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傾聽參與,感悟幸福
張紅梅
李鎮西老師說:“熱愛工作不足以使生活幸福,但它是快樂生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和孩子們在一起,我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幸福。
三月伊始,萬物復蘇,園藝奶奶們來園參與種植活動,奶奶們鋤地,孩子們拔草,種植園里其樂融融。突然我耳邊傳來喊聲,“老師,軒軒不是拔草!他把苗苗拔出來了。”孩子們一下圍了過來,“是的,是菠菜苗苗,這樣苗苗會死的!”我趕緊走了過去。只見軒軒低著頭紅著臉,小聲說:“我、我沒有弄死它。”“就是他弄死的,我看見的。”“對,就是他。”孩子們七嘴八舌告訴我。看到軒軒緊張而又委屈的表情,我想應該先讓他說一說,于是我請孩子們安靜下來,蹲下來摸著軒軒的頭說:“軒軒到底怎么回事?”“我給苗苗搬家,我外婆說過的苗苗太擠,長不大的。”噢,原來如此,多么可愛的孩子。由此,我班生成了關于苗苗搬家的系列活動。
分析與反思:
傾聽,使教師了解、走進幼兒的世界,傾聽是教師尊重幼兒的體現,也是對幼兒有效實施教育活動的前提。本案例中我傾聽幼兒心聲,尊重幼兒的思想,和他們一起分享活動的喜悅,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孩子們想象的空間不斷得到拓展。
在大班晨間鍛煉評價活動中,我提出了這樣的話題:“我們今天來夸夸自己,說說今天有什么進步,好嗎?”琪琪說:“我昨天兩只手拍球,球一點兒不聽話,一下就滾掉了。我今天能用兩只手交換著拍皮球了。”我說:“琪琪今天能交換著拍球,這就是進步。”小宇說:“我昨天玩爬龍時,因為害怕,爬到中間就停下來了,今天我一直堅持爬完。”我說:“小宇的進步是增加了勇氣。在體育鍛煉中勇氣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成功。”文文說:“昨天我在玩游戲時亂跑,今天我沒有亂跑。”話音剛落,孩子們哈哈大笑:“這也叫進步啊?”于是我問:“那什么是進步呢?”孩子們安靜下來,開始思索。晨晨說:“進步就是比以前好一點。”我說:“是啊,只要比以前好一點就是進步。晨晨今天游戲時不亂跑,就是進步,說明他能主動遵守規則了。我們給他一些鼓勵吧!”孩子們一邊點頭一邊為晨晨鼓掌,晨晨的臉上洋溢出幸福的微笑。
分析與反思:
在討論中,我將評價的機會留給幼兒,自己只是適當的引導。這不僅可以讓幼兒明白超越自己就是進步,同時還學會了欣賞自己、欣賞周圍的人。
手工課上,孩子們第一次學習折紙鋼琴,大家都在認真地聽我講,看我做。然而平時不愛說話,甚至在我眼中有些“慢”的銘銘,卻熟練折起紙來,不但折鋼琴,還折了衣服,旁邊的幾個小朋友都被他吸引,羨慕地看著他折紙。看到這種情況,我停止了講解,走到銘銘身邊,故作驚訝地問:“銘銘,你會折鋼琴啊?還會折什么?教教我們可以嗎?”聽我這么一說,銘銘自豪地仰起了笑臉說:“我還會折衣服、褲子、桌子,我姐姐教的。”在我鼓勵的眼神中銘銘自信地走上了講臺,給大家當起了小老師。老師的表揚聲,同伴的掌聲,使銘銘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活動后,我在活動室專門開辟了“折紙區”,銘銘經常在“折紙區”教同伴折紙。從此以后,總能看到銘銘的笑臉,總能聽到他甜甜的笑聲。
分析與反思:
活動中,教師發自內心地欣賞孩子,創造一種支持性的教育環境,,孩子在這樣的師幼關系中體驗到平等、自主、尊嚴和關愛,創造力、潛能與天賦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釋放。
在與孩子們的朝夕相處中,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時我是耐心的傾聽者,有時是有效的引導者,有時是積極的參與者——不管我扮演何種角色,我都用心靈享受著、感悟著那一份快樂與幸福。
編輯 若 魚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