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愛+姚葉林+劉見歡
【摘要】 目的:了解術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體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攜帶狀況,防止醫療機構院內感染與醫療糾紛的出現。方法:選擇意大利索靈LIAISON XL化學發光免疫檢驗系統,針對2016年入院行手術治療的8496例患者,術前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抗-TP)、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這四種傳染性標志物展開定量檢驗。結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呈現陽性的數量是1023例,在全部病例中占12.04%;而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呈現陽性的病例數量為48例,在所有病例中占0.56%;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抗-TP)呈現陽性病例數量是129例,在所有病例中占1.52%;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呈現陽性的病例數量是11例,在所有病例中占0.13%。其中男性的抗-HCV、抗-TP感染率均高于女性(P<0.05);21~40歲的HBsAg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P<0.05);>60歲的抗-TP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P<0.05)。結論:檢驗術前患者血清傳染性標志物,能夠對其自身的身體情況有一個充分的了解,避免醫院感染,對于醫務工作者的自我防范意識的提升有所幫助,有效降低了醫療糾紛發生率。
【關鍵詞】 術前; 化學發光法;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抗體; 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preoperative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hepatitis C virus,treponema pallidum,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carrying conditions,to avoid and prevent hospital infection and medical disputes.Method:The Italian Diasorin LIAISON XL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system was adopted to test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anti-HCV) and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anti-TP),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antibody (anti-HIV) four infectious markers of 8496 preoperative patients.Result:The number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 positive were 1023 cases(12.04%);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anti-HCV) positive were 48 cases(0.56%);specificity of 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anti-TP) positive were 129 cases(1.52%);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antibody(anti-HIV) positive were 11 cases(0.13%);the rate of anti-HCV and anti-TP infection in male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female (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HBsAg in 21-40 years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age group (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anti-TP more than 60 years old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age groups(P<0.05).Conclusion:It is possible to detect the current health status of patients and prevent nosocomial infection,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self-protection of medical staff and reduce medical disputes.
【Key words】 Preoperation; Chemiluminescence;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Treponema pallidum specific antibody;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32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1.013
眾所周知,患者手術前的抗體必檢項目分別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抗-TP)、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俗稱“術前四項”[1-3]。進行這一檢測的原因主要是為了避免可能的醫源性感染、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加強醫護工作者的自身認知。原來這幾項傳染性標志物的檢測所依賴的技術便是常用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現今,化學發光法(CLIA)進行檢測的應用越來越多,這是因為與ELISA相比更為精準、靈活,也具備較高的特異性。本研究采用CLIA法對8496例術前患者四項血清傳染性標志物進行檢測,現報道如下。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12月在本院需手術治療的住院患者8496例,男3202例、女5294例,年齡1 d~96歲。所有的患者都在空腹時(搶救時除外)由靜脈采血,轉速4000 r/min,離心45 min,對血清進行分離,上機檢測。在進行本次研究之前,此方案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議并批準,且患者均有知情權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1.2 試劑與方法 (1)選擇意大利索靈LIAISON XL出產的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對所有的病例在手術操作之前進行了術前四項的檢測,依次為HBsAg、抗-HCV、抗-HIV、抗-TP,檢測中所用到的儀器設備、各種試劑、質控物等均來自索靈公司。(2)檢測結果中若抗-HIV顯示陽性的樣本必須再次選擇用瑞士ROCHE Modular Analytics E170型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來復檢,假如兩次檢測的結果皆表現為陽性或者為陰性、陽性各一次,那么樣本就應當上送到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來再次檢測確認。檢測過程中所用到的試劑等均來自瑞士ROCHE公司。(3)檢測結果中若抗-TP顯示陽性的樣本則需要用甲苯胺紅加熱血清試驗(TRUST)法來檢測其抗體滴度,TRUST試劑盒購自上海榮盛生物藥業。(4)本次研究用到的所有耗材、試劑盒等均需在說明書指導下進行相關操作。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檢查結果 術前四項總陽性率為14.25%(1211/8496),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呈陽性的有1023例,占比最高,為12.04%;其次是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抗-TP)呈陽性的包含129例,占比是1.52%;然后是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呈陽性的包含48例,占比是0.56%;最后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呈陽性的包含11例,占比是0.13%。其中,抗-HIV陽性樣本是經由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再次復測的。通過檢驗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抗-TP)結果呈陽性的所有129例,再借助TRUST法進行檢驗,結果表現出陽性的樣本為29例。
2.2 不同性別HBsAg、抗-HCV、抗-TP、抗-HIV感染率比較 男性的抗-HCV、抗-TP感染率均高于女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不同年齡段HBsAg、抗-HCV、抗-TP、抗-HIV感染率比較 21~40歲的HBsAg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P<0.05),>60歲的抗-TP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P<0.05),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資料顯示,在這8496例樣本中,有1211例樣本呈現陽性,此四項總的陽性率達14.25%,與程金鳳等[4]的研究結果相近。我國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較高的國家之一,文獻[5-11]報道我國人口HBsAg陽性率均為9.8%~15.28%。此次檢測結論為12.04%,較文獻[12]的報道稍低,原因也許是由于此次的研究對象只是針對于需要進行手術患者進行的統計分析,樣本有差異,也有可能是時代的進步,國家長久以來施行計劃免疫等起到了重要的預防效果。12.04%的陽性率,表明有一部分的患者在進行疾病治療之前已經攜帶了相關病毒,并且,在這四項檢測結果中HBsAg感染的人數最多,說明乙肝仍為本地區的主要感染源,應該引起重視。同時,在21~40歲年齡段HBsAg陽性率為最高,達13.92%,與其他年齡段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赡芘c本地的外來務工人員較多有關,外來打工者多為青壯年,文化素質較低,防范意識不強。
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途徑主要是血液,其他還存在母嬰傳播、性傳播等傳播的可能。此次研究結果是0.56%,與文獻[13]報道中的0.45%差不多。本組資料顯示,男性抗-HCV的陽性率為0.94%,比女性的高。丙型肝炎患者初期無癥狀,難以察覺,常常轉化成慢性病癥,其中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是肝細胞肝癌,主動實施抗-HCV檢驗是發現丙型肝炎最有效的途徑。因此,預防和控制HCV感染依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必須加強防治宣傳教育,積極干預。
近年來梅毒發病率升高較快,已成為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14]。梅毒主要是性接觸傳播,也可以經血和母嬰傳播。一旦病毒侵入人體,便會在身體內出現兩種類別的抗體,其中一類是特異性抗體,可在機體感染后的14~28 d檢測到,但是康復后檢測可能還是呈陽性,有些人會伴隨一生[15]。因此,抗-TP的檢測不可作為評價療效的指標。此次檢測選擇的是CLIA法來對抗-TP進行定量測定,有文獻報道CLIA法對各期梅毒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大于98.7%、99.9%[16-17]。文獻[18]研究指出CLIA法在敏感性與TPPA法相比更具優勢。此外還包括一類被叫做非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通過檢驗被發現的時間約是6周。如今TRUST為非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時常使用的方法,因其在檢測抗體滴度時十分便捷。經過分析可以看出,滴度會伴隨梅毒治療的情況而發生變化,這可以作為療效觀察以及隨訪是否存在復發或二次感染情況的標準[19]。本研究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的檢驗結果是1.52%,與文獻[20]研究的0.83%相比要高的多,還有一些因素為與選擇的檢測方式存在差異造成的,或者東莞地處沿海,經濟比較發達,隨著人們思維方式的開放,社會文化的不斷變化,致使年輕一代的態度出現了實質性的轉變,婚前性行為以及不良性行為現象已經十分普遍,造成了梅毒較高的發病率。本研究顯示,>60歲年齡段抗-TP陽性率最高,達3.04%,與其他年齡段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筆者認為,可能老年人體弱易感染,或者為年輕時未能徹底治療的患者,或者為其他螺旋體感染出現,或者是一些結果呈現假陽性,這和免疫系統較差的老年人梅毒血清學檢驗存在特定的假陽性率有關。然而老年人的性健康以及性防護方面的工作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所以要提倡廣大人民應當潔身自好,秉持正常的生活心態。endprint
HIV的傳播渠道: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共用被污染的靜脈注射針頭、母嬰傳播。當今并不存在實質性的治療方式,因此防范措施的制定就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此次研究的結果抗-HIV初篩陽性率為0.13%,表示艾滋病的傳染程度已經加深,早就由高危人群轉移到了一般人群。年齡主要集中在21~60歲,引發出現這一現象的因素可能為這個區域中人群較多,流動性比較活躍,社會活動頻率較高;低于20歲以及超過60歲的人群為無抗-HIV陽性者,小于20歲組人群由于各組織代謝比較活躍,而且一般都在學校里,相對而言被感染的幾率比較小。呼吁全社會,要加強宣傳,普及艾滋病的防控知識,遏制HIV的傳播和擴散。
當今大部分醫療機構針對“術前四項”的定性檢查選擇的方式為ELISA法或者膠體金快速法,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這并不是最佳的選擇。例如HBsAg陰性的患者不能保證其HBeAg、抗-HBc為陰性,抗-HCV陰性的患者也不能保證其血內一定不含HCV病毒。根據研究發現,抗-HCV陰性依舊存在0.16%HCV-RNA陽性[21]。所以,針對在各方面具有優勢的醫療機構應當選擇靈敏度與特異性更好的CLIA技術,不但能夠在早期發現,還能夠有效控制漏檢率,能夠促進早期治療工作的有效開展。此外,還能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現象,針對降低以及避免醫療糾紛的出現具有重要作用,為舉證倒置提供證據。
參考文獻
[1]孫云萍.血清感染性指標在手術前和輸血前檢測的意義[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6):979-981.
[2]趙玉河,張櫻子,黃建華,等.血清感染性標志物檢測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4):3635-3637.
[3]劉蘭鳳,杜麗新,田斌.2010-2014年輸血、術前傳染性標志物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8):177-178.
[4]程金鳳,蔡細英.28 165例輸血前及手術前患者四項感染指標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4):222-225.
[5]郭建生,姚葉林,鄒文濤.東莞市輸血前常見經血傳播病原體血清標志物檢測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3,15(3):251-252.
[6]姚燕紅,黎四平,彭琪.3678例術前4項感染性標志物檢測結果分析與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85-86.
[7]李燕斌.術前血清感染性指標檢測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8):1035-1036.
[8]潘優敏,謝玨.6421例患者輸血前及術前感染性指標檢測的結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7):769-773.
[9]周貴平.孕期、手術前及輸血前血清感染性標志物檢測6000例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9):1088-1089.
[10]艾書娥.2680例輸血前、手術前四項感染性標志物檢測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9):93-94.
[11]劉仕蓮,池雷霆,吳林伯,等.受血者受血前HIV、HBV、HCV、梅毒感染及其重疊感染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9,8(2):110-112.
[12]陸禮全,林銳,繆連校,等.受血者輸血前四項傳染性標志物檢測的意義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6,48(5):587-588.
[13]嚴根興,沈翠芬,鄒偉華,等.臨床患者輸血前傳染性標志物的檢測及意義[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6):803-804.
[14]周俊,袁帆,潘濤,等.直接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作為傳染四項快速檢測方法的應用探討[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6,18(4):378-381.
[15]宋繼權,盛晚香,馮誼,等.ELISA在梅毒血清學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0,14(4):258-259.
[16]侯曉菁,梁艷,陳潔,等.化學發光法檢測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的實驗評價[J].檢驗醫學,2010,25(5):365-367.
[17] Marangoni A,Sambri V,Accardo S,et al.Evaluation of LIAISON treponema screen,a novel recombinant antigen based cheemilumi nescence immunoassay for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syphilis[J].Clin Diagn Lab Immumol,2005,12(10):1231-1234.
[18]魏壽忠,林桂花,陳依平,等.化學發光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效果評價[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1):1351-1352.
[19]劉紅杏,牛淑芳.梅毒螺旋體檢測的實驗研究進展[J].中國熱帶醫學,2008,8(6):1043-1044.
[20]張靜,方靜,周小菊,等.信陽市16429例輸血前患者梅毒檢測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14):2021-2022.
[21]李卓.HCV標志物及檢測[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0,33(3):285-287.
(收稿日期:2017-05-31) (本文編輯:鄧朝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