心理學事實上是教學手段的一種,它能夠從根本上根除學生的舊思維,并適當調節學生的不良情緒,是開展中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能夠從學生心理上分析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關鍵性。在中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效的應用情感教育心理學,需要學生與老師的雙方合作和交流,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情感交流與和諧的教育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進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可以適當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心理狀況及變化。如果遇到學生的心理狀況不佳,教師需及時的展開開導,想辦法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讓學生能夠隨時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積極學習。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自己,充分形成并發展自身的個人魅力,讓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
3.教育心理學理論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融合學科,也被中職教育稱之為應用心理學。對于教育心理學的理解,既可以從宏觀角度理解,也可以單純地從研究具體的教育實踐心理活動的微觀角度來闡釋。當前教育心理學理論在中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從其微觀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的。簡要來說,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就是研究教師如何更加高效地開展教學任務,學生如何更加牢固地掌握教學知識,從而協調教育事業,使學生能夠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雖然我國各大中職院校已經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地滲入教學心理學的教學理論,但是從實際的應用現狀來看,這些理論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大部分中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對教育心理學理論的應用還單純地停留在表面,對學生的心理調查缺乏聯動性,因此不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動態心理的變化情況。
4.教育心理學理論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4.1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角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樹立完好的自我形象,才能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的根本原則。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教育制度不斷在創新和變化,中職院校可以開展活動,進行組織培訓,提升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從業者的專業知識技能,鼓勵教師不斷創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公開課,讓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能夠隨時地掌握教育教學水平,進而提高中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4.2積極開展各項實踐活動
由于社會實踐是大眾公認的有效的心理教育手段以及德育教育手段,因此在將心理學融入到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也要對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積極創新,要通過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對學生展開相應教育。按照素質教育要求,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對學生主觀能活動性進行保證,所以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中,老師也應改變以往“包辦”的活動教育方式,要在告知學生活動主題以及目標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行對各項實踐活動進行設計與安排,保證他們在提升自身道德品質的同時,還能對潛在能力進行挖掘,能夠對自身綜合能力進行全面強化。
4.3采用多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
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教師需要積極備課,為上課做好準備。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或視頻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展示教學資料,加深學生的印象,進而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同時,還可以播放音頻等資料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總而言之,傳統單一的教學手段已經不適用于現代教學,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采用新的教學手段,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4.4實現人本主義教學,轉換師生角色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任務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有教育心理學家指出,師生關系是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諸多關系中最為重要的關系之一。因此,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育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實現人本主義,轉換師生角色是教育心理學理論在中職院校教育應用中的根本。師生關系轉變的關鍵在于教師,對于每一位教學工作者而言,在履行基本的教學職責的同時,更要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內心,與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用真誠感化學生,用真心感動學生,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從內心深處形成想要學習的意識。
由于中職院校學生在學習能力、文化背景以及家庭狀況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是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中職院校學生正處于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的關鍵階段,學生可能會面臨繼續升學的壓力,或者是找工作的壓力。在教學時,就需要與他們及時進行溝通和交流,開展必要的心理訪談,幫助學生更好地走出困境,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學習上去。教師在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時候,要注意真誠性、獎賞性以及換位思考三個要素。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各中職院校要認識到德育教育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要對該項教育予以足夠重視,并要認識到教育心理學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教學課堂,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積極履行我們作為人類工程師的職責和義務。
參考文獻:
[1] 崔云花.教育心理學理論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芻議[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0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