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長輸管道施工中用的鋼管、彎管、彎頭等管材和管件進行信息收集,分析數據信息,經過計算,在布管時精確排布,減少鋼管連頭時切割的損耗。
關鍵詞:信息化管理:計算:鋼管排布
長輸管道施工中,焊接用的鋼管往往都是由甲方提供,除去正常的損耗以外,因施工方法、施工質量、管理措施等原因造成鋼管的額外損失,甲方會在結算時等額扣減,會給施工單位帶來比較大的經濟損失。為了能嚴格控制使用管道長度,避免損失,加強管理,對每根鋼管登記造冊,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根據每根管的長度,合理的計算,精確布設。
1.物資中轉站對鋼管檔案的建立
由火車拉運過來的鋼管需要到施工單位建立的物資中轉站進行驗收、登記、中轉等程序,因為要對鋼管進行信息化管理,所以要求在鋼管登記過程中有更加細致記錄,錄入的主要內容有鋼管的規格、型號、防腐等級、編號、標識長度、實際測量長度。為了保證長度信息的精確性,必須有用米尺二次復測的程序,用來矯正或避免管道上標注長度因各種原因與管道實際長度的偏差。
鋼管拉運至中轉站后,要按規格、型號分門別類存放,同規格、同型號存放在一處。對每塊存放場地進行編號,例如:存放規格、型號為φ1219×18.4鋼管的場地編號為001,存放規格、型號為φ1219×22鋼管的場地編號為002。接下來要對每根管存放的位置進行定位,仍以φ1219鋼管為例。根據安全要求,φ1219鋼管堆放不許超過2層,在信息錄入過程中要把每一層每一列的鋼管編號錄入。祥見表一:
物資中轉站的管理人員,通過《表一》的形式已經把所有鋼管信息錄入,并對每根鋼管的存放位置進行了定位,完成了對所有進入物資中轉站的鋼管建立了詳細的檔案,通過共享平臺上傳,供相關人員使用。
2.管道布管時對鋼管、彎管、彎頭的選擇
管道布管在長輸管道施工中不算是重要工序,但是精確排管卻是減少鋼管損耗措施的重要步驟。鋼管在作業帶上的排布往往是以兩個樁號間的長度為一個區間單位考慮的。
未采用信息化管理以前,布管人員都默認每根鋼管的長度為11.5米(取大概平均值),布管數量=(樁號間的長度-彎管或彎頭/2-彎管或彎頭/2)/11.5米,公式中的“彎管或彎頭/2”是根據每個樁號的角度來確定是彎管還是彎頭,一個區間內的有兩個樁,所以需要減去兩次“彎管或彎頭/2”的長度。實際每根管的長度是個變量,都默認為11.5米,計算出來的布管數量是個接近的估計量,布管人員為防止鋼管長度小于樁間距離,造成二次拉運管材,都會人為的將布管長度增加,這樣能保證鋼管焊接的連續,但是卻在連頭時造成鋼管的切割浪費。
采用信息化管理以后,因為對每種規格、型號的鋼管的長度都已精確掌握,布管時可以在樁間內精確的排管。不會多布鋼管造成連頭浪費,也不會少布鋼管造成鋼管的二次運輸。精確排管對各級施工人員尤其是技術人員是個枯燥又繁瑣的工作,還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員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首先,由測量人員對兩個樁間進行精確測量,包括縱向的地勢起伏,提供出一個準確的樁間距離;其次,技術人員根據鋼管檔案信息,在考慮的物資中轉站裝車方便的情況下,在樁間布管時給出精確的鋼管編號,這需要經過龐大的計算和較為精準的選擇;再次,管材拉運車輛接收的指令清晰,能夠完成精準投放;最后,技術工人下料準確,避免浪費。
以上所說的都是一般地段的信息化管理,還有特殊的三穿工程施工。三穿施工物資中轉站同樣需要對彎頭、彎管建立檔案,以供選擇。對于縱向施工的管溝開挖深度嚴格控制,根據圖紙深度,建立管道走向模型,以便選擇最合適角度的彎頭、彎管、短接。
對于連頭時不可避免的鋼管切割下的短接,把切下來的短接立即建立檔案,逐一排查,將鋼管運至需要的位置,保證鋼管即使切割也能再次利用。
3.結論
長輸管道安裝,不僅僅涉及到鋼管、彎管、彎頭。還有截斷閥門、三通、錨固法蘭、絕緣接頭等,無論是閥門還是管件,只要有基本數據,建立檔案,通過信息管理,精確計算,精準排布,都能將對口焊接時的鋼管切割控制在最小的長度。
信息化管理使長輸管道施工管理者對數據一目了然,有利于精確控制。雖然大量信息的收集,大量的計算消耗了較大的人力資源,但對于鋼管損耗的減少也起到巨大作用,節省了管材,就是節省成本,創造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華. 長輸管道施工中管材的使用與管理[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年23期
作者簡介:張宇光(1982-12-03),男,蒙,遼寧朝陽人,工程師,2005年畢業于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從事長輸管道及油田地面工程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