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昌
這份工作,全國只有她在做
○ 義昌
作為一名保送清華大學的學霸,程何的人生道路理應是這樣的:保研推博,出國深造,在生物學領域有所建樹。可當她在實驗室解剖小白鼠,腦海里回蕩的卻全是音樂劇的節奏。于是,她果斷扳了人生的道岔,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職業音樂劇譯配。這條路,她走得孤獨又執著。
有一份靈性,即有一份哭泣。
人生的某個選擇常常是多年前無意間埋下的種子。初二時看到了音樂劇《歌劇魅影》,率先吸引程何的是音樂。生在三線城市,她沒有太多機會像看電影一樣看音樂劇,只能從網上找音樂劇聽。最狂熱的時候,她一個暑假聽了四十多部音樂劇原聲。那種激動、共鳴,又找不到知己的孤獨讓程何迷戀,像一場偷偷的長大。
程何高中時期獲得了全國信息學奧賽一等獎,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生物系。當年暑假,程何嘗試翻譯了人生中第一首音樂劇歌曲。發到網上后的第二天,一名網友翻唱了她的譯本。程何驚喜地意識到自己寫的歌詞居然可以唱,唱出來還很好聽。
這個嘗試給了程何大大的鼓勵,她開始如饑似渴地關注音樂劇,“結識”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莎士比亞、契訶夫、易卜生、老舍、曹禺。高中生活結束了,可在父母眼里,程何比上高中時還要刻苦。她買回大量有關音樂劇的外文書,廢寢忘食地讀。
在清華大學,程何找到了同為音樂劇愛好者的賈懿。兩個女孩盡管不在同一個系,可只要課余時間,就一起談音樂劇,互相鼓勵:我們要將國外的音樂劇漢化翻譯、引進,讓更多的人欣賞音樂劇的美。她們用小半年的時間共同翻譯了音樂劇《吉屋出租》,那小半年比高考還艱苦,參考資料比她們兩人加在一起的身高還要高。好幾次,找不到靈感,懷疑自己根本就不適合做音樂劇的漢化翻譯,她們邊吃零食邊哭。哭完,兩人相視一笑,程何說:“能讓咱這么放不下的,必是好東西。我們跟它磕上了。”最終,她們啃下了這個大塊頭,并和網上認識的其他愛好者在一個逼仄的小劇場組織了兩場劇本朗讀會。
小劇場只能容納50人,但依然有十幾個座位是空的。可但凡來的,每一雙眼睛都是亮的。朗讀會結束后,劇場管理人員給她們免去了一部分場租,說:“一看你們兩個小姑娘就是真心想做事的人。”觀眾雪亮的眼睛和陌生人的鼓勵讓程何的野心更大了,她要培育更多的愛好者,把音樂劇工程做大。
喜訊還不止如此。一個偶然的機會,程何和賈懿收到了音樂劇《媽媽咪呀!》的翻譯邀約。
《媽媽咪呀!》是一部大規模商業演出的音樂劇。此時,程何讀大三,課業緊張,她一邊沒日沒夜地在實驗室解剖小白鼠,一邊爭分奪秒地翻譯。而她自己就像一只小白鼠,時而信心滿滿,時而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務。兩個自己在拉扯與和解,在不斷的肯定與否定中,《媽媽咪呀!》的22首歌曲中有19首的翻譯者位置署上了她的名字。
《媽媽咪呀!》在保利大劇院上演,座無虛席。可程何幾乎無法作為觀眾那樣,享受這場音樂劇。她拿著筆記本,不停地記錄哪句話翻譯得不夠貼切,哪句的舞臺效果不夠好,哪一處演員的演繹與自己想表達的有出入……她在不斷挑剔自我中,感受到了宿命。
大四尚未結束,程何已接到保研直博的邀請。可程何毅然選擇了成為一名職業音樂劇譯配,也是國內從事此行業的唯一一人。前途若干,她選擇了最未卜、也最艱難的那個。這一年,她21歲。
程何加入了一家叫“七幕人生”的音樂劇公司,是這家公司的第三名成員。程何最先接到的任務是《我,堂吉訶德》的漢化工作,譯配這部音樂劇,她用了整整三年。三年間,她幾乎翻遍了所有跟這部音樂劇有關的資料,惡補那段歷史常識。音樂劇譯配和一般翻譯不同,在兼顧語義、語音的同時,必須完全尊重原作者的意思,更重要的,是當把它變成中文后,如何讓觀眾更好地理解與接受。
真正從事這份工作,毫無經驗可借鑒,時常走投無路,這給了程何最深的絕望,也給了她最深的領悟。譯配結束,程何賣票、宣傳、設計海報、管理微博……2015年年底,這部戲在上海迎來了中文版首演。演出異常順利,一炮而紅。
《我,堂吉訶德》如火如荼,程何卻病了,醫生給出中重度抑郁的診斷。這份工作給她帶來了驚喜與壓力,也給她的精神世界帶來了難以承受之重。好在她很樂觀,定期去看醫生,科學地面對抑郁癥。
23歲時,程何成為公司的劇本總監。之后,她將《音樂之聲》《獅子王》《媽媽咪呀!》《貓》等音樂劇的中文版引入國內的劇院。
音樂劇不像歌星演唱會,山呼海嘯,它注定是一個相當接近孤獨的藝術。因此,程何也一直在堅信與懷疑的冰火兩重天里煎熬。每當彷徨,她就坐九個小時的飛機,直達倫敦。在那里,整個行業團結在一起,每個劇院都坐滿了人,舞臺上有最好的大師,在表演全世界最好的戲劇。宣傳做得很到位,又不過火,也不低調。人們自發地進去,自發地保持安靜,自發地關掉手機,自發地為臺上的藝術家站起來鼓掌。那是音樂劇的理想國。程何每次在淚流滿面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自己與音樂初見的悸動。
程何說:“我比堂吉訶德幸運,因為戲劇行業未來的理想國是存在的,我親眼看到,親手摸到過它,就在地球上,與我們這兒只有九個小時的飛行距離。我相信,它在未來的某個地方存在著,只要我們努力,接著往前走。這途中,肯定會有懷疑,但有信念。”
2016年7月,《音樂之聲》中文版在北京保利劇場連演四場,場場爆滿。演出結束后,全場起立鼓掌,有觀眾興奮地大喊:“好極了!精彩!”新版《音樂之聲》的歌詞獲得了一致認可,《哆來咪》甚至還登上了央視《我要上春晚》的舞臺。直到這時,程何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覺得自己正在無限接近她的理想國。
2017年4月2日,程何出現在央視《朗讀者》的舞臺上,朗讀《不會成真的夢》:“追夢,不會成真的夢/忍受,不堪承受的痛/挑戰,不可戰勝的敵手/跋涉,無人敢行的路/改變,不容撼動的錯/仰慕,神圣高潔的心/遠征,不懼傷痛與疲憊/去摘,遙不可及的星!”話音落下,無數觀眾起立,向這個自辟殊途的理想主義者致敬。
(編輯 張秀格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