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體亮
人生路茫茫,其間有很多岔道和障礙,“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我們要隨時調(diào)好焦距,以最好角度游目騁懷,看清楚世界的真實面目,來順利地行走大地。禪宗有句話:“眼內(nèi)有塵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一個人眼界的開闊與否決定了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眼界開闊又由你看事物的距離和角度所決定。
生活中,你或許感到有很多不順心的事,有很多不喜歡的人,這只是因為你對生活還有太多執(zhí)拗、癡迷。“用力看,就是盲。”當你站到一定高度時,眼前的一切就如“蝸角名利”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你還會不開心嗎?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人們學習也是如此,其有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當你太拘泥于課本時,反而不能真切體會,死抓某個詞理解時,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脈絡(luò),把握深義?經(jīng)歷這個苦苦跋涉的階段,你的思路會走向開闊;這時需要你跳出思維桎梏,用博大的眼界統(tǒng)領(lǐng)全書,宏觀把握,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
莊稼地旁,小孩坐在樹下心無旁騖,專心讀書,那是因為他們懷著對都市繁華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卻想回歸心靈的湖畔,找尋生命最初的質(zhì)樸。對于自己擁有的東西,物質(zhì)的、親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蜜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擁有的美好和珍貴,卻自認為生活太忙、無趣。只有跳出來,才會明白生活之美好。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告訴我們即便是身處其中,也不一定能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啟示我們不僅要跳出苦難,樂觀地面對一切,更要超脫美好,感恩地面對你擁有的一切。春光迷人,走近它卻害怕消失;海水蔚藍,親捧一泉,它只是純凈無色。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種子懷著對春天的渴求,沖破泥土的禁錮,迎來了春風的輕快;蝴蝶懷著對世界的夢想,沖破繭的封閉,迎來了鮮花的芬芳;鳴蟬懷著對新生的憧憬,沖破蟬蛻的束縛,迎來了微風的清涼。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錦衣玉食,卻散盡家財,剃發(fā)皈依佛門。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看破紅塵,“五色而目迷”,因此有了高出一般人的眼界,終成一代宗師。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的路上,有時很難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彎路。不妨跳出來看世界,調(diào)準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的生活。
【評點】
文章充滿濃濃的哲理色彩,讀來給人深深的啟示。開篇引用“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點題又增勢并引發(fā)懸念;接著文章從大到小進行論述,一句“眼內(nèi)有塵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對人的價值觀進行了進一步解讀,得出了眼界開闊又由人看事物的距離和角度決定,這是大;緊接著“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這一富有哲理性的引用,對個人的作為進行了論述,并且巧妙地與上面的禪語起到了呼應,這是中;然后,以現(xiàn)實之例讓文章貼近了生活,得出了只有跳出來,才會明白生活之美好,這是小。結(jié)尾巧妙地運用一代宗師李叔同的例子,既照應了開頭,又升華了主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