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晗
修養的重要目的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涵養的人,具有心懷天地的氣度,胸納四海的品性,具有西方贊譽的紳士風度,東方人敬仰的君子人格,要想成為有內涵的人,修養是必修課。
修養在于點滴,自覺修養常常是在生活中點滴細節處加強自身的約束與養成。曾看到過一段叫做“十不要”的告誡,覺得挺好――不要自恃清高,不要盲目承諾,不要輕易求人,不要強加于人,不要取笑別人,不要亂發脾氣,不要信口開河,不要小看儀表,不要封閉自己,不要欺負老實人。
我們生活在一個自我意識、自尊心急速膨脹的時代,而這種膨脹多少帶有一些病態的紅暈。飯店里忙碌的服務員的怠慢,讓有的人覺得受了冷落,于是拍桌而起,和服務員大吵大嚷。道路上,一個急轉彎或是不打燈的并線,讓不少同行的車輛互不相讓,上演起對罵的鬧劇。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愿意逞一時痛快,務求在口頭上贏過別人,以把對方逼的啞口無言為得意。但是本杰明.富蘭克林告訴我們:“你若爭辯、吵嚷、反駁,你也許會得到暫時的勝利——有時候;但是這只是空幻的勝利,因為你再也得不到對方的善意了。”
有涵養的人不是這樣。他們做人內方而外圓,心里有準則,但盡量寬容和善,留有余地。生活不是決斗,不是大是大非,不可臺駁他人面子,招招見血將人逼入絕境,常常是雖贏猶輸。
人生的境界與價值使用深度去衡量的。深度,與身份、貧富、相貌無關,而與人的修煉和造詣有關。溫馨的家庭,真心的師友,有益的書籍,鐘情的藝術,過往的經歷,都可能積淀成經驗豐富的生命內涵。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點一點地掘,心底總會涌出清泉,心靈總能得到涵養,行為總能如細雨閑花一樣的美好起來。
安德烈.馬爾羅說:“一個人只有努力使自己升華,才能成為真正的人。”生活的命題始終在考驗你我,從修養到涵養,生命不斷更新。商湯王的一個洗手盆上寫著“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銘文,雖然是在說沐浴讓人煥然一新,但這與精神上的洗禮,品格上的修養,思想上的改造,涵養上的臻于寬宥大度何其相似啊!
修養像是埋藏在地下的珍寶,要一點一點刨開上面的土,卻不能在陽光下炫耀,也不用炫耀,因為“藍田日暖玉生煙”一位有涵養的人,無時無刻會讓人感到道德的溫馨,而要想成為這樣美好的人,修養是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