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張彥
品牌闡釋
豐臺五小的“幸福教育”是從培養社會人的角度進行的思考和實踐,在對教育歷程的繼承與發展中逐步確立了“精彩天地,幸福搖籃”的辦學目標。學校把追求人的一生幸福作為教育的價值取向,讓每個人的理想和追求都能獲得施展的空間,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提高自信、完善自我、健康快樂成長,讓“五小”真正成為積淀人生幸福的沃土。
豐臺五小創建于1951年,六十六年的風雨積淀與“幸福教育”文化的滋養,使豐臺五小發展為一校六址的教育集團,受到學生、家長、社會的廣泛認可。“幸福教育”不僅成為五小的文化標識,更是支撐五小不斷前行的教育追求。“幸福教育”是五小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由學校的全體師生員工共同積淀和創造出來的,是大家認同和遵循的價值體系,是一種持續的教育力量,是學校品牌的核心,更是學校一切工作的中心。
對“幸福教育”的哲學思考
1.幸福與幸福教育
古今中外對幸福有著許多定義。東漢許慎在《說文》中對“幸福”的闡釋是:“幸”,吉而免兇;富貴壽考等齊備謂之“福”。墨子主張的“幸福”是謀取大眾安寧與幸福。蘇格拉底認為,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亞里士多德則認為,幸福是終極的追求、自足的體驗、行動的目的。可見,幸福的定義在每個人心中都有所不同:幸福是物質滿足,更是精神追求;是知足常樂,更是拼搏進取;是享受生活,更是奉獻人生;是家庭和美,更是社會和諧。
幸福的追求因人而異,卻具有共同特征——它是人類各種追求實現的綜合性體驗,更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基于這種本能,許多教育家都把幸福與教育聯系在一起。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定了給予學生各種知識,但卻沒有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幸福。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價值。”可見,幸福是學生在教育中理應享有的權利,而教育也是人對幸福追求的一部分,是實現人幸福追求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奠基幸福人生是小學教育的高級追求,也是教育的哲學回歸,體現了學校對基礎教育價值的本真選擇。特別是基礎教育中的小學教育,更要突出基礎性,不僅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更要擔負起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的任務。
2.五小的“幸福教育”
古代先賢及教育家對幸福與幸福教育的解讀給予后人莫大的指引與啟迪,也引領著五小思考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教育。回顧多年的育人歷程與實踐探索,我們認為,幸福是一個人在達成所追求的理想狀態時內心所產生的喜悅激情。因此,幸福是一種主觀意識,更是一種狀態與追求。
五小對“幸福教育”的理解不僅基于對幸福的理解,更是對五小教育歷史的傳承與發展。六十六年來,五小始終在改革與堅守中不斷前行——從主抓教學,提高辦學質量,到探索“全面育人”,追求為學生打造幸福童年的教育理念,再到今天踐行的“幸福教育”。盡管不同歷史時期學校在辦學目標的表述上存在差異,工作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是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歷史使命始終未變。五小的“幸福教育”是從培養社會人的角度進行的思考和實踐,逐步確立了“精彩天地,幸福搖籃”的辦學目標。精彩天地,是讓每一個人的理想和追求獲得施展的空間;幸福搖籃,是讓每一個人在追求理想中提高自信,完善自我,健康快樂,使小學階段成為積淀幸福能力、獲得幸福升華的精彩時期。目標的確定既是對歷史傳承的總結提煉,更是對今后學校發展的導航定位。
五小的“幸福教育”包括四個密不可分的要素:激揚自我是起點,共建關愛是基礎,創造精彩是途徑,積淀幸福是目的。它的價值核心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僅是為了每位學生今天的幸福,更是為他們的未來幸福打基礎。學校始終要立足培養能夠為自己創造幸福的人,也能夠為其他人、為社會帶來幸福的人。幸福是人生的終極追求,也是學校對學生的最大關照,它的本質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即學生的體魄是健康的,心靈是民主的、自由的、張揚的,行為是規范的、嚴格的、自律的。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學生是否具有自由自覺的行為意識是關鍵,因此,依據學生發展現狀,我們確立了“自主、自律、自信、自強、自豪”的“五自”學生培養目標,這成為實現學生自我發展與“幸福教育”的有效途徑。
“幸福教育”的實踐與行動體系
“幸福教育”在五小不只是一個口號、一種理念,還是一種行動與實踐。它是促進師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育人環境,是充滿思維碰撞、創新智慧、師生和生生和諧潤澤的課堂,是盡顯師生精彩瞬間的舞臺。五小的師生始終把教育當作一件幸福的事情來做,幸福地教,幸福地學,幸福地感受每一天。
在實施“幸福教育”的價值追求中,學校全方位、立體化地構建“幸福教育”實施體系,從教育環境、管理機制、育人團隊、課程建設、課堂模式、實踐活動六個渠道全面推進與落實“幸福教育”。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學校工作的每個方面都可能對學校教育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在實施“幸福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每學年選擇的切入點雖不同,但各個渠道一定是目標一致、相互聯動的,就如牽一發而動全身,始終圍繞“幸福教育”這一中心開展各項工作。
培育團隊,追求卓越——讓教師幸福。學校通過“認識自我,提升自信;突破自我,多元共進;展示自我,共創精彩”的教師培養策略,不斷加強教師對自我的認識、對職業的規劃,讓教師在實踐中積累自信,在挑戰中突破自我,在團隊中感受幸福。
課程規劃,構筑搖籃——讓課程幸福。依據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與學生對課程的真實需求,五小確立了“豐盈學養、自主選擇、博雅幸福”的課程理念,努力研發和建設適應學生發展、有生命力、滿足個性需求的幸福課程體系,讓“豐盈學養、博雅幸福”的幸福課程盈滿幸福的味道。
自主課堂,真實學習——讓學習幸福。“四個強調”的理念引領,“三大環節”的全面實施,“五項評價”的督促反思,帶領師生踏上輕負高效的“幸福課堂”之旅。學生變被動為“自主”,教師變給予為“播種”。有生命、有溫度的課堂,讓師生感受到了學習的真正意義,也體會到了學習的幸福。
“五自”實踐,綻放童年——讓學生幸福。學校以“自主、自律、自信、自強、自豪”為學生培養目標,分年段、有計劃地與學校各項實踐活動對接,讓“五自”成為五小學生身上獨特的幸福文化烙印。
家校聯動,攜手同行——讓家長幸福。家長學堂、家委會例會、定期的親子活動,構建了相互尊重、信任為先、人人支持的學校文化,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幸福育人環境。
實施框架的建構保證了“幸福教育”的整體推進,而依據實際制定的實施策略則讓“幸福教育”真實落地。我們不斷積淀“幸福教育”的文化內涵,不斷固化“幸福教育”的行為表現,讓“幸福教育”真正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讓它成為一個笑容,一句問候,一個習慣……而不再只是飄在空中,浮在云端。
“幸福教育”的未來與展望
不管從教育本體論,還是價值論的角度來說,我們始終堅信“幸福教育”是滿足人類終身發展需求最有效的實施途徑之一,會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同仁加入到“幸福教育”的行列,為促進個人的、家庭的乃至全社會的幸福而做出不懈努力。面對追求“幸福教育”道路上的諸多挑戰,我們也有了自己的規劃與思考:如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五小的“幸福教育”中落地,讓師生盈滿“家國情懷”?如何讓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幸福教育”有效實施進行無縫對接,從而讓五小的“幸福教育”更深入、更有實效?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提升師生對“幸福”的再認知,讓“幸福教育”具有中國味道?如何在集團化辦學中更好地落實“幸福教育”,讓幸福的味道更濃郁?“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將在實踐“幸福教育”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未來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會努力為學生的一生發展涂上幸福的底色。
編輯 _ 王雪莉endprint