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霞
摘 要:藝術類院校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所表現出來的有個性的思想行為特點給我們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志愿服務活動在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可以為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搭建平臺。本文分析了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現狀和志愿者服務活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依托志愿者服務活動搭建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臺的對策,這對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志愿者服務活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
一、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現狀
藝術類大學生是大學生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總體積極要求進步,對藝術有著執著的追求,注重個人知識和能力素質的提升,但是一部分學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藝術類大學生價值取向日趨務實,更多地關注個人的發展,重視自我素質的提高和完善,集體觀念淡薄,不太重視對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對時事漠不關心, 政治參與熱情較低,一部分人在道德認同和道德實踐上存在較大反差, 他們的道德水平和紀律素養需要進一步加強。藝術類大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有個性的思想行為特點給我們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提出了挑戰,針對這個群體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管理,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急需的重大問題。
二、志愿者服務活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志愿者服務活動是大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載體。志愿服務活動在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可以為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搭建新的平臺。
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實踐活動中。
藝術類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僅僅采用談話等傳統的方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生難以真正接受,效果不佳。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具有踐行思政教育的功能,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使思想政治教育從理論走向實踐,是藝術類大學生實踐育人的一種有效載體。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是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學生更多的接觸社會,提高實踐能力,強化愛國情感,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成長成才,因此,學生通過自愿和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更能促進實踐育人功能的有效發揮。
通過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大學生志愿服務為思想政治教育打開暢通渠道,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知自己,讓大學生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更好地融入社會,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幫助別人,傳播無私奉獻精神,同時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通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修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培養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意識。
志愿服務活動依托于集體開展,在志愿者服務團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分工,需要團隊中每位成員的共同努力才能順利完成工作,因此,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培養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意識,讓學生們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三、依托志愿者服務活動搭建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臺的對策
當前藝術大學生提供的志愿服務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服務的內容單一,專業化水平較低,服務流于形式化,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只有解決問題,才能充分發揮志愿服務活動的育人功能,搭建依托志愿者服務活動的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臺。
1.加強教育引導,提升學生志愿服務意識。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加入志愿服務活動理論的內容,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到志愿服務理論教育,同時建設有利于志愿服務的校園文化環境,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報告會、演講比賽等陣地和載體,大力弘揚“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理念,在大學生中樹立榜樣,廣泛宣傳感人事跡和大學生志愿服務先進典型,使志愿服務理念得到越來越多大學生的接受和認同,讓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
2.充分利用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優勢打造品牌活動,豐富志愿服務內容。
要以弘揚雷鋒精神為主題,發動藝術類大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打造品牌服務項目。例如,參與開展慰問敬老院和孤寡老人,關心關愛孤兒、殘疾兒童和留守兒童等志愿服務活動,以習近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立足點,發揮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優勢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習總書記“藝術為人民服務”為切入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立足點,強調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以高校特色社團為依托,開展社團與社區的聯誼,提高社區的審美,開展順民意的志愿服務活動,努力打造群眾喜歡的品牌示范性項目,從而吸引更多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3. 建立健全大學生志愿服務的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
積極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保障機制,從社會、政府和學校層面都要積極支持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規范志愿服務管理制度,提供資金支持,完善培訓機制,保障大學生志愿者的合法權益,積極探索社會認可、政府支持、學校引導、大學生參與的志愿服務運行模式,不斷提高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組織化、社會化水平。建全激勵機制,把志愿服務納入學生培養計劃中,制定獎勵措施,要把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作為評獎評優的參考因素,對表現突出的志愿者給予表揚和獎勵,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鄒芳芳,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與原因分析[J],學理論,2017(8);
[2] 顧洪英,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載體作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6);
[3] 李治,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初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初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07;
[4] 沈杰,志愿行動———中國社會的探索與踐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31,
[5] 王君,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研究[D],中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